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派系分合與晚清政治(1885-1898以帝后黨爭為中心的探討)/新史學&多元對話系列

  • 作者:林文仁|責編:項瑋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89232
  • 出版日期:2025/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24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中法戰爭爆發后,「甲申易樞」事件隨即成為晚清史上的重要拐點,代替恭親王班子的醇親王人馬,與李鴻章為首的淮系北洋、翁同龢為首的「帝黨」實現了怎樣的政治共生?而隨著醇親王去世和光緒帝親政,帝后兩黨終於直面最高權力「鐵王座」,在甲午戰敗與維新派的催化下,這一不可迴避的矛盾何以最終走向直接對決?英國、俄國、法國、德國、日本、美國等列強,又在此間派系政治中,虎視眈眈地圖謀著怎樣的利益盤算?
    派系政治魔咒下,甲午戰爭和戊戌維新仍有鮮為人知的一面,重審晚清歷史最後關頭,最高權力統治者的殘酷博弈和失掉的國運。

作者介紹
林文仁|責編:項瑋
    林文仁,台北市人,台灣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現服務於台灣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著有《南北之爭與晚清政局(1861—1884):以軍機處漢大臣為核心的探討》《派系分合與晚清政治(1885—1898):以「帝后黨爭」為中心的探討》,以及《清史論集》《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晚清卷》《世界文明與多元文化》《深坑鄉志續編》(以上合著)等,並於各類史學集刊及學術會議發表論文逾四十篇。近年仍賡續從事中國近代派系政治與人文通識教育的相關研究。

目錄
增訂版自序
初版原序(韋慶遠)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動機
  二、本書架構
  三、相關研究成果
  四、主要徵引資料
第二章  中法戰爭后的朝局變動(1885—1894)
  第一節  中法戰爭前的派系結構
  第二節  帝后關係的變化
  第三節  南北派系及其發展
  第四節  淮系北洋的新挑戰
第三章  中日甲午戰爭期間的派系角力(1894—1895)
  第一節  事端初起時的派系交鋒
  第二節  戰爭期間的派系惡斗
  第三節  謀和過程中的派系拉鋸
  第四節  淮系北洋控制權的終結
第四章  派系結構的調整與對立(1895—1898)
  第一節  帝后兩黨的人事變動與對北洋的競逐
  第二節  軍事調整中的派系角力
  第三節  翁、李在外交決策上的爭鬥
第五章  帝黨瓦解與派系格局之翻覆(1898)
  第一節  帝黨對維新勢力的拉攏與內部變化
  第二節  帝后兩黨之人事升沉
  第三節  由維新走向政變的最後掙扎
第六章  結論
附錄一  重要人名稱謂對照表
附錄二  光緒朝1885—1898年間帝后兩黨基本結構表
附錄三  「官常」與「權力」的語言考察——以《翁同龢日記》為例
徵引及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