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百年上海電影與多元現代性/上海電影學院學術文庫

  • 作者:劉海波|責編:王立華
  •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
  • ISBN:9787507856286
  • 出版日期:2024/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4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上海經驗與中國道路:上海電影中的百年中國多元現代性研究」成果為主,彙集了作者二十年來從現代性角度研究上海電影的二十余篇論文,既有對上海電影發展歷程的分段論述,也有針對代表導演和作品的個案研究,還有借助空間、身體、教育等關鍵詞進行的專題討論。從電影這一具有豐富意味的文化載體切入,從百年上海電影和電影中的上海所提供的經驗中,折射百年中國現代性之路的多元性,還原歷史的複雜性,試圖為正在進行中的中國式現代化之路提供歷史的思索和鏡鑒。

作者介紹
劉海波|責編:王立華
    劉海波,文學博士,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影視教學、科研、管理和創作,曾參與創辦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出版有《20世紀中國左翼文論研究》等著作。

目錄
上編:歷史敘述
  理解早期上海電影現代性的合法維度——20世紀20年代上海電影研究
  三四十年代上海電影現代性的三副面孔——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電影研究
  新中國電影的現代性改造與人民美學建立——「十七年」上海電影研究
  「后十七年」電影反現代性中的現代性呈現——20世紀70年代上海電影研究
  上海電影的現代基因構成與世紀末散逸——新時期上海電影概覽
  新世紀上海電影的改革與探索
中編:導演及作品研究
  城市、電影與現代性:孫瑜導演論
  左翼電影人的妥協與自律:張駿祥導演論
  文藝戰士、知識分子與藝術家:謝晉導演論
  上海出品的上海對照者:賈樟柯導演論
  《天明》:一個分裂文本的癥候性閱讀
  《白求恩大夫》:戴著鐐銬的詩意舞蹈
  《人·鬼·情》:從人性標本到女性經典
  《長恨歌》:荒腔走板長恨歌
下編:專題研究
  謝晉研究中的議程誘導與撥亂反正
  外白渡橋:電影中上海地標的文化釋義
  垂直城市:五層上海空間的青春表達
  民族寓言:上海灘黑幫片的現代性表徵
  現代身體:早期體育電影與上海的現代性
  為城作傳:電影表述上海的三種方式
  彎道超車:上海電影教育改革探索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