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體認口譯學(新時代復旦大學精品教材)

  • 作者:康志峰|責編:唐敏
  • 出版社:復旦大學
  • ISBN:9787309176780
  • 出版日期:2025/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93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體認口譯學》以口譯認知心理學、認知口譯學和體認口譯學為理據,以高校口譯學生譯員為研究對象,利用眼動儀、ERPs、ChatGPT等現代技術手段進行實驗,利用E-Prime、SPSS等現代化軟體設備進行統計計算,從歷史的視角對中國高校學生譯員進行口譯認知靈動性及譯效研究。本書在體認口譯學的概念、理論、研究方法、雙語加工、口譯行為與認知靈動、口譯行為之眼動證據、在ChatGPT時代的內涵發展、國際傳播及其發展取向等方面做了較為深入的研究。

作者介紹
康志峰|責編:唐敏
    康志峰,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口譯理論與實踐、翻譯學、應用語言學,任美國科學出版集團應用語言學與翻譯學國際期刊以及國內多家期刊口譯學、應用語言學研究等稿件盲審專家,任中國翻譯認知學會會長,中國語言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修辭學會副秘書長、理事,中國教育語言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翻譯協會專家會員,曾在美國馬里蘭聖瑪麗大學教學訪問一年,並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瑞士、澳大利亞、南非、埃及以及國內的財富論壇、遠程教育、花卉博覽會等做過多次同聲傳譯、交替傳譯、聯絡口譯等。主持國家項目1項,主持省部級等研究項目9項,發表各類期刊論文、出版專著、教材等110多篇(部)。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口譯及其行為概念
    一、口譯概念及分類
    二、口譯行為定義與識解
  第二節  口譯行為類型
    一、口譯的認知行為
    二、口譯的規約行為
    三、口譯的言語行為
    四、口譯的交際行為
    五、口譯的釋意行為
    六、口譯的傳播行為
    七、口譯的社會行為
    八、口譯的跨文化交際行為
    九、口譯的目的性行為
  第三節  本研究蘊含之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方法論意義
    三、研究意義
    四、應用意義
  第四節  本研究涵蓋內容
    一、文獻來源
    二、研究內容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創新點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國內外研究動態
  第一節  國際研究動態
    一、口譯認知理論研究
    二、口譯認知實證研究
    三、口譯行為研究
  第二節  國內研究動態
    一、口譯認知研究進展
    二、口譯認知理論研究
    三、口譯認知研究階段
    四、口譯認知實證研究
    五、口譯行為理論研究
    六、口譯行為實證研究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理論基礎
  第一節  口譯行為類型研究理論
    一、同傳行為
    二、交傳行為
    三、其他口譯行為
  第二節  口譯行為過程研究理論
    一、認知行為
    二、口譯行為的認知和元認知需求
    三、認知行為研究途徑
    四、認知心理過程
    五、認知神經過程
  第三節  口譯行為理論升華

    一、口譯行為基礎理論
    二、認知心理科學
    三、認知神經科學
    四、口譯認知心理學
    五、認知口譯學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體認口譯學之建構
  第一節  口譯之體認觀
    一、體認行為緣起與衍進
    二、體認行為之理論基礎
    三、體認口譯學之理論建構
  第二節  體認與口譯
    一、「體」與「認」之辯證觀
    二、體認研究理據
    三、「體」與「認」融合論
    四、ECIS之歷時性和共時性
  第三節  口譯「體認性」識解
    一、口譯「體認性」緣起
    二、溯源與衍進
    三、譯員的體認性
    四、口譯過程中語義轉述的體認性
    五、口譯實踐之體認性
    六、口譯交際之體認性
    七、口譯「理解」與「表達」之體認性
    八、研究小結
  第四節  ECIS之PTR模型建構與實踐增效
    一、ECIS緣起
    二、衍進回眸
    三、研究理據
    四、ECIS新觀
    五、PTR建構
    六、ECIS實踐增效
  第五節  體認口譯新範式:人機合作
    一、新範式研究緣起
    二、回眸衍進
    三、研究理據
    四、研究範式、特徵及路徑
    五、口譯研究應用前瞻:人機合作
    六、研究小結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口譯行為與認知靈動研究方法論
  第一節  跨學科研究方法論
    一、口譯本體研究法
    二、口譯多模態研究法
    三、認知口譯學研究法
    四、ECIS研究法
  第二節  口譯行為眼動方法
    一、眼動實驗準備
    二、眼動追蹤技術
    三、眼動測量技術

  第三節  口譯行為現代技術研究法
    一、操作原理
    二、口譯行為與現代技術
    三、現代技術的優勢與不足
  第四節  多模態嵌入式研究法
    一、方法溯源
    二、衍進回眸
    三、路徑轉換研究
    四、嵌入式研究
    五、蝴蝶效應
  第五節  口譯行為統計法
    一、反應時測量法
    二、SPSS
    三、E-Prime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口譯認知行為研究
  第一節  口譯行為與控制模型
    一、口譯行為的認知控制模型
    二、口譯行為的意識控制模型
    三、口譯行為的衝突適應模型
    四、口譯行為模型研究路徑
    五、口譯行為模型結果解析
    六、研究發現及增效口譯
  第二節  口譯信息輸入行為研究
    一、口譯信息提取
    二、譯員的視聽功能
    三、借助ERP工具的聽覺研究
    四、中樞聽覺信息識別
  第三節  口譯記憶行為研究
    一、LTM行為研究
    二、STM行為研究
    三、WM行為研究
    四、STM、LTM和WM關係研究
  第四節  口譯信息轉換行為研究
    一、腦科學論
    二、發展認知神經科學論
    三、神經聯結的作用
    四、神經聯結與口譯體認
    五、口譯雙語轉換代價
  第五節  口譯信息輸出行為研究
    一、TL信息形成
    二、TL信息表達
    三、TL信息表達質量評估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口譯行為的眼動實證研究
  第一節  回視與帶稿同傳績效貫連研究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現狀
    三、理據與假設
    四、研究方法

    五、解析與發現
    六、研究小結
  第二節  眼動的語素點位與帶稿同傳績效研究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現狀
    三、理據與假設
    四、研究方法
    五、解析與發現
    六、研究小結
  第三節  眼動注視點與績效研究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現狀
    三、實驗設計
    四、數據解析
    五、策略與展望
    六、研究小結
  第四節  學生譯員影像口譯眼動研究
    一、研究緣起
    二、影像口譯界定與研究現狀
    三、研究理據
    四、研究設計和研究方法
    五、數據解析
    六、策略與展望
    七、研究小結
  第五節  學生譯員數字視譯眼動研究
    一、研究緣起
    二、數字視譯研究現狀
    三、研究理據與假設
    四、實驗步驟
    五、研究發現與討論
    六、研究小結
  本章小結
第八章  口譯認知靈動:對策與前瞻
  第一節  口譯行為與認知靈動研究對策
    一、研究對策
    二、缺陷彌補
  第二節  口譯行為與認知靈動研究創新
    一、理論創新
    二、方法創新
    三、研究創新
  第三節  口譯行為與認知靈動研究前瞻
    一、理論研究前瞻
    二、方法論研究前瞻
    三、實證研究前瞻
  本章小結
第九章  學生譯員影像口譯研究
  第一節  影像口譯研究背景
  第二節  影像口譯之界定及研究現狀
    一、影像口譯之界定
    二、眼動追蹤法之界說

    三、眼動追蹤之溯源
    四、影像口譯績效之眼動研究現狀
  第三節  影像口譯研究理據
    一、認知口譯學理據
    二、體認口譯學理據
    三、影像口譯學理據
  第四節  研究設計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設
    二、實驗對象
    三、實驗設備
    四、實驗技術路線
  第五節  實驗數據解析
    一、無字幕影像口譯解析
    二、研究發現
    三、策略與展望
    四、研究結論
  本章小結
第十章  ChatGPT時代的體認口譯學發展
  第一節  ChatGPT時代背景
    一、ChatGPT的產生
    二、ChatGPT形成要素
  第二節  ChatGPT與自然語言生成
    一、自然語言的生成
    二、ChatGPT的語言作用
    三、ChatGPT技術深度解析
    四、自然語言生成技術的歷史和發展
    五、ChatGPT在自然語言生成中的應用
    六、ChatGPT的局限性與前瞻
  第三節  ChatGPT的發展
    一、人機協作
    二、持續的研究與競爭
    三、倫理和法規的重要性
    四、人工智慧的未來前景
  第四節  ChatGPT的助推作用
    一、人際關係和社交影響
    二、多語言口譯和跨文化交流
    三、數據隱私和安全
    四、長期發展和可持續性
    五、道德和法律挑戰
    六、公平性和包容性
    七、人工智慧的進一步發展
  第五節  ChatGPT與體認口譯學的融合
    一、自然語言生成技術在口譯中的潛在價值
    二、人工智慧與體認口譯
    三、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第六節  ChatGPT對體認口譯學研究之機遇
    一、大規模語料庫
    二、自然語言生成技術
    三、即時口譯和傳輸
    四、多語言支持

    五、口譯虛擬練習和模擬
    六、自動化工具與文檔翻譯
    七、知識庫和背景信息
    八、跨文化交流和界面交互
    九、多模態口譯交互
    十、口譯評估與性能優化
  本章小結
第十一章  體認口譯學與國際傳播能力
  第一節  體認口譯學與國際傳播人才培養
    一、體認口譯學的基本概念
    二、國際傳播人才培養
  第二節  國際傳播能力:嬗進與現狀
    一、國際傳播能力之嬗進
    二、國際傳播能力之現狀
  第三節  國際傳播能力研究之理據
    一、馬克思主義唯物論
    二、習近平外交思想的國際傳播理論
    三、口譯傳播學與傳播口譯學
  第四節  口譯與傳播之聯動
    一、口譯嵌入傳播作用凸顯
    二、傳播依賴口譯效應顯著
    三、口譯與傳播之聯動性
  第五節  國際傳播能力視域下的MI學科建構
    一、國際傳播能力
    二、MI學科建構的PTR模式
  本章小結
第十二章  「國家口譯教育」與國際傳播路徑
  第一節  「國家口譯教育」與國際傳播路徑
    一、「國家口譯教育」與國際傳播概述
    二、我國口譯教育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第二節  國際口譯市場的需求和趨勢
    一、國際口譯市場的發展背景
    二、國際口譯市場的需求分析
    三、國際口譯市場的發展趨勢
  第三節  「國家口譯教育」傳播路徑的問題和挑戰
    一、教學內容的單一性
    二、教學方法的局限性
    三、師資隊伍的匱乏性
    四、國際合作交流的欠缺性
  第四節  口譯教育新篇與國際傳播新徑
    一、口譯教育與國際傳播之彌合
    二、口譯教育之國際傳播新徑
    三、「國家口譯教育」與國際傳播之前瞻
    四、「國家口譯教育」與國際傳播之策略
  第五節  ChatGPT時代「國家口譯教育」新向度
    一、「國家口譯教育」研究緣起
    二、「國家口譯教育」研究衍進與現狀
    三、「國家口譯教育」研究理據
    四、「國家口譯教育」新概念
    五、「國家口譯教育」新策略

    六、「國家口譯教育」新向度
    七、「國家口譯教育」研究小結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