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方志學(精)/方志學名著叢刊

  • 作者:李泰棻|責編:呂高陞|總主編:上海通志館
  • 出版社:上海書店
  • ISBN:9787545824322
  • 出版日期:2024/1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10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中國最早以「方志學」命名的方志理論專著。本書設14章。前7章為總論,敘述方志性質、舊志利弊、新志編例;后7章為專論,以作者參纂《綏遠通志》為例,論述方志資料搜集、辨別、整理及編纂等問題。作者總結前人特別是民國時期修志經驗,用進化論的觀點論述方志的性質、種類、源流、功能及修志方法等問題;肯定章學誠的方志屬史論,認為「方志者,乃一方之史也」;將方志功能歸結為七方面,突出存史功能;通過博覽章學誠的方志學說,闡述其在方志編纂中對門目設置、收載要求、材料取捨等方面的看法,提出「志分多體之不必」「門目不得過多之不當」等命題;提出修志須具備多種輔助學識;主張方志應增加記錄史實、社會經濟資料、貪劣官紳事實等。

作者介紹
李泰棻|責編:呂高陞|總主編:上海通志館
    李泰棻(1897—1968),名革痴,號痴庵。河北省張家口陽原縣人。畢業於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史地系。先後在國立山西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東北大學等學校任教授。並曾短暫出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中將參議。共和國成立后,先後在宣化師範、張家口師專任教。1964年被調入東北文史研究所工作。1968年9月逝于北京。     李泰棻精於史學、金石學,一生著述極富。代表史學著作有《西洋大曆史》《中國史綱》《西周史征》《中國近百年史》等。在諸子學、甲骨學、金石學也有很深的造詣,著有《今文尚書證偽》《老莊研究》《痴庵藏金集》及《續集》等。在方志領域,除《方志學》外,還曾主持編纂《綏遠通志》《陽原縣誌》。

目錄
第一章   通論
  第一節  方志之定義
  第二節  方志之定名
  第三節  方志之沿革
  第四節  方志之編體
  第五節  舊志之用途
第二章   舊志之擇評
  第一節  七志目錄
  第二節  《武功志》評
  第三節  《朝邑志》評
  第四節  《吳郡志》評
  第五節  《姑蘇志》評
  第六節  灤志評
  第七節  《靈壽縣誌》評
  第八節  姑孰備考評
  第九節  結論
第三章   章學誠之方志義例
  第一節  方志屬史之獨見
  第二節  方志三書之並立
  第三節  志書必備之五目
  第四節  方志界限之宜別
  第五節  修志應明之六要
  第六節  修志之十議
    一、議職掌
    二、議考證
    三、議徵信
    四、議徵文
    五、議傳例
    六、議書法
    七、議援引
    八、議裁製
    九、議標題
    十、議外編
第四章   章學誠之志例駁議
  第一節  書籍部次之泥古
  第二節  前代詔誥列入文征之不當
  第三節  藝文不志生人著作之不當
  第四節  生人不得立傳之商榷
  第五節  門目不得過多之不當
  第六節  帝后不應入志之不當
  第七節  列傳斷自元明之不當
  第八節  政略以人為主之不當
  第九節  志分多體之不必
第五章   修志之輔助學識
  第一節  總說
……
第六章  余對方志內容之三增
第七章  余對方志內容之擬目及序例
第八章  修志之先決問題
第九章  方志之資料

第十章  資料之選集法
第十一章  記錄的資料之鑒定法
第十二章  記錄以外的資料之鑒定法
第十三章  記錄的資料之整理方法
第十四章  記錄以外的資料之整理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