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好惡與治道(黃道周緇衣集傳思想研究)

  • 作者:蔡傑|責編:劉強
  • 出版社:齊魯
  • ISBN:9787533350383
  • 出版日期:2024/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9
人民幣:RMB 4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晚明時期的思想家,普遍對陽明後學展開批判與反思。從更宏觀的學術史角度看,這其實也是對整個宋明理學的反思,最終誘發了以經學解構理學的動向。黃道周是這一學術轉型過程中的重要思想家。他本身作為一位思想精深的理學家,卻提出回歸經學的主張,在一個人身上深刻地反映了明清之際學術轉型的特點。本書從黃道周的學術生平入手,按照時間的順序,勾勒其理學與經學著述交迭出現的治學歷程。其次,從他著名的理學問答錄《榕壇問業》,發掘與揭示其中的經學內容,展現黃道周理學與經學思想交融的特徵。最後,從工夫論的角度,進一步論述黃道周試圖調和理學與心學,並以此作為基礎,與他的經世思想相統一與互補。

作者介紹
蔡傑|責編:劉強
    蔡傑,福建漳州人,清華大學哲學博士,現為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大學未來計劃青年學者(23-27),兼任中華孔子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宋明理學、中國學、儒家倫理學。主持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1項、國家「十三五」文化工程「全球漢籍合璧工程」項目子課題1項;出版個人專著2部,籍整理2部;在《哲學動態》《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與《道德與文明》等學術期刊文50余篇,其中 CSSCI中文核心15篇。

目錄
前言  黃道周的治學歷程與思想特徵
第一章  《緇衣集傳》的學術價值
  一、《緇衣》的作者問題
  二、《緇衣》的主旨問題
  三、《緇衣集傳》的研究意義
第二章  《緇衣集傳》的解特徵
  一、《緇衣集傳》的詮釋體例
  二、解特點之一:易學化
  三、解特點之二:理學化
  四、解特點之三:實學化
第三章  理學視野下的好惡定性
  一、從《緇衣》的「好惡」主旨談起
  二、「好惡」歸於性的一派
  三、「好惡」歸於心的一派
  四、西方哲學對好惡問題的多維解釋
第四章  從好惡之難到君子小人之辨
  一、義利之辨
  二、理欲之辨
  三、公私之辨
  四、名實之辨
  五、君子小人之辨的意義
第五章  從好惡之性到政治美德
  一、好惡之性與易簡之政
  二、誠于天下:政治美德的根本
  三、敬為人道:政治美德的施用
  四、取信於民:政治美德的目的
第六章  「君為民表」的政治倫理建構
  一、仁者:「民表」的定義與確立
  二、德性的覺醒:由好仁到爭先行仁
  三、謹言慎行:民表的政治行為標準
  四、主敬:見天德與見王道
  五、易簡之政:民表思想的歸宿
第七章  晚明視域中的君民倫理重構
  一、天愛日月之喻:君民的感相通
  二、舟水之喻:敬慎與周密的道理
  三、心體之喻:同構,感通,平等
  四、新民本思想及對「陽儒陰法」的救治
第八章  政治教化思想的開展
  一、對法令、權術的反思與批判
  二、「敬明」作為政治教化的根本
  三、刑賞與政教的關係
  四、對刑賞的反思與揚棄
第九章  政治教化的工具與目的
  一、政教工具的擇取
  二、政教目的的導出
  三、「民有孫心」:政教思想的現實目的
  四、易簡之政:政教思想的目的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