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楚國哲學史(精)/楚學文庫

  • 作者:塗又光|責編:李晉陽|總主編:張正明
  • 出版社:湖北教育
  • ISBN:9787556443888
  • 出版日期:2024/05/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89
人民幣:RMB 13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對先秦時期楚國哲學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深入研究。該書引論部分介紹了楚國社會生產力、生產關係與上層建築的基本特徵,還對楚人世界觀、楚文化與周文化的不同與融合進行了闡述。正文部分依次對顓頊、粥熊、老子、莊子等楚人的哲學思想進行了考論,對孔子、墨子在楚國的活動及其哲學思想也進行了闡釋。全書觀點鮮明,內容詳實,是第一本研究楚國哲學史的學術著作。

作者介紹
塗又光|責編:李晉陽|總主編:張正明

目錄
代序:論楚人精神
第一章  引論
  第一節  本書上下限
  第二節  楚國社會生產力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  楚國社會生產關係與上層建築的基本特徵
  第四節  楚人世界觀的三代:神話·宗教·哲學
  第五節  江漢楚族是移民與土著的融合體楚文化是新土著文化
  第六節  楚文化與周文化根本不同
  第七節  楚文化與周文化的雙向擴散與融合
第二章  顓頊
  第一節  兩種思維
  第二節  高陽考
  第三節  顓頊的神治
  第四節  顓頊「修黃帝之道」
  第五節  顓頊論善惡
  第六節  道在丹書
  第七節  顓頊的歷史貢獻及在楚史的地位
第三章  粥熊
  第一節  《粥子》其書
  第二節  粥熊其人
  第三節  論道
  第四節  道治哲學
  第五節  論民
  第六節  論士
  第七節  論聖賢氣象
  第八節  道家的先驅
第四章  法治精神
  第一節  法治與法治精神
  第二節  楚武王楚文王葆申
  第三節  楚國王權有限論
  第四節  楚王、令尹如何對待犯法親屬
  第五節  法治社會與哲學
第五章  楚莊王(附:孫叔敖)
  第一節  歷史地位
  第二節  綜合哲學
  第三節  道家傳統
  第四節  早年遭遇
  第五節  庄王與孫叔敖
  第六節  幾個故事
  第七節  「絕纓」事件
  第八節  儒家成分
  第九節  止戈為武
  第十節  武有七德
  第十一節  學習周禮
  第十二節  「問鼎」事件
  第十三節  對外三事
  第十四節  法家成分
  第十五節  認識方法
  第十六節  認識自己
  第十七節  令尹子文、孫叔敖合論

第六章  申叔時(附:士亹)
  第一節  楚儒家與魯儒家
  第二節  士的教育哲學
  第三節  申叔時的教育哲學
  第四節  申叔時的政治思想
  第五節  申叔時的軍事思想
第七章  左史倚相觀射父
  第一節  楚之所寶
  第二節  左史倚相與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第三節  左史倚相的哲學思想
  第四節  觀射父論巫教和祭禮
第八章  伍子胥與復仇哲學
  第一節  家學淵源
  第二節  祭江上丈人的祝詞
  第三節  「天命有反」
  第四節  漢簡《蓋廬》中的申胥思想
  第五節  論吳越勢不兩立
  第六節  徹底性與靈活性
  第七節  處官辱墓考
  第八節  魯《春秋》的反應
  第九節  《公羊傳》論復仇
  第十節  楚人的兩項原則
  第十一節  白起複仇考
  第十二節  楚人的行動反應
  第十三節  楚人的理論反應
  第十四節  屈原對伍子胥的評價
  第十五節  屈原為何不提伍子胥復仇
  第十六節  餘論
第九章  范蠡文種
  第一節  吳越霸業是楚文化和哲學的延伸
  第二節  兩位佐越滅吳的楚人
  第三節  范蠡論天地人
  第四節  范蠡論用兵
  第五節  范蠡論經商
  第六節  文種的辯證法
  第七節  怎樣對待成功和功臣
第十章  老子(上)
  第一節  老子其人其書
  第二節  「道法自然」——《老子》的特色和精華
  第三節  《老子》中「道」的地位
  第四節  《老子》論道
  第五節  《老子》的本體論史
  第六節  《老子》「天」字考
第十一章  老子(中)
  第一節  《老子》論德
  第二節  《老子》論仁義禮
  第三節  《老子》論身
  第四節  《老子》論邦國
  第五節  《老子》論天下
  第六節  《老子》論無為

  第七節  《老子》論用兵
  第八節  《老子》為民說話
第十二章  老子(下)(附:老萊子夫婦)
  第一節  認識論與知識論
  第二節  認識何以可能
  第三節  認識過程
  第四節  在社會認識中聖人與百姓的分工合作
  第五節  認識與實踐
  第六節  知識與智慧
  第七節  不是公式的散例
  第八節  對「知」的區別對待
  第九節  論愚
  附:老萊子夫婦
第十三章  孔子在楚國(附:楚狂接輿)
  第一節  孔子論楚
  第二節  父子相隱
  第三節  近悅遠來
  第四節  樂以忘憂
  第五節  不仕無義
  第六節  共相為本
  第七節  餘論
  附:楚狂接輿
第十四章  在楚的墨者
  第一節  墨子在楚
  第二節  止楚攻宋的辯論提出了類概念
  第三節  墨子類概念的歷史地位
  第四節  對墨子類概念的三點討論
  第五節  墨者總體的三個層次
  第六節  墨子入郢與靈活性
  第七節  墨子與楚國魯陽文君
  第八節  南方墨學的文獻何在
  第九節  耕柱子孟勝徐弱
  第十節  田鳩
第十五章  莊子(上)
  第一節  莊子其人
  第二節  《莊子》其書
  第三節  《莊子》佚文考辨
第十六章  莊子(中)
  第一節  道即自然(「道兼于天」)
  第二節  《逍遙游》體現的第一義
  第三節  《齊物論》論彼此與是非
  第四節  《莊子》論知、言、意
  第五節  《莊子》論道、德
第十七章  莊子(下)
  第一節  《莊子》哲學的「兩行」結構
  第二節  《莊子》哲學的第一階段
  第三節  《莊子》哲學的第二階段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