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法律思想史(第6版新編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 作者:編者:劉新//王振東|責編:易玲波//王沛|總主編:曾憲義//王利明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9787300273945
  • 出版日期:2019/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0
人民幣:RMB 5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中國法律思想史以中國歷史上的法律思想、理論和學說為研究對象。本教材在大的結構上採用四編體系,即第一編「夏商西周時期的法律思想」、第二編「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律思想」、第三編「秦至清代(1840年)的法律思想」、第四編「近代的法律思想」。根據各編內容的特點和學界近年越來越廣泛的共識,第一編和第三編各章以朝代為主編排,第二編和第四編各章以學派為主編排。從具體行文看,第一編、第二編、第三編側重從中國傳統法律思想、理論、學說的內容、特點、演變規律等形成角度進行把握,第四編則主要從傳統法律思想近代化變革的角度予以探討。

作者介紹
編者:劉新//王振東|責編:易玲波//王沛|總主編:曾憲義//王利明

目錄
導 言
      一、中國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對象
      二、學習中國法律思想史的目的
第一編  夏商西周時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章  夏商西周時期的神權法思想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夏商西周時期的神權法思想
  第二章  周公對夏商神權法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第一節  「明德慎罰」思想
      一、「明德慎罰」思想的由來
      二、「明德慎罰」思想的內容與實質
    第二節  「禮治」思想
      一、周禮的來源與內容
      二、「禮治」的基本原則
      三、周公的「明德慎罰」與「禮治」思想的影響
第二編  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律思想
  第三章  儒家學派的法律思想
    第一節  儒家學派概述
    第二節  孔子
      一、孔子與《論語》
      二、「仁」是孔子的法律思想的理論基礎
      三、法的穩定性與繼承性:「禮治」及其「損益」和「正名」理論
      四、中庸的法學方法論
      五、德刑關係理論
      六、法律與正直的關係及父子相隱的訴訟原則
      七、無訟理論
      八、誠實信用法律原則與法律面前男女不平等原則
      九、人與法的關係
      十、小結:孔子法律思想體系及其歷史影響
    第三節  孟子
      一、孟子與《孟子》
      二、「仁政之法」的理論基礎
      三、「仁政之法」的來源和內容
      四、法、理、孝的關係
      五、民貴君輕說與立法目的論
      六、法律適用過程中慎選司法官吏與慎重對待死刑
      七、「治人」與「治法」的關係:「尊賢使能」與「徒法不能以自行」
      八、守法思想
      九、「執中權時」的法學方法論
    第四節  荀子
      一、荀子與《荀子》
      二、性惡論是荀子的法律思想的理論基礎
      三、「良法」與「惡法」理論:「禮法一體」與「非禮無法」
      四、「明分使群」的法律起源理論
      五、法律本體理論:法律原理、判例、法律條文之間的關係
      六、法律與治國方略:「治人」與「治法」
      七、有關犯罪與刑罰的刑事法律原則
      八、經濟立法與環境保護立法的基本原則
      九、荀子的法學理論體系總評價
  第四章  墨家學派的法律思想

    第一節  墨家學派概述
    第二節  墨子
      一、「兼相愛,交相利」
      二、法律起源論及相關法律思想
  第五章  道家學派的法律思想
    第一節  道家學派概述
    第二節  老子
      一、「道法自然」
      二、抨擊人定法
      三、「無為而治」、小國寡民與息訟思想
    第三節  莊子
      一、莊子與《莊子》
      二、莊子的法律思想的理論基礎:「天道」自然與絕對無為
      三、對儒家和法家的法律思想的批判
      四、莊子的具體法律思想解析
    第四節  道家其他派別與代表人物
      一、關尹
      二、庚桑楚
      三、文子
      四、楊朱
      五、列子
      六、鶡冠子
      七、稷下道家
  第六章  法家學派的法律思想
    第一節  法家學派概述
    第二節  申不害
      一、「聖君任法而不任智」的法治論
      二、力主「君人南面之術」的術治論
    第三節  慎到
      一、「立公棄私」的立法公私觀
      二、「事斷於法」的尚法論
      三、「權重位尊」的重勢思想
    第四節  商鞅
      一、變法思想
      二、「垂法而治」的法治論
      三、「刑無等級」思想
      四、重刑思想與「以刑去刑」
      五、「以吏為師」「以法為教」
    第五節  《管子》
      一、《管子》一書及其與齊法家的關係
      二、法的概念與特徵
      三、「以法治國」與法的起源及作用
      四、立法思想
      五、執法思想
    第六節  韓非
      一、韓非的法治觀的理論基礎——歷史進化觀與人性論
      二、以君為主,法、術、勢相輔
      三、韓非的法治思想的主要內容
      四、韓非的法治觀對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影響
  第七章  農家學派的法律思想

    第一節  農家學派概述
    第二節  許行
      一、「君民並耕」的社會治理思想
      二、以農為主,士、工、商適度分工,勞動者完全佔有自己的勞動成果的社會發展模式
      三、農家(官)治國論
      四、「市賈不二」的國家干預經濟「法」(制度)思想
  第八章  名家學派的法律思想
    第一節  名家學派概述
    第二節  名家學派對各種法律相關概念的正名和界定
      一、名家學派為什麼熱衷於界定「刑名」等相關概念?
      二、名家對具體概念的正名
    第三節  名家學派的具體法律思想
      一、名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