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稻作方式的擴散及影響因素研究--以江蘇省為例

  • 作者:陳品|責編:李澳婷//郭晨茜
  • 出版社:中國農業
  • ISBN:9787109328846
  • 出版日期:2025/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0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隨著水稻生產的發展,我國稻作方式呈現出以直播和移栽為主要類別的多樣化水稻種植方式。不同稻作方式的產量存在較大的差異,近年來,隨著勞動密集型高產稻作方式——手栽稻逐步退出主體稻作方式地位,而產量潛力低的直播稻「不推自廣」,已成為影響水稻生產持續發展的重大技術問題。作為全國水稻優勢產區,江蘇相對於直播稻的「不推自廣」,政府部門著力推廣的具有省工、高產特性的機插稻在某些地區卻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推而不廣」的問題。目前,相關的研究主要側重於技術層面,基於社會學、經濟學、推廣學等學科的研究非常缺乏。本書以江蘇省為例,選擇手栽、直播、拋秧、機插等4種主要的稻作方式為研究對象,基於多學科綜合分析的視角,對不同稻作方式的擴散及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以揭示稻作方式擴散的機制,為政府科學推廣稻作方式、促進水稻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作者介紹
陳品|責編:李澳婷//郭晨茜

目錄
序言
第1章  導論
  1.1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意義
    1.1.1  水稻生產的發展與稻作方式的發展密切相關
    1.1.2  稻作方式生產格局的改變給水稻安全、穩定生產帶來了隱患
    1.1.3  江蘇省稻作方式生產格局的改變引起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1.1.4  釐清稻作方式的擴散路徑及影響因素是解決稻作方式發展問題的需要
  1.2  研究目標、內容與假說
    1.2.1  研究目標
    1.2.2  研究內容
    1.2.3  研究假說
  1.3  研究設計與數據來源
    1.3.1  研究技術路線圖
    1.3.2  研究方法
    1.3.3  數據來源
  1.4  本書結構安排
  1.5  創新與不足
    1.5.1  創新之處
    1.5.2  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第2章  文獻綜述與理論基礎
  2.1  稻作方式的相關研究
    2.1.1  稻作方式的種類劃分
    2.1.2  不同稻作方式的生理生態特性
    2.1.3  不同稻作方式的技術屬性
  2.2  農業技術擴散的相關研究
    2.2.1  農業技術擴散研究內容
    2.2.2  技術擴散研究方法
    2.2.3  農業技術擴散的實證研究
  2.3  農戶技術採用行為的相關研究
    2.3.1  農戶技術採用行為的研究內容
    2.3.2  農戶行為的研究方法
    2.3.3  農戶稻作技術採用行為的實證研究
  2.4  理論基礎
    2.4.1  技術擴散理論
    2.4.2  農戶行為理論
    2.4.3  效用最大化理論
    2.4.4  集體行為理論
    2.4.5  感知價值驅動理論
    2.4.6  技術相對優勢理論
    2.4.7  利益相關者理論
  2.5  文獻評述
  參考文獻
第3章  稻作方式的發展與擴散機制
  3.1  稻作方式的歷史演變
    3.1.1  手栽稻
    3.1.2  直播稻
    3.1.3  機插稻
    3.1.4  拋秧稻
  3.2  不同稻作方式的發生機制

    3.2.1  手栽稻的發生機制
    3.2.2  直播稻的發生機制
    3.2.3  機插稻的發生機制
    3.2.4  拋秧稻的發生機制
  3.3  稻作方式的擴散機制
    3.3.1  稻作方式的宏觀擴散機制
    3.3.2  稻作方式的微觀擴散機制
  3.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不同稻作方式的時空擴散特徵研究
  4.1  江蘇省稻作方式發展概況
    4.1.1  直播稻
    4.1.2  機插稻
    4.1.3  手栽稻
    4.1.4  拋秩稻
  4.2  分析框架與數據來源
    4.2.1  研究思路
    4.2.2  數據來源
  4.3  不同稻作方式的時間維擴散特徵
    4.3.1  模型構建
    4.3.2  結果分析
  4.4  不同稻作方式的空間維擴散特徵
    4.4.1  模型構建
    4.4.2  結果分析
  4.5  關於近期稻作方式擴散的討論
  4.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稻作方式擴散的案例分析——以常熟市尚湖鎮為例
  5.1  調查基本情況
  5.2  尚湖鎮水稻生產及稻作方式發展概況
    5.2.1  尚湖鎮基本情況與經濟發展
    5.2.2  尚湖鎮水稻生產基本情況
    5.2.3  尚湖鎮稻作方式發展概況
  5.3  尚湖鎮稻作方式的發生與演化
  5.4  尚湖鎮稻作方式的擴散系統與擴散模式
    5.4.1  稻作方式的擴散系統
    5.4.2  機插稻的擴散模式
  5.5  尚湖鎮稻作方式的擴散機制
    5.5.1  稻作方式擴散的動力機制
    5.5.2  稻作方式擴散的阻力因素
  5.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相關利益方對稻作方式發展的認知分析
  6.1  分析框架與研究方法
    6.1.1  分析框架
    6.1.2  研究方法
  6.2  數據、資料來源與調查內容
    6.2.1  樣本收集與數據來源
    6.2.2  問卷設計與調查內容
  6.3  基於農戶視角的稻作方式的發展及影響因素

    6.3.1  農戶稻作方式的認知基礎
    6.3.2  農戶對稻作方式發展的認知
    6.3.3  農戶視角下稻作方式發展的影響因素
  6.4  基於農技推廣人員視角的稻作方式的發展及影響因素
    6.4.1  農技推廣人員對稻作方式發展的認知
    6.4.2  農技推廣人員視角下稻作方式發展的影響因素
  6.5  基於專家視角的稻作方式的發展及影響因素
    6.5.1  專家視角下稻作方式的發展
    6.5.2  專家視角下稻作方式的生產特性
    6.5.3  專家視角下稻作方式發展的影響因素
  6.6  基於政府視角的稻作方式的發展
    6.6.1  發展、穩定、安全是永恆的主題
    6.6.2  政府認知的「掛鐘」與農民認知的「棘輪」
    6.6.3  稻作方式發展的政府認知與行為
  6.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農戶採用不同類型稻作方式的影響因素分析
  7.1  農戶稻作方式採用行為的分析框架與數據來源
    7.1.1  分析框架
    7.1.2  數據來源
  7.2  變數選擇及賦值
    7.2.1  因變數的選擇
    7.2.2  自變數的選擇
  7.3  模型設定
  7.4  樣本描述性統計分析
    7.4.1  樣本基本情況
    7.4.2  基本描述統計分析
  7.5  農戶稻作方式採用影響因素的回歸結果分析
  7.6  討論
  7.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全文總結與政策建議
  8.1  主要研究結論
    8.1.1  不同稻作方式的發生機制
    8.1.2  江蘇省稻作方式的時間維擴散特徵
    8.1.3  江蘇省稻作方式的空間維擴散特徵
    8.1.4  相關利益方關於稻作方式的認知差異
    8.1.5  影響農戶稻作方式採用行為的因素
  8.2  政策建議
    8.2.1  江蘇省不同地區稻作方式發展的政策重點
    8.2.2  彌合各方認知差異,協調利益一致,促進稻作方式科學發展
    8.2.3  不同類型稻作方式發展的對策建議
    8.2.4  尚湖鎮機插稻擴散的政策啟示
  8.3  進一步研究展望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