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書信里的中國(共3冊)

  • 作者:編者:孫建華|責編:孫學良//燕嘯波//袁靜梅
  • 出版社:天地
  • ISBN:40104155147
  • 出版日期:2025/02/12
  • 裝幀:平裝
  • 頁數:772
人民幣:RMB 119.4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書信里的中國》系列從家國、親情、友情三個維度編排,收錄先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國不同時期的書信,涵蓋帝王、將相、士人、普通百姓等不同階級、不同身份、不同性別的歷史人物,講述不同地域、不同時代、不同歷史人物的生平際遇,通過書信談判和解、分享秘密、表達情感,展現出對待國家、家庭和人際關係方面的現實處境及內心世界。近百封書信往來,敘述了一段段引人入勝的中國史。《書信里的中國:家國情懷》通過李斯、曹植、諸葛亮、魏徵、杜甫、韓愈、蘇軾、左權等人物的故事和書信內容,表達出忠君愛國的赤誠之心,激發讀者愛國情感,感受家國情懷。《書信里的中國:親情無價》通過劉邦、司馬光、李世民、朱熹、曾國藩、梁啟超、冼星海、林徽因、老舍等人物的故事和書信內容,展現中國家庭一脈傳承的修身、勤儉、處世、溫情等優良家風。《書信里的中國:君子之交》通過嵇康、謝靈運、太平公主、王維、白居易、柳宗元、歐陽修、納蘭容若、嚴復、陳獨秀、王國維等人物的故事和書信內容,表達中國歷代文人間的惺惺相惜,激勵與掛念,患難見真情,展現出中國人的氣節風骨和溫暖人情。

作者介紹
編者:孫建華|責編:孫學良//燕嘯波//袁靜梅

目錄
《書信里的中國.親情無價》
先秦兩漢:念此別離肝腸煎
  黑夫、驚《致衷》
  母得毋恙,致夏衣來
  劉邦《手敕太子文》
  讀書有益,言不盡情
  馬援《誡兄子嚴、敦書》
  好議論人長短,此吾所大惡也
  孔臧《與子琳書》
  徒學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
  王惰《誡子書》
  恨恨不樂,想你之日有點多
三國兩晉南北朝:牽掛綿綿無絕期
  應璩《與從弟君苗君胄書》
  歡言酌春酒,何須因囂塵
  諸葛亮《誡予書》
  你生我已老,教誨復何及!
  嵇康《家誡》
  廣陵一曲真名士,臨終誡子語未休
  陶淵明《與子儼等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
  江山多綺麗,只是無人共所睹
  范曄《獄中與諸甥侄書》
  逐名來失情,獄中信無悔
  徐勉《誡子崧書》
  人遺子孫以財,我遺子孫以清白
隋唐五代:一紙家書寄重思
  李世民《兩度帖》
  漫漫遠征路,私書一封解相思
  舒元輿《貽諸弟砥石命》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李翱《寄從弟正辭書》
  心之所向,才之所往
  元稹《誨侄等書》
  承我之思,誨汝之後
宋元:一句囑托含深情
  二娘子《寄阿娘》
  一離日久,思戀尤深
  歐陽修《與十二侄》
  南方多戰事,只盼你無憂
  蘇軾《與侄孫元老》
  海外老人多寂寞,書與侄孫解相思
  司馬光《訓儉示康》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管道舁《秋深帖》
  秋深漸冷,萬自珍重
  朱熹《與長子受之》
  在此一行,千萬努力
明清:唯願諸子到平安

  顧若璞《與二子析產書》
  手執女紅看句讀,析分家產教兩兒
  楊繼盛《父椒山諭應尾、應箕兩兒》(節選)
  居家做人之道,盡在是矣
  徐媛《訓子書》
  望怯兒明志,冀兒有全用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學不受限,行善於止
  曾國藩《致諸弟》
  名師益友,虛心請教
民國:思念無聲越千里
  梁啟超《致思順書》
  不必擔心,思成、思永已拾回性命
  冼星海《致媽媽的信》
  黃河赤子心,只愧慈母意
  向警予《給爹爹媽媽》
  捨生取義「大女主」,撒嬌逗趣小女兒
  林徽因《給女兒的信》
  書寸草春暉,教家國大義
  老舍《家書一封》
  我願自己的兒女能以血汗掙飯吃

《書信里的中國(君子之交)》
先秦兩漢:君子故人何不返
  范蠡《遺大夫種書》
  火色上騰雖有數,急流勇退豈無人
  李陵《答蘇武書》
  欲因晨風發,送子以賤軀
三國兩晉南北朝:快友之事莫若談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
  錚錚鐵骨,君子和而不同
  謝靈運《與廬陵王義真箋》
  心之所歸,在乎山水之間也
  謝跳《拜中軍記室辭隨王箋》
  豈言陵霜質,忽隨人事往
隋唐五代:交而交心重相憶
  王績《答刺史杜之松書》
  不如多釀酒,時向竹林傾
  太平公主《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
  勢如連璧友,心似臭蘭人
  陳子昂《與韋五虛己書》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杜甫《夢李白二首》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韓愈《與孟東野書》
  吾願身為雲,東野變為龍
  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

  柳宗元《箏郭師墓誌》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歧路忽西東
  李商隱《上河東公啟》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皮日休《五貺詩序》
  幾年無事傍江湖,醉倒黃公舊酒壚
宋元:不為時世所汩沒
  歐陽修《與梅聖俞》
  逢君伊水畔,一見己開顏
  黃庭堅《上蘇子瞻書》
  為公喚起黃州夢,獨載扁舟向五湖
  蘇軾《答黃魯直書》
  得此一摯友,可以慰風塵
  陳亮《與辛幼安殿撰》
  百世尋人猶接踵,嘆只今、兩地三人月
明清:患難方可見真情
  唐寅《與文徵明書》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黃道周《獄中答霞客書》
  十洲五嶽齊揮淚,屐齒無因共數峰
  納蘭容若《金縷曲·贈梁汾》
  君不見,月如水,共君此夜須沉醉
  嚴復《與吳汝綸書》
  平生風義兼師友,天下英雄惟使君
  秋瑾《寄徐寄塵》
  時局如斯危已甚,閨裝願爾換吳鉤
民國:高山流水遇知音
  陳獨秀《致蔡元培》
  男子立身唯一劍,不知事敗與功成
  王國維《致羅振玉》
  千秋壯觀君知否?黑海東頭望大秦

《書信里的中國(家國情懷)》
先秦兩漢:苟利國家忘生死
  樂毅《報燕惠王書》
  反間受疑,報書辯駁
  李斯《諫逐客書》
  秦王逐客卿,上書終勸阻
  枚乘《上書諫吳王》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司馬遷《報任安書》
  不顧苦痛,誓成《史記》
  路溫舒《尚德緩刑書》
  暴吏苛法苦於民,無聞廷史勇進言
三國兩晉南北朝:鞠躬盡瘁為國事
  曹植《求自試表》
  引伸微婉,一片血忱
  諸葛亮《出師表》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李密《陳情表》

  侍奉祖母,辭不就職
  丘遲《與陳伯之書》
  博聞善辯,不戰而屈人之兵
  傅縡《獄中上陳後主書》
  含冤下獄不苟且,怒罵君主色令昏
隋唐五代:居安思危憂天下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直言極諫,備極哀榮
  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
  臨朝稱制起兵反,聲罪致討詔天下
  杜甫《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
  送別友人詩,期盼救瘡痍
  韓愈《論佛骨表》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宋元金:壯志未酬留遺恨
  田錫《貽杜舍人書》
  奉書拜明公,進士論名利
  曾鞏《謝杜相公書》
  以天下之義,報相助之恩
  蘇軾《與朱鄂州書》
  悲生子不舉,斥慘無人道
  李清照《上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二首》
  二公將出使,上詩為送行
  謝枋得《卻聘書》
  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
明清:一寸丹心圖報國
  王叔英《與方正學書》
  政見各異,氣節相投
  海瑞《治安疏》
  批鱗折檻,肅皇帝玄修之誤
  夏完淳《獄中上母書》
  風華正茂少年郎,滿門忠烈赴國難
  姚鼐《復張君書》
  仕途亨通時,決然辭仕歸
  龔自珍《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故人橫海拜將軍,側立南天未贏勛
民國:以身許國敢為先
  高捷成《致叔父書》
  倉促從戎,六年一信
  左權《致叔父書》
  前路未知,信念堅定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