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為人文賦理(從通用人工智慧視角看中國思想)(精)/通用人工智慧的中國藍圖系列

  • 作者:朱松純|責編:余春亞
  • 出版社:浙江科技
  • ISBN:9787573916341
  • 出版日期:2024/12/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95
人民幣:RMB 9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哪些中國傳統思想能夠為通用人工智慧提供上層建築的支撐?
    如何用人工智慧數理模型來解讀中國思想?
    什麼是實現通用人工智慧的關鍵?
    從數理模型角度看,為什麼傑出人才如此難以培養?
    《為人文賦理》的主題是從通用人工智慧的視角來詮釋中國的思想。朱松純教授致力於搭建人文社科與通用人工智慧的雙向連接,本書是為人文賦「理」,即以人工智慧的數理與認知模型詮釋中國思想,試圖為中國優秀哲學思想構建嚴格的數理體系,以便中國思想可以在正在到來的智能時代指導社會治理與實踐,從而轉化成強大的生產力。為此,本書先從智能時代的文明與道路說起,基於文明起源與演化的歷程指出演化的關鍵在於「心」的出現,探索「心」的構成。接下來,本書提出一個中國傳統思想的「五彩線」模型,並挑選具有代表性的類別如陰陽、風水、易經、因果報應、禪宗、理學、心學、漢字等,用人工智慧數理模型對其進行解讀。終章,本書簡要介紹了智能社會治理的社會實踐。

作者介紹
朱松純|責編:余春亞
    朱松純     1996年獲得哈佛大學電腦科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曾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統計學與電腦科學教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視覺、認知、學習與自主機器人中心主任。他長期致力於為視覺和智能探尋一個統一的統計與計算框架:包括作為學習與推理的統一表達和數字蒙特卡洛方法的時空因果與或圖(STC-AOG)。他在電腦視覺、統計學習、認知、人工智慧和自主機器人領域發表了400 多篇學術論文。他曾獲得了多項榮譽,2003年因圖像解析領域的工作成就獲馬爾獎,1999年因紋理建模、2007年因物體建模兩次獲得馬爾獎提名。2001年,他獲得了NSF青年科學家獎、ONR青年研究員獎和斯隆獎。因為在視覺模式的概念化、建模、學習和推理的統一基礎方面的貢獻,他2008年獲得了國際模式識別協會授予的J.K.Aggarwal獎。2013年,他關於圖像分割的論文獲得了亥姆霍茲獎(Helmholtz Test-of-Time Award)。2017年,他因生命度建模工作獲國際認知學會計算建模獎。2011年,他當選IEEE Fellow。他在2012年和2019年兩次擔任國際電腦視覺與模式識別大會(CVPR)主席。作為項目負責人,他領導了多個ONR MURI和DARPA團隊,從事統一數學框架下的場景和事件理解以及認知機器人的工作。

目錄
推薦序一  探索智能時代科技與人文協同發展之路
推薦序二  人文與科技的融合:探索通用人工智慧的哲學與實踐
推薦序三  具備「心」和「理」的硅基智慧生命體,將如何與人類社會共生
前言  歷史關頭:智能時代的文明與道路
第一部分  為人文賦理,談通用人工智慧與中國思想
  01  億年曆程:文明演化的關鍵
    智能與非智能的邊界:「心」的出現
    價值系統:先天與習得的價值層次
    認知架構:拓展、升維的思維空間
  02  千年根脈:中國思想的五彩線模型
    中國思想的五彩線模型
    一元多體與多元一體
    中國思想「和合」的根源:信息偏差與描述式建模
  03  千年根脈:中國思想的數理解讀
    《河圖》《洛書》,中國最古老的數理認知
    天圓地方,中國最古老的幾何認知
    陰陽,中國最古老的視覺認知
    道家的風水:錯誤歸因與場景可供性
    《易經》:世界上最早的統計決策模型與隨機計算
    占卜:蒙特卡洛採樣
    程朱理學:格物致知與數據驅動的概率模型
    陸王心學:「心」即是「理」,構建通用人工智慧的核心哲學思想
    因果報應,價值的「記賬」系統
    禪宗:基於心智模型的高階通信與主觀唯心論
    漢字造字:具身智能、心智與會意的妙用
  04  百年變局:為天地立心的探索
    思想概念與關鍵詞的總結
    UV失衡:解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打造大型社會模擬器:求解未來人類社會UV平衡態
第二部分  「心」與「理」的平衡,談人生意義
  05  初讀文學《赤壁賦》與重讀學術《赤壁賦》
    蘇軾的哲思:人生的意義
    什麼是「活明白」
    當今學子的困惑
    初讀文學《赤壁賦》:橫槊賦詩
    重讀學術《赤壁賦》:清風明月
  06  三讀哲學《赤壁賦》:「心」與「理」的平衡
    人生的有限與無窮:人生的終極價值
    入世與出世:心欲與天理的平衡
    從人工智慧角度解讀「心」與「理」的平衡
  07  社會不朽論:中國價值觀的人生意義與極限值
    中國人的「三不朽」
    社會不朽論
第三部分  學術人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08  愛因斯坦評論科學殿堂中的三種人
    讀書與科研的功利思想,價值觀的錯位與扭曲
    科學殿堂中的三種人
    探討思想自由的「清風明月」境界
    在士與仕之間遊走,技術與資本的博弈
    學術人生的價值與評估:科研的三個時期

  09  三十功名逐一統,八萬里路懷家園
    我的家庭教育與初等教育
    放棄保研資格,去哈佛大學追求人工智慧統一理論
    導師的支持
    卷積神經網路不是一個統一理論
    不隨波逐流,是性格使然嗎
    人工智慧這一波熱潮,我們還在追趕嗎
    談「錢學森之問」,我們為什麼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科研的職業化發展
    如何看待眾多人工智慧學院的成立
    中美人工智慧差距之我見
    當下的人工智慧熱潮
    科學的前沿與我們的機會
  10  晴耕科研,雨讀金庸
    「通班」的寒假作業
    人生的參照
    學術與江湖,聰明人與矢志不渝之人
  11  胸懷偉大理想,踐行愛國情懷
    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勇於擔當的傑出人才
    人才成長的「中心極限定律」
    成長的基本要素
    選擇與被選擇
    人才成長的關鍵指數:SCI指數
    踐行家國情懷
結語  開展有組織科研,實現原創性、引領性科技創新
致謝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