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設計概論(第2版互聯網+新形態立體化教學資源特色教材高等學校設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教材)

  • 作者:編者:李江|責編:毛旭林|總主編:林家陽
  • 出版社:輕工
  • ISBN:9787518451159
  • 出版日期:2025/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10
人民幣:RMB 5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教材以現代設計的基本內容為研究對象,在概括中外設計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理清了現代設計的內涵、範疇等要素,基於人類社會文化和生活及生產方式,對作為綜合性、跨學科、多領域的現代設計進行了分解式的探究。內容涵蓋設計的程序與方法、設計師與設計教育、設計的哲學問題、現代設計批評以及未來設計發展趨向等。本教材既包含了設計學基本理論問題,又結合了大量國內外優秀設計作品,寓理論內涵于設計案例之中,幫助讀者更透徹和系統地掌握本學科知識,建立較為完整和全面的學科架構。
    本書可用作高等院校設計類專業教材,也可作為專業人士的參考用書。

作者介紹
編者:李江|責編:毛旭林|總主編:林家陽
    李江,文學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主持或參與國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清華大學非遺研究與保護基金、北京師範大學教學改革與研究基金等課題。出版著作《中國設計史綱》《設計概論》《圖案設計》等。在《裝飾》《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等刊物發表《撥開叢林的迷霧——瑪雅工藝美術探尋》《美洲工藝美術研究的範式與意義——以阿茲特克為例》等工藝美術及設計學學術論文三十余篇。

目錄
第一章  設計導論
  一、認識設計
    1.設計學再認識
    2.設計的起源
  二、設計概念的發展
    1.現代設計概念在國外的發展
    2.設計概念在中國的形成與發展
    3.現代設計概念的形成
  三、現代設計的屬性
    1.功能性
    2.科技性
    3.經濟性
    4.文化性
  四、小結
第二章  設計的類型
  一、洲言息傳遞為訴求的設計——信息傳達設計
    1.信息傳達設計的由來
    2.信息傳達設計的構成要素
    3.信息傳達設計的類型
  二、以解決物與人的關係為目的的設計——產品設計
    1.產品設計的概念
    2.產品設計的類型
  三、處理人與環境關係問題的設計——環境設計
    1.環境設計的概念
    2.環境設計的類型
  四、基於電腦與互聯網技術的設計——數字藝術設計
    1.數字藝術設計的特徵
    2.數字藝術設計的形式
  五、基於傳統文化傳承的當代轉化的設計——當代手工藝設計
  六、小結
第三章  中外設計發展的歷程
  一、中國從古代手工藝到現代設計的轉變
    1.中國古代的手工藝生產
    2.近代中國設計的產生
  二、西方現代設計的演進
    1.歐洲近代設計的萌發
    2.20世紀初歐洲現代設計的發展
    3.20世紀下半葉歐美及亞洲現代設計
  三、小結
第四章  設計師與設計教育
  一、設計師的產生
    1.從手工藝工匠到設計師
    2.職業設計師的產生
  二、設計師的分類
    1.按工作內容和性質分類
    2.按從業方式分類
    3.按崗位職責劃分
  三、設計師的素質與技能
    1.設計師的社會道德與社會責任
    2.設計師的知識與技能

  四、中西方設計教育
    1.中國設計教育的發展與現狀
    2.西方現代設計教育的發展
    3.中西設計教育發展比較
    4.設計教育未來的發展
  五、小結
第五章  設計的哲學
  一、人類對造物的需要
    1.概述
    2.人的多層次需要
  二、設計的尺度
    1.自然尺度
    2.人體工程學
    3.人文尺度
  三、設計審美
    1.功能之美
    2.科技之美
    3.材料之美
  四、小結
第六章  設計的程序與方法
  一、設計的程序
    1.設計委託
    2.設計的準備階段
    3.設計的實施與展開
    4.產品的後期管理
  二、設計管理
    1.設計管理的歷史
    2.設計管理的概念
    3.設計管理的範圍和內容
    4.設計管理的原則
    5.設計管理的價值及在我國的現狀
  三、設計的方法與設計思維
    1.設計的方法
    2.設計思維
    3.設計與市場
  四、小結
第七章  設計批評
  一、設計批評的主體與客體
    1.設計批評的主體
    2.設計批評的對象
  二、設計批評的評價方式、標準與調查解析
    1.理論批評
    2.應用批評
    3.實踐批評
    4.設計批評的價值標準
  三、設計批評的作用和意義
    1.設計批評是推動設計發展的動力
    2.設計批評的主要功能
  四、設計批評的調查與分析
    1.調研目的及方法

    2.南鑼鼓巷簡介
    3.南鑼鼓巷商業街現狀分析
    4.反思與建議
  五、小結
第八章  未來設計
  一、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向
    1.空間與時間
    2.數量與質量
    3.尺度與規模
  二、可持續理念倡導下的未來設計
    1.綠色設計
    2.系統化設計
    3.非物質設計
  三、小結
參考書目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