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油氣成藏動力學模擬原理方法與技術(精)/地質信息科學與技術叢書

  • 作者:吳沖龍//毛小平//田宜平//劉剛//翁正平等|責編:黃梅//沈旭//李佳琴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808400
  • 出版日期:2025/0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513
人民幣:RMB 3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作者團隊在這個領域進行長期探索性研究的成果匯聚。在本書中,著重介紹了油氣成藏動力學模擬的基本概念和理論、方法論、技術體系框架,以及軟體系統設計的原理與方法,其中包括油氣成藏動力學模擬軟體的系統工程模型、油氣勘查數據管理、油氣系統三維地質建模、盆地構造演化模擬、盆地地熱場模擬、盆地構造應力場模擬、油氣生成排放作用模擬、油氣運移聚集人工智慧模擬、油氣成藏系統動力學模擬、頁岩氣資源潛力模擬評價。每個部分都結合盆地、坳陷、凹陷、窪陷或區塊的實際,開展了實驗模擬。油氣成藏動力學模擬是盆地定量分析、油氣系統定量分析和數據密集型計算的結合,書中借鑒並融入了國內外的相關研究開發成果,體現了大數據、系統性、先進性和創新性特色。

作者介紹
吳沖龍//毛小平//田宜平//劉剛//翁正平等|責編:黃梅//沈旭//李佳琴

目錄
叢書序

前言
第1章  油氣成藏動力學模擬原理
  1.1  油氣成藏動力學模擬的方法論
    1.1.1  油氣成藏動力學模擬的基本思路
    1.1.2  油氣成藏動力學模擬的系統觀念
    1.1.3  盆地四維時空模型的虛擬孿生
    1.1.4  油氣成藏過程和多方法綜合模擬
    1.1.5  地質作用的系統動力學模型
  1.2  油氣成藏動力學模擬的系統設計
    1.2.1  油氣成藏動力學模擬的系統工程模型
    1.2.2  油氣成藏動力學模擬系統建模
    1.2.3  油氣成藏動力學模擬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1.3  軟體開發的技術難點及解決辦法
    1.3.1  三維數字地質體的精細、全息構建
    1.3.2  三維數字地質體的矢量剪切
    1.3.3  一維盆地沉降史回剝反演的最大深度法平衡
    1.3.4  二維構造-地層剖面的物理平衡
    1.3.5  三維構造-地層格架的時空平衡
    1.3.6  盆地構造應力場的動態模擬
    1.3.7  多熱源多階段疊加變質作用模擬
    1.3.8  真三維的常規油氣成藏動力學模擬
    1.3.9  油氣運移和聚集的人工智慧模擬
    1.3.10  油氣成藏的系統動力學模擬
    1.3.11  油氣成藏三維動態模擬的可視化
    1.3.12  系統動態連接與集成化
第2章  油氣成藏動力學模擬的數據管理
  2.1  國內油氣田數據現狀和數據集市工具
    2.1.1  國內油氣田信息化建設現狀
    2.1.2  模擬、評價與決策數據分析
    2.1.3  數據集市開發、管理的工具
  2.2  模擬、評價與決策數據集市模型
    2.2.1  模擬、評價與決策數據集市總體結構
    2.2.2  模擬、評價與決策數據集市的數據源
    2.2.3  模擬、評價與決策數據集市建模
  2.3  油氣成藏模擬與評價的多維數據集
    2.3.1  模擬、評價與決策主題資料庫的建立
    2.3.2  模擬、評價與決策數據集市多維數據集的組織
    2.3.3  模擬、評價與決策數據集市客戶端的設置
    2.3.4  模擬、評價與決策數據集市的維護
第3章  油氣系統三維地質模型的構建
  3.1  構建三維地質模型的原理與方法
    3.1.1  格架-介質及結構-屬性一體化三維建模
    3.1.2  基於系列平、剖面圖的三維地質建模法
  3.2  油氣系統多要素屬性建模問題
    3.2.1  多點式地質統計學隨機模擬方法原理
    3.2.2  訓練圖像的建立與平穩性處理
    3.2.3  多點式地質統計隨機模擬法優化
    3.2.4  多點式地質統計三維地質模型的自動重構法

  3.3  三維地質模型的矢量剪切
    3.3.1  地質模型的矢量剪切原理
    3.3.2  圖元裁剪的基本方法
    3.3.3  三維地質模型的整體剪切
第4章  盆地構造-地層格架三維動態模擬
  4.1  盆地構造-地層格架三維動態模擬原理與方法
    4.1.1  一維構造沉降史模擬的最大深度回剝法
    4.1.2  二維構造演化史模擬的物理平衡剖面法
    4.1.3  三維構造-地層格架動態模擬體平衡法
  4.2  體平衡法實現過程與基本演算法
    4.2.1  體平衡法基本工作流程
    4.2.2  三維斷層位移的消除演算法
    4.2.3  三維構造變形的複原演算法
    4.2.4  三維構造變形的壓實校正
    4.2.5  岩層被剝蝕厚度恢復的演算法
  4.3  四維構造-地層格架模擬軟體設計
    4.3.1  體平衡法軟體設計目標與內容
    4.3.2  體平衡子系統的功能結構設計
    4.3.3  體平衡子系統模型對象類設計
  4.4  四維構造-地層格架模擬軟體應用實例
第5章  盆地古地熱場動態模擬
  5.1  盆地古地熱場演化的動力學模型
    5.1.1  盆地古地熱場組成及疊加
    5.1.2  盆地古地熱場的分層模型
    5.1.3  盆地古地熱場演化的影響因素
  5.2  盆地古地熱場演化動力學正演模擬
    5.2.1  流體速度場的簡化求解
    5.2.2  超壓層段地熱場子模型有限單元法模擬
    5.2.3  超壓層段地熱場子模型差分法模擬
  5.3  盆地古地熱場的古溫標反演模擬法
    5.3.1  古溫標類型與特點
    5.3.2  基於鏡質組反射率估算古地熱流體的方法
  5.4  基於熱結構反揭法估算古地熱流的方法
    5.4.1  殼幔熱結構分析的方法原理
    5.4.2  盆地古莫霍面埋深(M)的統計估算及應用
    5.4.3  沉積物古熱導率統計估算
  5.5  古地熱場模擬子系統開發與應用
    5.5.1  子系統總體設計思路及流程圖
    5.5.2  子系統應用建模與數據預處理
    5.5.3  地熱場模擬子系統的應用示例
第6章  盆地古構造應力場模擬
  6.1  二維古構造應力場模擬方法原理
    6.1.1  二維盆地構造應力場理論模型
    6.1.2  有限單元法數值模擬簡介
    6.1.3  邊界結點外力自動分解賦值
    6.1.4  邊界外力的局部約束反演
    6.1.5  主應力跡線的繪製
    6.1.6  岩層破裂的判斷與應力場調整
  6.2  三維古構造應力場模擬方法原理
    6.2.1  三維構造應力-應變場的理論模型

    6.2.2  三維構造應力場模擬工作流程
    6.2.3  編程實現與可靠性檢測校驗
  6.3  實驗區塊三維構造應力場模擬
    6.3.1  劉家港實驗區塊的地質特徵
    6.3.2  基於角點網格數據結構的三維地質建模
    6.3.3  歸納與總結
第7章  生烴作用和排烴作用模擬
  7.1  生烴作用模擬方法原理
    7.1.1  基於 Ro的生烴作用反演模擬
    7.1.2  化學動力學法正演模擬
    7.1.3  氫指數法模擬模型
  7.2  排烴作用史模擬
    7.2.1  壓實排烴模擬
    7.2.2  微裂縫排烴模擬
    7.2.3  排烴模擬的實施
  7.3  排烴作用模擬結果分析
第8章  油氣運聚的人工智慧模擬
  8.1  油氣運聚的概念模型與知識圖譜
    8.1.1  盆地構造類型與油氣運移
    8.1.2  油氣運移的相態及判別模型
    8.1.3  油氣運移的驅動力和驅動機制
    8.1.4  油氣運移的通道體系
    8.1.5  油氣在圈閉中的聚集
    8.1.6  油氣運聚概念模型及知識圖譜概括
  8.2  油氣運聚模擬的人工神經網路模型
    8.2.1  油氣運聚智能模擬方法的選擇
    8.2.2  油氣運移方向和運移比率的推理規則
    8.2.3  BP 人工神經網路原理
  8.3  輸導體系智能評價的模糊人工神經網路模型
    8.3.1  岩層(體)評價子模型
    8.3.2  斷層評價子模型
    8.3.3  裂隙帶評價子模型
    8.3.4  不整合面評價子模型
  8.4  輸導層油氣運移初值的三維重建
    8.4.1  輸導層油氣運移初值三維重建模型
    8.4.2  輸導層油氣運移初值三維重建演算法
    8.4.3  油氣運移初值三維重建實例
  8.5  油氣運聚的單元體模型
    8.5.1  單元體的劃分
    8.5.2  基於單元體輸烴比率估算的人工神經網路模型
    8.5.3  圈閉評價的人工神經網路評價模型
  8.6  油氣運聚人工智慧模擬系統的研發與應用
    8.6.1  油氣運聚人工智慧模擬系統工作流程
    8.6.2  系統功能設計
    8.6.3  油氣運聚人工智慧模擬系統的演算法
    8.6.4  油氣運聚人工智慧模擬系統的應用
  8.7  油氣圈閉評價子系統研發與應用
    8.7.1  研究目標與工作流程
    8.7.2  研究思路與方法原理
    8.7.3  油氣圈閉評價子系統研發及模擬實驗評述

第9章  油氣系統與油氣系統動力學模擬
  9.1  油氣系統的原理與方法
    9.1.1  油氣系統的概念與內容
    9.1.2  油氣系統的傳統研究方法
    9.1.3  油氣系統理論與方法的總結
  9.2  油氣系統動力學的理論與方法
    9.2.1  油氣系統動力學概念
    9.2.2  油氣系統動力學的概念模型
    9.2.3  油氣系統動力學流圖
  9.3  油氣系統動力學模擬模型與方程體系
    9.3.1  油氣系統動力學的模型參數
    9.3.2  油氣系統動力學模擬演算法
    9.3.3  油氣系統動力學方程體系
  9.4  應用案例與效果評述
    9.4.1  珠三坳陷油氣系統動力學模擬結果評述
    9.4.2  劉家港區塊油氣系統動力學模擬實例
    9.4.3  應用效果與方法評述
第10章  頁岩氣資源潛力評價
  10.1  頁岩氣資源潛力評價的方法原理
    10.1.1  總有機碳法
    10.1.2  類比法
    10.1.3  體積法
  10.2  頁岩氣資源潛力評價體系與評價參數
    10.2.1  頁岩氣資源選區評價模型
    10.2.2  頁岩氣資源選區評價方法選擇
    10.2.3  評價單元劃分和依據
    10.2.4  頁岩氣資源潛力評價流程
  10.3  頁岩氣資源潛力評價軟體研發
    10.3.1  系統設計
    10.3.2  類比法原理及模塊設計
    10.3.3  體積法原理及模塊設計
  10.4  頁岩氣資源潛力評價實例
    10.4.1  數據準備與預處理
    10.4.2  泥頁岩氣含量換算
    10.4.3  資源量與資源丰度估算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