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分子遺傳學(新形態教材)

  • 作者:編者:陳宏//藍賢勇//劉武軍|責編:劉暢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808615
  • 出版日期:2025/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74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較為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分子遺傳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術,並力求反映該學科的最新進展。全書涉及的內容包括遺傳物質及相關研究技術;基因組及其研究技術;DNA複製及其研究技術;RNA轉錄、加工及其研究技術;蛋白質合成及其研究技術;基因表達調控及其研究技術;基因突變與DNA修復及其應用;遺傳重組;表觀遺傳學基礎;動植物分子育種基礎;分子進化與資源保護等。

作者介紹
編者:陳宏//藍賢勇//劉武軍|責編:劉暢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一、分子遺傳學的定義
    二、分子遺傳學的誕生
    三、分子遺傳學的發展歷史
    四、分子遺傳學研究的內容
    五、分子遺傳學研究的策略與方法
    六、分子遺傳學的作用和地位
    七、分子遺傳學的分支學科
    八、分子遺傳學的應用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二章  遺傳物質及相關研究技術
  第一節  遺傳物質的發現
    一、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
    二、噬菌體的侵染實驗
    三、煙草花葉病毒感染實驗
    四、金魚與鯽魚遺傳性狀的定向轉化
    五、DNA作為遺傳物質的間接證據
  第二節  基因組上兩種不同的遺傳信息
    一、遺傳信息的物質條件
    二、DNA上兩種不同的遺傳信息
  第三節  核酸的一級結構
    一、核酸的化學組成
    二、DNA的一級結構
    三、RNA的結構
  第四節  DNA的二級結構及其影響因素
    一、DNA的二級結構
    二、決定雙螺旋結構狀態的因素
    三、影響因素的應用
  第五節  DNA結構的不均一性
    一、反向重複序列
    二、富含A/T的序列
    三、嘌呤和嘧啶排列順序
  第六節  DNA雙螺旋結構的呼吸作用
  第七節  DNA的變性、復性與分子雜交
    一、變性
    二、復性
    三、分子雜交
  第八節  DNA二級結構的多形性
  第九節  DNA超螺旋與拓撲異構現象
    一、DNA超螺旋
    二、DNA的拓撲異構現象
  第十節  常見的DNA分子形式及其相互關係
    一、常見的DNA分子形式
    二、不同DNA分子形式的相互關係
  第十一節  DNA多態性及其檢測的分子技術
    一、單核?酸多態性
    二、插入缺失突變
    三、拷貝數變異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三章  基因組及其研究技術
  第一節  基因組與C值
    一、基因組及其進化
    二、C值及C值悖論
  第二節  原核生物的基因組及其基因特徵
    一、病毒基因組結構及其基因特徵
    二、細菌基因組結構及其基因特徵
  第三節  真核生物的染色體組及其特徵
    一、真核生物染色質的結構與分類
    二、染色質三維結構與染色質重塑
    三、從染色質到染色體的變化
    四、真核生物染色體組的一般特徵
  第四節  真核生物核基因組及其特徵
    一、真核生物DNA序列特徵
    二、衛星DNA及其起源進化
    三、真核生物的基因組特徵
    四、真核生物的基因特徵
  第五節  核外基因組及其特徵
    一、質粒基因組及其特徵
    二、線粒體基因組及其特徵
    三、葉綠體基因組及其特徵
  第六節  基因組研究技術
    一、基因組測序方法學
    二、基因組的組裝
    三、遺傳圖譜構建與基因功能註釋及資料庫
    四、動植物基因組計劃
  第七節  基因組研究技術的應用
    一、比較基因組學研究
    二、泛基因組學研究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四章  DNA複製及其研究技術
  第一節  DNA的半保留複製
    一、概念
    二、DNA半保留複製的意義
    三、半保留複製過程
  第二節  複製原點、方向和方式
    一、複製原點
    二、複製方向
    三、複製方式
  第三節  DNA複製的?系
    一、DNA聚合?類
    二、解旋、解鏈?類
    三、引發?
    四、DNA連接?
    五、端粒?
  第四節  DNA複製的不連續性
    一、概念

    二、不連續複製模型的提出與完善
  第五節  RNA引物與引發?
    一、RNA引物
    二、引發?
  第六節  原核生物DNA複製模型
    一、凱恩斯模型
    二、滾環複製模型
  第七節  真核生物DNA複製模型
    一、多複製子
    二、複製的一致性
    三、避免5′端縮短的機制
    四、與原核生物DNA複製的異同點
  第八節  體外DNA複製技術及其應用
    一、體外DNA複製技術原理
    二、PCR技術
    三、分子克隆技術
    四、應用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五章  RNA轉錄、加工及其研究技術
  第一節  RNA轉錄
    一、轉錄的概念
    二、轉錄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RNA聚合?
    一、原核生物RNA聚合?
    二、真核生物RNA聚合?
  第三節  轉錄的不對稱性
  第四節  轉錄起始的啟動子結構
    一、原核生物的啟動子
    二、真核生物的啟動子
  第五節  轉錄的過程
    一、原核生物的轉錄過程
    二、真核生物的轉錄過程
  第六節  RNA轉錄后的加工
    一、原核生物RNA轉錄后的加工
    二、真核生物RNA轉錄的調控與加工
    三、RNA編輯
    四、mRNA前體的剪接位點
    五、snRNA催化mRNA前體剪接
    六、mRNA轉錄和加工的耦合
  第七節  RNA的可變剪接
    一、可變剪接
    二、真核生物RNA可變剪接
    三、可變剪接轉錄本表達量鑒定
    四、可變剪接轉錄本差異表達
  第八節  逆轉錄及其應用
    一、逆轉錄的概念
    二、逆轉錄的基本特徵
    三、逆轉錄?的特性
    四、逆轉錄的應用

  第九節  轉錄組學研究技術
    一、mRNA轉錄組研究
    二、非編碼mRNA組學研究
  第十節  基因轉錄表達研究方法
    一、RNA的分離與分子鑒定
    二、Northern印跡法
    三、實時熒光定量PCR
    四、雙熒光素?報告基因檢測
    五、RIP技術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六章  蛋白質合成及其研究技術
  第一節  mRNA的結構與功能
  第二節  遺傳密碼及其特徵
    一、起始密碼子和終止密碼子
    二、通用性和特殊性
    三、方向性
    四、連續性
    五、簡並性與擺動性
    六、偏好性
  第三節  tRNA的結構與功能
    一、一級結構
    二、二級結構
    三、三級結構
  第四節  核糖體的組成與作用
  第五節  ?鏈的合成
    一、原核生物蛋白質的合成
    二、真核生物蛋白質的合成
    三、線粒體和葉綠體中的蛋白質合成
    四、蛋白質合成的保真機制
  第六節  蛋白質合成后的加工
    一、多?鏈的剪接
    二、蛋白質的化學修飾
    三、蛋白質的摺疊
  第七節  蛋白質的研究方法
    一、蛋白質組學研究
    二、Western印跡法
    三、免疫組織化學
    四、蛋白質的體外表達與純化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七章  基因表達調控及其研究技術
  第一節  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調控
    一、DNA水平的調控
    二、轉錄水平的調控
    三、翻譯水平的調控
  第二節  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調控
    一、概述
    二、DNA水平的調控
    三、轉錄水平的調控

    四、轉錄后的調控
  第三節  基因表達調控研究的方法
    一、Northern印跡法
    二、足紋法
    三、二相雜交檢測法
    四、三相雜交檢測法
    五、Western印跡法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八章  基因突變與DNA修復及其應用
  第一節  基因突變的概念與分類
    一、基因突變的概念
    二、基因突變的類型
    三、基因突變的表型效應
  第二節  基因突變的分子機制
    一、鹼基序列的改變
    二、分子結構的改變
  第三節  突變的蛋白質效應
    一、無義突變
    二、錯義突變
    三、同義突變
    四、移碼突變
    五、整碼突變
    六、中性突變
  第四節  突變的發生過程
    一、鹼基類似物的誘發突變
    二、使DNA化學結構改變的化學誘變劑
    三、結合到DNA分子上的誘變化合物
    四、高能射線或紫外線引起DNA結構或鹼基的突變
    五、轉座成分的致突變作用
    六、生物因素
  第五節  DNA突變的抑制
    一、密碼子的簡並性
    二、回復突變
    三、基因內突變的抑制
    四、基因間突變的抑制
    五、其他方式
  第六節  DNA損傷的修復
    一、DNA的複製修復系統
    二、DNA損傷修復途徑
  第七節  突變的研究與應用
    一、基因突變的意義
    二、基因突變研究的發展
    三、基因突變的檢測方法
    四、基因突變的應用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九章  遺傳重組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同源重組

    一、同源重組模型的共同特點
    二、同源重組模型舉例
    三、同源重組的細胞學基礎——聯會複合體
    四、同源重組的?學基礎
  第三節  位點特異性重組
    一、λ噬菌體的整合與切除
    二、λ噬菌體整合的分子機制
  第四節  異常重組
    一、原核生物轉座子
    二、真核生物轉座子
    三、轉座機制和遺傳學效應
  第五節  同源重組在遺傳操作中的應用
    一、利用同源重組原理獲得融合基因或者DNA片段
    二、利用同源重組原理構建載體
    三、利用Cre/lox系統進行靶向重組和基因敲除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十章  表觀遺傳學基礎
  第一節  表觀遺傳學的概念與現象
    一、表觀遺傳學基本概念
    二、表觀遺傳學發展歷史
    三、表觀遺傳的特點
    四、表觀遺傳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五、表觀遺傳學的主要調控機制
    六、表觀遺傳學研究的應用進展
  第二節  DNA甲基化與基因表達
    一、DNA甲基化定義
    二、DNA甲基化特點
    三、DNA甲基化形成及去除機制
    四、DNA甲基化影響基因表達機制
    五、DNA甲基化生物學作用
    六、DNA甲基化研究方法
  第三節  miRNA及其調控機制
    一、miRNA的發現
    二、miRNA的定義
    三、miRNA的特徵
    四、miRNA形成機制
    五、miRNA的分子作用機制
    六、miRNA的分析與研究
  第四節  lncRNA及其調控機制
    一、lncRNA的發現
    二、lncRNA的定義
    三、lncRNA的特徵
    四、lncRNA形成機制
    五、lncRNA的分子作用機制
    六、lncRNA的分析與研究
  第五節  circRNA及其調控機制
    一、circRNA的發現
    二、circRNA的定義
    三、circRNA的特徵

    四、circRNA形成機制
    五、circRNA的分子作用機制
    六、circRNA的分析與研究
  第六節  piRNA及其調控機制
    一、piRNA的定義
    二、piRNA的發現
    三、piRNA的特徵
    四、piRNA形成機制
    五、piRNA的分子作用機制
    六、piRNA的功能分析
  第七節  m6A RNA及其調控機制
    一、m6A甲基化的發現
    二、m6A甲基化的定義
    三、m6A甲基化的特徵
    四、m6A甲基化形成機制
    五、m6A去甲基化機制
    六、m6A結合蛋白
    七、m6A基因表達調控作用
  第八節  組蛋白修飾與基因表達
    一、組蛋白修飾的概念
    二、組蛋白修飾的發現
    三、組蛋白修飾的特點
    四、組蛋白修飾的生理功能
  第九節  印記基因及其基因表達
    一、印記基因的概念
    二、印記基因的發現
    三、印記基因的特點
    四、印記基因的生理功能
    五、印記基因的作用機制與基因表達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十一章  動植物分子育種基礎
  第一節  基因組育種
    一、DNA分子標記
    二、DNA分子標記的應用
    三、全基因組選擇育種
    四、全基因組選擇展望
  第二節  轉基因育種
    一、轉基因生物育種的概念
    二、轉基因育種的一般步驟
    三、導入基因的方法
    四、候選基因的選擇原則
    五、轉基因育種的研究現狀
  第三節  基因編輯育種
    一、基因編輯的概念
    二、基因編輯技術
    三、CRISPR/Cas9基因編輯研究現狀
    四、基因編輯展望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十二章  分子進化與資源保護
  第一節  分子進化理論與物種形成
    一、進化理論和機制
    二、核基因的進化和新基因的起源
    三、蛋白質的進化
    四、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
    五、物種形成與種群基因組成變化
  第二節  mtDNA與生物起源進化
    一、線粒體的進化
    二、mtDNA與現代人類的起源和遷徙
    三、mtDNA與動物的起源和遷徙
  第三節  基因遺傳多樣性評價
    一、群體保持遺傳多樣性的方式
    二、基因遺傳多樣性的評價
  第四節  生物資源保護的策略與方法
    一、生物資源的基本特徵
    二、生物資源保護的意義
    三、我國對動物資源的保護
    四、我國對植物資源的保護
  本章小結
  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