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茅盾評傳(精)/上海師大中文學術文庫

  • 作者:邵伯周|編者:夏天|責編:汪惠民|總主編:劉暢
  • 出版社:中西書局
  • ISBN:9787547522646
  • 出版日期:2024/12/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38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系「上海師大中文學術文庫」之一,系著名現當代文學研究專家邵伯周教授的代表作。本書結合茅盾的生平、經歷、事跡的評述和他的為中國革命事業與共產主義理想而獻身的精神,生動鮮明地描述了茅盾偉大的一生。全書分上、中、下三編;上編寫他的家庭、童年和學生時期,大體上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篇寫他1916年進入商務編譯所至1948年底去解放區的經歷,大體上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下篇寫他1949年初到北平參加政治協商會議到與世長辭,相當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每章分若干節,大體按生活經歷來劃分。本書比較注重「傳」與「評」的特色,偏重茅盾的創作歷程,對茅盾的許多主要作品都作了詳盡的分析,結合具體記述和具體評價,寫了一個真實的茅盾。

作者介紹
邵伯周|編者:夏天|責編:汪惠民|總主編:劉暢

目錄
偉大的時代孕育出偉大民族的優秀兒女
上編  從平民社會中來(1896-1916)
  第一章  故鄉和家世
    一  「唐代銀杏宛在,昭明書室依稀」
    二  小康人家·維新派
  第二章  在母親的「訓政」下
    三  「第一個啟蒙老師」
    四  「換過三個中學校」
  第三章  背離了父親的遺願
    五  北京大學預科三年
    六  「厭倦了學校生活」
中編  為民族和人民的解放而奮鬥(1916-1948)
  第四章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嶄露頭角
    七  開始踏上人生的征途
    八  舉起「革新·創造·奮鬥」的旗幟
    九  繼續追求真理
  第五章  投入革命的洪流
    十  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批黨員之一
    十一  奪取文學革命的戰略性勝利——革新《小說月報》
    十二  為了新文學的現實主義
    十三  魯迅小說的第一個「知音」
    十四  與造社的論爭
    十五  與「鴛鴦蝴蝶派」「學衡派」的鬥爭
    十六  研究外國文學的最初成果
    十七  組織桐鄉青年社、民眾戲劇社
  第六章  在革命高潮中
    十八  參加「五卅」運動
    十九  《論無產階級藝術》及其他
    二十  選注古籍,研究神話
    二十一  廣州之行前後
    二十二  革命緊急關頭在武漢
    二十三  人生征途上的重大轉折
  第七章  「停下來思索」
    二十四  蟄居上海,開始創作生涯
    二十五  知識分子心靈的歷程——《蝕》
    二十六  亡命日本,潛心著作
    二十七  《野薔薇》及其他
    二十八  參與「革命文學」論爭
    二十九  「思索」已得到初步答案的標誌——《虹》
    三十  學術研究的豐碩成果
  第八章  與魯迅並肩戰鬥[上
    三十一  參加「左聯」,連戰皆捷
    三十二  新的探索
    三十三  支持《文學月報》,參加文藝大眾化討論
    三十四  重大的突破[一]——革命現實主義巨著《子夜》
    三十五  重大的突破[二]——短篇小說集《春蠶》
  第九章  與魯迅並肩戰鬥[下
    三十六  《申報·自由談》的兩大「台柱」之一
    三十七  為《文學》嘔心瀝血
    三十八  協助魯迅創辦《譯文》及其他

    三十九  為了文藝界的團結
    四十  「向新階段邁進」
    四十一  創作、譯介雙豐收
    四十二  撰寫文學評論,獎掖文藝青年
    四十三  創作經驗的系統總結——《創作的準備》
  第十章  走遍大半個中國
    四十四  為全民族抗日戰爭而「吶喊」
    四十五  去香港建立「文藝陣地」
    四十六  探索文藝為全民族抗戰服務的道路
    四十七  通俗化的嘗試——《第一階段的故事》
    四十八  「新疆各民族現代文藝工作者的啟蒙良師」
    四十九  在革命聖地延安
  第十一章  「驅車我走天南道」
    五十  開闢「第二戰場」
    五十一  革命現實主義的新收穫——《腐蝕》
    五十二  大後方生活的寫真——《如是我見我聞》及其他
    五十三  「棲遲八桂鄉,悠焉寒暑易」
    五十四  新的民族形式的成功之作——《霜葉紅似二月花》
    五十五  堅持「現實主義的道路」
  第十二章  戰鬥在「霧重慶」
    五十六  「丹青標風骨,願與子同仇」
    五十七  諷刺·歌頌·呼籲——《時間的記錄》及其他
    五十八  廣大人民群眾的呼聲——《清明前後》
    五十九  開拓翻譯工作的新領域
    六十  提倡藝術「為人民服務」
  第十三章  支持人民解放戰爭
    六十一  為和平民主而大聲疾呼
    六十二  「乘風萬里廓心胸」——訪問蘇聯
    六十三  再次撤往香港
    六十四  小說創作的重要進展——《鍛煉》
下編  獻身社會主義事業
  第十四章  迎接新中國的誕生
    六十五  籌備文代大會,擔任「文協」主席
    六十六  參加政協會議,出任文化部長
  第十五章  在領導崗位上
    六十七  為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而殫精竭慮
    六十八  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和人類進步的事業
  第十六章  老本行,新貢獻
    六十九  編輯工作的新貢獻——主編《人民文學》《譯文》
    七十  文學理論方面的新貢獻——《鼓吹集》《鼓吹續集》
    七十一  培育青年作者的新貢獻
    七十二  學術研究的新貢獻——《夜讀偶記》《關於歷史和歷史劇》
    七十三  文學寫作的成敗得失
  第十七章  十年浩劫的考驗
    七十四  橫遭誣衊
    七十五  「清風晚節老梅香」
  第十八章  「浩氣真才耀晚年」
    七十六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七十七  「撰寫回憶錄,文史繪春秋」——《我走過的道路》
    七十八「一生的最大榮耀」

結語  卓越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永垂不朽
  一  知識分子的偉大典型
  二  光輝的業績,不朽的豐碑
  三  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