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範大學歷史學科的傳承與特色(1954—2024) 前言 世界古代中世紀史 從家庭和私人生活看古雅典婦女的地位 「中世紀人文主義」概念史考察 「蠻族」與羅馬帝國關係研究述論 「效仿帝國」與基督教世界秩序的重構:重審11—12世紀的帝國與教會之爭 Semantics and Etymology in Yaska's Nirukta:The meghaah...mehati iti satah Type Of Etymological Explanation 「一致的行動者」:德謨斯提尼公民大會演說中的民眾政治角色 公元1—3世紀羅馬帝國西部的城市捐助人——以共餐捐助為中心的考察 從龐貝新發現墓誌銘看龐貝城最後歲月里的地方政治 Disputed Devotion On the Deathbed:Lutherans』Dreams about Death in the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ies 世界近現代史 評介英國詩人歷史學家西蒙茲的性格文化史研究——由《米開朗基羅傳》《惠特曼研究》引出的歷史思考 從社會史到文化史:18世紀法國書籍與社會研究 喬治·舒爾茨與美蘇中導談判 19世紀初美國工匠對於工資勞動的性別想象 尋找「合適的衰敗區」:聯邦與城市關係視角下的美國城市更新 「殖民情境」理論與法國殖民史研究的轉向 論美國內戰前女性公共演說——以女性廢奴社團為中心的考察 伊麗莎白一世時期倫敦的食物危機與社會治理 世界區域與國別史 試析獨立后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 艾周昌教授與非洲史研究 明代中國軍事技術的傳播和東南亞北部大陸的崛起(1390—1527年) 港口城市:18—19世紀上海與利物浦發展的比較研究 關於近代早期英國「中等階層」的術語爭議及定義標準 記憶建構與民族主義:近代塞爾維亞歷史中的科索沃傳奇 近代日本農本主義與亞洲主義的關聯性——以「中國通」長野朗的思想為中心 美國外交中的「擴張」與「帝國主義」話語(1898—1914) 非洲水權的祛魅與旁落:19世紀歐洲殖民擴張與非洲資源控制權的易手 再造天竺:東亞視域下的日本中世王權與「佛國土」的建構 兄弟之盟:新中國同社會主義國家間的動物外交 How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formed 19th-Century British Pharmaceutical Knowledge: The Case of Daniel Hanbury's Reception and Translation of Bencao Literature 超越「象徵」:中美貿易的解凍與博弈(1969—1976) 14世紀早期英格蘭寡婦產請願探究 外國史學史與史學理論 賡續與創新:在反思中成長的外國史學史學科 愛德華·湯普森和英國馬克思主義新社會史學的「文化轉向」 論歷史時間的空間化及其與隱喻、敘事的關係 布羅代爾的地中海敘事詩學 「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與「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克羅齊對柯林武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