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清代對自殺行為的他者追責研究

  • 作者:路紅霞|責編:曹長香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45487
  • 出版日期:2025/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43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致人自盡在現代刑法中無完全對應的罪名,但在清代,對自殺行為中他者的責任追究已經廣泛存在於國家法律和司法實踐中。在法律層面,清代已經形成比較完備的致人自盡罪名體系。在司法實踐中,此類案件行為人主觀上並無「殺意」,客觀上亦無「殺人」動作,其中的因果關係不明確、不具體,需要司法官員運用法律推理來審斷。本書以法律推理為視角,深入法律運作的實態,通過考察自殺行為中的他者責任追究,分析責任追究的模式,以透視清代的法律邏輯和法律思維,借此瞭望整個清代的法律世界。

作者介紹
路紅霞|責編:曹長香
    路紅霞,河北邯鄲人,歷史學博士,青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青海省「昆崙英才?高端創新創業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中國法制史。主持完成省部級項目1項,參與國家課題多項。在《青海社會科學》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十余篇。

目錄
緒論
    一  研究緣起
    二  概念界定
    三  學術史綜述
    四  材料與方法
    五  結構安排
第一章  法律文化:觀念形成的基礎
  第一節  「人命至重」的理念
    一  重視生命
    二  嚴禁輕生
  第二節  死於非命與「冤抑」生成
    一  自殺的「巫術意義」
    二  自殺與冤抑
    三  法律與伸冤
第二章  法律制定:罪名體系的建立
  第一節  歷史溯源:清之前自殺行為中的他者責任追究
    一  唐之前時期
    二  唐宋時期
    三  元明時期
  第二節  清代致人自盡罪名體系的建立
    一  因犯罪行為導致他人自盡
    二  因非罪行為導致他人自盡
    三  因「失職」導致他人自盡
  第三節  清代致人自盡罪名體系的特點
    一  立法技術
    二  立法態勢
    三  立法目的
第三章  法律推理:因果關係的建立與責任證成
  第一節  致死確情:案件的事實推理
    一  死亡結果的認定
    二  上報程序
    三  案件事實推理及其特點
  第二節  罪坐所由:案件中的因果關係推理
    一  因果關係的一般認識
    二  因果關係推理
    三  因果關係推理的特點
  第三節  情罪允協:案件的責任證成
    一  依律例定罪量刑
    二  利用比附類推定罪量刑
    三  成案與定罪量刑
第四章  法律評價:制度設計與社會影響
  第一節  制度設計
    一  法律與社會需要
    二  法律與社會控制
  第二節  社會影響
    一  法律與倫理等級秩序的強化
    二  嚴懲「失職」與司法秩序
    三  法律懲治與社會風化
    四  司法實踐與圖賴現象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