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重新認識中國法律史(修訂版)(精)/社會政法研究系列/社科文獻學術文庫

  • 作者:楊一凡|責編:宋月華//楊雪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07454
  • 出版日期:2025/0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518
人民幣:RMB 1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重新認識中國法律史》是楊一凡研究員有關「顛覆舊成說」和「挖掘新史料」「開拓法史研究新領域」「重新認識中國法律史」方面重要研究成果的結集。書中新見迭出,內容由11篇專題研究成果和23篇著作、論文集、法律古籍整理成果的序、跋構成,涉及中華法系、法律形式和法律體系、古代律學和行政、經濟、刑事、民事、軍政、文化教育、司法、地方諸方面的法律制度,以及上千種稀見法律文獻的版本。本書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作者主持以創新法律史學為宗旨的「三大學術工程」的實施情況,記述了他開拓法史研究、重述法史的一些新見解,故題名《重新認識中國法律史》。
    本書不僅對法律史學研究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且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行政制度史、經濟制度史、軍事史、文化教育史和文獻學有重要參考價值。
    本書出版后,受到國內外學界的普遍好評和高度關注,被很多研究成果引用。如今「重述法史」已成為法史學界的共識,本書發揮了引領作用。

作者介紹
楊一凡|責編:宋月華//楊雪
    楊一凡,1944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法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西北大學法史創新工程首席專家。長期從事中國法律史研究,已出版獨著、合著和主編的科研成果40余部。獨著有《重新認識中國法律史》《明初重典考》《明大誥研究》《明代立法研究》等,合著有《歷代例考》等。主編有《中國法制史考證》《中國法制史考證續編》《歷代令考》《中國法制史概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制史》等。獨立整理、合編和主持整理法律古籍叢刊20余部,內收文獻900余種。科研成果獲20項國家和省部級獎。

目錄
重新認識中國法律史
  一  全面認識中國古代法律體系
  二  客觀闡述古代法律的功能和法制發展的規律
  三  實事求是評析中國古代司法制度
  四  正確表述中國傳統法制的基本特徵
質疑成說,重述法史——四種法史成說修正及法史理論創新之我見
  一  「中國法律儒家化」說修正
  二  明清《會典》「官修史書」「行政法典」說修正
  三  明清「律例法體系」說修正
  四  古代「司法判例制度」說修正
中國古代法律形式和法律體系
  一  歷代法律形式與法律體系概述
  二  律的功能、法律地位和編纂體例的變化
  三  令典、會典的沿革
  四  君主詔令和格、式、敕、制書等的編纂
  五  例的法律形式及功能的演變
  六  地方立法及其載體
中華法系研究中的一個重大誤區——「諸法合體、民刑不分」說質疑
  一  圍繞「諸法合體、民刑不分」說的探討
  二  「諸法合體、民刑不分」不是中華法系的特徵
  三  律典「諸法合體、民刑不分」說值得商榷
  四  重新認識中華法系
重述中國法律思想史
  一  突破「糖葫蘆」複述模式,撰寫發展變化的刑法思想史
  二  突破「以刑為主」論的局限,開闢法律思想研究的新領域
  三  突破「法律儒家化」論束縛,全面挖掘法家及各家的法律思想
  四  尊重歷史,實事求是地進行理論創新
古代例的發展演變及其歷史作用
  一  例的形成、發展和法律地位的變遷
  二  如何看待前人對例的批評
  三  例的歷史作用
關於中國古代地方法制的幾點認識
  一  中國古代是否存在地方法制
  二  幾個基本概念
  三  古代地方法制的時空框架
  四  古代地方法制的發展階段
  五  古代地方法制的演變趨勢
  六  古代地方法制的歷史作用和地方性法規的特色
中國古代匭函制度考略
  一  匭函的源流和創製
  二  匭函的功能和性質
  三  匭函的管理
  四  匭函在五代、兩宋的實行情況及其變化
重述明清法史的若干學術見解
  一  明代典例法律體系與事例的關係
  二  明代「無令」說駁正
  三  洪武《大明律》修訂、實施諸疑義考辯
  四  明《大誥》疑義考辯
  五  明太祖重典「治官不治民」及治民「偏於輕刑」說駁正
  六  明代《問刑條例》修訂

  七  明代則例考述
  八  明代榜例考證
  九  《大清會典》性質考辯
  十  清代條例「專指刑事法規」說駁正
  十一  清代「通行」性質考辯
  十二  清代成案性質「司法判例」說駁正
  十三  清代司法文獻疑義考辯
  十四  明清典例食貨法律體系
  十五  明清律學表明「唐以後律學『衰敗'」說失之偏頗
明清法律體系本相考辯——論「律例法律體系」說的缺陷和「典例法律體系」說成立的理據
  一  「律例」說立論的缺陷
  二  以「律例」表述明清法律體系的後果:多數法律被排除于「體系」之外
  三  明清法律體系本相:典例法律體系
  餘論
明代地方法制初探
  一  明代地方立法概述
  二  地方性條約的編纂
  三  以告示為載體的法規法令的發布
  四  中央制定的地方特別法
  五  明代地方執法與司法制度的發展
清代則例纂修要略
  一  順治、康熙時期:則例編纂的沿革和創新
  二  雍正、乾隆時期:則例纂修逐漸走向系統化、制度化和規範化
  三  嘉慶至清末:則例纂修的發展和完善
  四  清代則例編纂的成就
清代的省例
  一  清代省例的內涵、性質和編纂緣起
  二  六種代表性省例文獻述略
  三  清代省例的制定、批准和頒行程序
附錄一
  利用新材料,發展新思維,重述中國法律史
  打開傳統法律寶庫之門的一把鑰匙
  破解兩大難題,進一步解放法律史學
附錄二
  主要科研成果簡介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