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西醫藥的歷史與交融

  • 作者:編者:耿東升|責編:王連芬
  •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
  • ISBN:9787521447446
  • 出版日期:2025/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80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分為10章,旨在從文化和思維方式的角度,闡釋因為病人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中醫藥與西醫藥,並通過豐富示例說明現代科學和醫學對中醫藥理論的啟迪,以及中西醫藥交融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主要內容包括人類醫藥始現、中西方醫藥文明的基石、中西醫藥的發展與演化、近現代中西醫藥研究歷程、中西醫藥的交融等,深刻分析中西醫藥的發展與瓶頸,同時通過評說中西醫藥的成長史,清楚了解了中西醫藥發展的喜與憂;大膽探討中醫藥基礎理論現代化研究的策略和方法。本書可作為醫藥學專業人員的參考用書,也可給非醫藥學科研愛好者以知識普及,希冀通過中西文化和專業彌合知識溝壑,舉一反三,開拓研究思路,展現研究方法,增加其對於醫藥學研究的興趣和思路。

作者介紹
編者:耿東升|責編:王連芬
    耿東升,醫學碩士,主任藥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家傳中醫,經過藥學及醫學的系統學習和訓練。退休前從事醫院藥品調劑、製劑生產、質量檢驗與臨床藥學,藥品采供管理,藥品質量分析、質量標準建立、藥品監管,以及新葯研發的化學和藥理研究工作,現任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副秘書長,曾任中國藥理學會抗炎免疫藥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全軍中藥專業委員會委員,全軍中藥與天然藥物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新疆藥學會藥物分析分科學會副主任委員,《解放軍藥學學報》編委。發表學術論文110余篇,參與著書3部,獲得省部級等科研成果獎勵8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

目錄
第一章  人類醫藥始現
  第一節  傳說
    一、中醫藥始現傳說
    二、國外醫藥始現傳說
  第二節  醫藥文明雛形
    一、中醫藥雛形代表作——《詩經》
    二、國外醫藥文明雛形
第二章  中西方醫藥文明的基石
  第一節  中西方自然哲學思想的建立
    一、中國古代哲學思想
    二、西方古典哲學思想
  第二節  中西方醫藥思想的理論基礎
    一、中醫藥思想的理論基石
    二、西醫藥思想的理論奠基
第三章  中西醫藥的發展與演化
  第一節  中醫藥學理論與方法不斷豐富與發展
    一、中醫學派的繁榮
    二、中藥學的昌盛
  第二節  西方中世紀阿拉伯醫藥學的發展
    一、阿拉伯醫藥學興起
    二、阿拉伯藥物學發展
第四章  文藝復興與歐美近現代自然科學理論及方法的建立
  第一節  文藝復興與科學精神
  第二節  科學領域的革命
    一、天文學與物理學革命
    二、數學革命
    三、化學革命
    四、醫學革命
  第三節  生物技術領域的創新與化學理論的建立
    一、洞見微觀世界
    二、認知化學物質及其性能
    三、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人工合成
第五章  近現代中西藥研究歷程
  第一節  「西藥」昌盛發展與瓶頸
    一、藥物學專科的形成
    二、西藥研發的興盛
    三、新葯的研發過程與科學管理
    四、化學藥物的發展瓶頸
  第二節  中藥「現代化」研究的努力與困惑
    一、中藥「現代化」研究成果
    二、中藥「現代化」研究存在的問題與困惑
    三、傳統中藥相較西藥的短板
第六章  中西醫藥的交融:中醫藥基礎理論的現代化
  第一節  中醫藥理論開拓釋理的困囿
  第二節  衷中指導中醫藥現代化
  第三節  中醫藥基礎理論的科學研究
    一、氣一元論
    二、陰陽
    三、經絡
    四、天人相應

    五、五行與五臟及其相生相剋的關係
    六、五臟功能及藏象內涵的現代研究
    七、精、氣、血、津液、神
    八、體質和性格
    九、中醫病因
    十、中醫病機
    十一、望聞問切
    十二、中藥藥性及其理化特性
    十三、辨證施治
第七章  中西醫藥的交融:通識中西醫藥世界觀
  第一節  哲學思維互鑒
  第二節  系統論互映
    一、系統與要素、線性與非線性思維
    二、中西醫藥的線性與非線性思維模式
    三、生成論與構成論
  第三節  物理觀互補
  第四節  醫學認知趨近
第八章  中西醫藥生理病理與藥理的溝通
  第一節  中西醫藥理論溝通的橋樑:「刺激」與「反應」
    一、「刺激」與「反應」的表達與再現
    二、「刺激」與「反應」的發生機制
    三、「刺激」與「反應」的個體化特徵
    四、「刺激」與「反應」的化學過程及作用
    五、氣-液運輸與能量-物質輸布
    六、「刺激」與「反應」體系的研究方法淺議
  第二節  以刺激-反應為主線理解並交融中西醫病因和發病機制
    一、「病」與「證」的溝通
    二、中西醫病因和發病機制的特點
    三、中西醫病因和病機或發病機制的交融
  第三節  中西醫病因和發病機制交融研究的路徑及方法初探
    一、中西醫外因病因與病機的交融研究
    二、中西醫內因病因與病機的交融研究
    三、運用能量與物質代謝及轉運學說研究中西醫交融的病因病機
    四、改變內環境與中西醫交融的病因病機研究
    五、中西醫交融的病因病機研究的數理方法淺議
第九章  論中醫化現代中藥藥理研究
  第一節  證候相關方劑君臣佐使的藥效及有效成分研究
    一、證候相關方劑的形成
    二、轉變西化藥物作用機制模式,確立證候相關的中藥有效成分體系
    三、中藥有效成分群組藥效學的研究方法
    四、中藥有效成分研究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第二節  中藥的藥理研究啟示及對內環境作用機制探討
    一、試驗/實驗啟示
    二、中藥有效成分群組調節內環境的作用機制探討
第十章  中西新葯研發與使用的展望
  第一節  中藥製劑有效成分群組的製備與質量控制
    一、中藥製劑有效成分群組的製備
    二、中藥製劑有效成分群組的質量控制
  第二節  中藥製劑的生產模式
  第三節  西藥新葯研發的願景示例

  第四節  略論中西醫藥的臨床結合
    一、取長補短,雙劍合璧
    二、中西醫藥結合臨床策略淺議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