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能源大數據(精)

  • 作者:王繼業|責編:范運年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807991
  • 出版日期:2025/0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84
人民幣:RMB 2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全面介紹了能源大數據的基本概況、技術發展和應用場景。全書共分為五篇,第一篇為概述篇,包括能源大數據的演進、概念、內涵和總體框架;第二篇為技術篇,包括能源大數據的模型、關鍵技術、安全防護技術;第三篇為運營篇,包括能源大數據中心的建設與運營、要素市場和商業模式;第四篇為應用篇,包括新型電力系統應用、碳達峰、碳中和應用、能源工業互聯網應用和能源大數據產品及應用;第五篇為展望篇,包括未來能源大數據的發展趨勢和前景。
    本書可幫助讀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能源大數據的相關知識,洞悉其在能源行業中的重要作用和潛力,適合能源領域的科研人員、管理人員閱讀,也可作為相關專業高校師生的參考書。

作者介紹
王繼業|責編:范運年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篇  概述篇
  第1章  概述
    1.1  能源大數據概念與內涵
      1.1.1  能源大數據的發展背景
      1.1.2  能源大數據的概念與特徵
      1.1.3  能源大數據與能源互聯網
    1.2  能源大數據應用及發展
      1.2.1  典型能源企業大數據應用現狀
      1.2.2  能源大數據發展趨勢
    1.3  能源大數據關鍵要素與作用機理
      1.3.1  能源大數據的關鍵要素
      1.3.2  能源大數據的作用機理
    1.4  能源大數據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4.1  能源大數據的機遇
      1.4.2  能源大數據的挑戰
    1.5  本書框架
    參考文獻
  第2章  能源大數據總體框架
    2.1  能源大數據的基本框架
      2.1.1  物理層
      2.1.2  基礎設施層
      2.1.3  平台層
      2.1.4  應用層
    2.2  能源大數據的採集與傳輸
      2.2.1  能源大數據採集
      2.2.2  能源大數據傳輸
    2.3  能源大數據的數據治理體系
      2.3.1  國內外數據治理現狀
      2.3.2  能源數據治理體系
      2.3.3  數據安全治理體系
    2.4  能源大數據標準體系
      2.4.1  能源大數據標準現狀分析
      2.4.2  能源大數據標準體系研究
      2.4.3  能源大數據標準體系框架
    2.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二篇  技術篇
  第3章  能源大數據模型
    3.1  數據模型基本概述
    3.2  能源大數據模型基本概述
      3.2.1  能源大數據模型的概念及分類
      3.2.2  業務模型
      3.2.3  應用模型
    3.3  能源大數據模型構建過程
      3.3.1  數據預處理
      3.3.2  演算法選擇
      3.3.3  模型訓練

      3.3.4  模型評估
      3.3.5  模型應用
      3.3.6  模型優化
    3.4  能源大數據模型的應用
      3.4.1  模型遵從度核查
      3.4.2  反竊電監控
    3.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能源大數據關鍵技術
    4.1  能源大數據關鍵技術總體框架
    4.2  能源大數據多源匯聚與計算存儲技術
      4.2.1  多源數據融合技術
      4.2.2  能源數據計算分析技術
      4.2.3  能源數據存儲管理技術
    4.3  能源大數據質量優化和資產管理技術
      4.3.1  能源行業數據質量管理技術
      4.3.2  能源企業數據資產管理技術
    4.4  能源大數據共享與分析技術
      4.4.1  能源大數據共享服務技術
      4.4.2  能源大數據分析可視化技術
    4.5  能源大數據中心高效綠色化新技術
      4.5.1  資源池化技術
      4.5.2  液冷伺服器技術
      4.5.3  新型網路技術
      4.5.4  調度與精確能源管理技術
      4.5.5  其他關鍵技術
    參考文獻
  第5章  能源大數據安全
    5.1  能源大數據安全形勢與挑戰
      5.1.1  能源大數據安全形勢
      5.1.2  能源大數據安全挑戰
    5.2  能源大數據安全防護技術
      5.2.1  基礎數據安全技術
      5.2.2  能源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
    5.3  能源大數據安全防護體系構建
      5.3.1  目標與思路
      5.3.2  安全防護體系
      5.3.3  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
      5.3.4  能源大數據安全運營
    5.4  典型場景數據安全保護
      5.4.1  客戶服務數據安全場景
      5.4.2  能源大數據中心安全場景
      5.4.3  車聯網數據安全場景
      5.4.4  無人機數據安全場景
    5.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三篇  運營篇
  第6章  能源大數據中心
    6.1  能源大數據中心概述
      6.1.1  能源大數據中心起源

      6.1.2  國內外建設情況
    6.2  能源大數據中心規劃
      6.2.1  中心定位
      6.2.2  建設目標
      6.2.3  發展路徑
    6.3  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
      6.3.1  組織模式
      6.3.2  平台建設
      6.3.3  應用場景建設
      6.3.4  數據能力建設
      6.3.5  運營服務管理
    6.4  能源大數據中心實踐案例
      6.4.1  浙江省能源大數據中心
      6.4.2  湖南省能源大數據中心
      6.4.3  重慶能源大數據中心
      6.4.4  雲南省能源大數據中心
    6.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能源大數據要素市場和商業模式
    7.1  能源大數據要素市場概述
      7.1.1  能源大數據要素的分類分級解剖
      7.1.2  能源大數據要素市場特徵
      7.1.3  能源大數據要素的產生、演變及作用
      7.1.4  數據要素市場發展現狀及問題
    7.2  能源大數據要素確權體系
      7.2.1  能源大數據要素確權機制的構建
      7.2.2  能源大數據確權路徑
    7.3  能源大數據要素市場體系
      7.3.1  市場主體
      7.3.2  市場客體
      7.3.3  市場載體
      7.3.4  定價機制
      7.3.5  運行規則
      7.3.6  市場監管
    7.4  能源大數據要素商業模式
      7.4.1  模式探索
      7.4.2  商業形式
      7.4.3  交易中心
      7.4.4  盈利模式
    7.5  數據要素市場發展趨勢
    7.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四篇  應用篇
  第8章  新型電力系統應用
    8.1  能源大數據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的應用概述
    8.2  電力系統主動支撐能源轉型與「雙碳」變革
      8.2.1  能源的信息—物理—社會系統理念
      8.2.2  混合動態模擬方法
      8.2.3  跨領域交互模擬平台
      8.2.4  能源—電力—環境的協同優化

    8.3  大電網安全運行風險評估分析
      8.3.1  大電網風險評估的數據基礎
      8.3.2  電網運行方式樣本擴展
      8.3.3  考慮穩定模式的運行方式樣本聚類
      8.3.4  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在線安全穩定分析
      8.3.5  大電網斷面限額智能評估決策
    8.4  輸變電設備全景感知和健康診斷分析
      8.4.1  輸變電設備全景感知和健康診斷的數據基礎
      8.4.2  輸變電設備故障診斷技術
      8.4.3  輸變電設備風險預警技術
    8.5  新能源功率精準預測
      8.5.1  新能源功率預測的數據基礎
      8.5.2  新能源功率預測方法
      8.5.3  新能源功率預測誤差特性分析
      8.5.4  新能源功率預測系統
    8.6  新能源雲
      8.6.1  新能源雲概述
      8.6.2  新能源雲供需預測
      8.6.3  新能源雲消納計算
      8.6.4  未來應用展望
    8.7  多元負荷管理與用戶服務
      8.7.1  多元化資源可調能力評估
      8.7.2  規模化靈活資源動態聚合
      8.7.3  多時空維度精準協調控制
      8.7.4  靈活性資源協同互補運行
      8.7.5  多品種市場機制優化決策
      8.7.6  一站式綜合能源智慧服務
    8.8  智慧車聯網平台
      8.8.1  數據採集和傳輸
      8.8.2  場景應用
    8.9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9章  碳達峰、碳中和應用
    9.1  碳達峰、碳中和應用背景
      9.1.1  碳達峰、碳中和概念
      9.1.2  國際形勢
      9.1.3  國內形勢
      9.1.4  能源大數據的「雙碳」應用價值內涵
    9.2  碳排放核算與碳排放監測服務平台
      9.2.1  碳排放統計核算常用方法分析
      9.2.2  碳排放核算模型研究
      9.2.3  碳排放監測服務平台
    9.3  碳減排和碳制度應用
      9.3.1  能源供給清潔替代應用
      9.3.2  能源消費低碳轉型應用
      9.3.3  碳制度體系建設應用
    9.4  能源大數據「雙碳」典型應用
      9.4.1  能源大數據支撐碳排放核算監測
      9.4.2  能源大數據助力碳減排
      9.4.3  能源大數據助力碳制度體系建設應用

    9.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10章  能源工業互聯網應用
    10.1  能源工業互聯網發展現狀
      10.1.1  工業互聯網概念及特徵
      10.1.2  工業互聯網發展現狀
      10.1.3  能源工業互聯網概念及特徵
      10.1.4  能源工業互聯網發展現狀
    10.2  能源工業互聯網總體框架
      10.2.1  平台框架
      10.2.2  建設思路
      10.2.3  技術體系
      10.2.4  運營體系
      10.2.5  實踐路徑
    10.3  能源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
      10.3.1  標識解析
      10.3.2  物聯接入與邊緣計算
      10.3.3  5G技術
      10.3.4  數字孿生
      10.3.5  可信數據空間
    10.4  能源工業互聯網應用實踐
      10.4.1  國家電網—能源工業雲網
      10.4.2  華能集團-AIdustry工業互聯網平台
      10.4.3  中煤科工—煤科雲平台
      10.4.4  中國石化—石化智雲平台
    10.5  能源工業互聯網未來發展趨勢
      10.5.1  機遇和挑戰
      10.5.2  未來發展趨勢
    10.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11章  能源大數據產品及應用
    11.1  能源大數據產品概述
      11.1.1  能源大數據產品概念
      11.1.2  能源大數據產品分類
      11.1.3  能源大數據產品應用現狀
    11.2  能源大數據產品構建與運營
      11.2.1  能源大數據產品體系設計
      11.2.2  能源大數據產品構建方法
      11.2.3  能源大數據產品運營模式
    11.3  電力大數據產品應用實踐
      11.3.1  小微企業運行監測分析
      11.3.2  電力消費指數
      11.3.3  「以電折水」農業灌溉用水監測
      11.3.4  用電負荷特徵分析
      11.3.5  物資供應鏈運營分析
      11.3.6  客戶服務能力提升
    11.4  煤炭大數據產品應用實踐
      11.4.1  智慧礦山生產運營分析
      11.4.2  煤炭設備健康分析
      11.4.3  安全監測分析

      11.4.4  產業鏈協同
    11.5  石油大數據產品應用實踐
      11.5.1  石油天然氣生產指揮管控大數據應用
      11.5.2  油氣田智能勘探開發大數據產品應用
      11.5.3  智慧管網生產運行大數據產品應用
      11.5.4  石化智能煉化工廠大數據應用
      11.5.5  石化工程服務大數據分析
    11.6  燃氣大數據產品應用實踐
      11.6.1  燃氣負荷預測技術
      11.6.2  氣藏數值模擬技術
      11.6.3  天然氣管網輸配氣量優化
      11.6.4  鍋爐採暖用戶用氣分析
      11.6.5  公服營業餐飲用戶用氣分析
    11.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五篇  展望篇
  第12章  未來展望
    12.1  能源大數據的價值空間
      12.1.1  能源大數據與其他生產要素耦合互動將催生全新價值空間
      12.1.2  能源大數據在賦能能源轉型中的作用將越來越大
      12.1.3  能源大數據在賦能經濟社會發展中將發揮多重價值
      12.1.4  能源大數據推動能源數字經濟的培育、發展與壯大
      12.1.5  能源大數據在推動「雙碳」目標落實中的作用將進一步放大
    12.2  能源大數據面臨的挑戰與風險
      12.2.1  能源大數據發展面臨的挑戰
      12.2.2  能源大數據發展面臨的風險
    12.3  能源數字新技術的發展方向
      12.3.1  能源數聯網
      12.3.2  能源元宇宙
      12.3.3  能源智能化
      12.3.4  能源量子計算
    12.4  能源大數據的發展趨勢
      12.4.1  將與能源互聯網深度融合應用,加速激發更大價值潛能
      12.4.2  驅動優化能源結構與改善能源服務,促進能源安全發展行穩致遠
      12.4.3  推動基礎設施網、能源網、信息網「三網融合」,促進能源行業數智化轉型
      12.4.4  促進供應者或消費者轉變產消者,促進能源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