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國學論衡(第16輯2024年第2輯)

  • 作者:編者:陳聲柏|責編:衛羚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44626
  • 出版日期:2024/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45
人民幣:RMB 13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國學論衡》系甘肅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的學術集刊,旨在為從事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研究學者提供學術交流之平台,通過學術研究增進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國學的理解和詮釋;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國學與世界文化、文明之間的對話;以理性考量塑造未來中國文化和學術思考。本刊現為採取匿名評審制度的半年刊,刊登國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學術論文及書評札記、學界動態等文稿。本輯共發表十九篇文章,分為「圓桌會談」「名辯研究」「哲思論道」「經史考辨」「語言文學」「藝苑縱橫」六個欄目。

作者介紹
編者:陳聲柏|責編:衛羚
    陳聲柏,男,漢族,江西省靖安縣人,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哲學系教授,中國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院長、蘭州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民族宗教理論甘肅研究基地研究員,中國宗教學會理事,甘肅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會長,《科學·經濟·社會》雜誌主編。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思想史(「名」與先秦諸子哲學、近現代中國思想)、中國宗教(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科學思想史。

目錄
·圓桌會談·
  儒家古典學與現代中國哲學研究:經典詮釋與語文學方法  陳聲柏  匡釗  李清良  鄧秉元  張豐乾  孟琢  邱鋒  李巍  王錕  景海峰  牛文君
·名辯研究·
  另一種「正名」——《穀梁》僖十九年傳新解  黎漢基
  意象性思維及其規範作用——以先秦儒墨「推類」思想為例  胡曉曉
  基於公與私的關係對名辯思潮的審視  李旭然
  孟子論辯的時代困境  廖晨
  章太炎辯說之道新論  梅寒  夏吾太
·哲思論道·
  意識的明覺與昏默:禪定與內丹對勘的一個視角  彭戰果
  重思孔子的「仁者愛人」  高曉鋒
  孔子仁禮關係辨正——兼論義在仁禮關係中的作用  張清雯
  無關運氣:儒學中的道德責任  姜楠  吳先伍
·經史考辨·
  從先師到先聖:孔子聖化之演進  屈直敏
  《樂論》與《樂記》政治哲學差異探微  李鵬祥
  由保存到商兌:民初國學思想的演變  雷麗娟
  熊十力美德倫理思想研究  李楊
  馮友蘭:「人生」與「哲學」的相遇  何遠長
·語言文學·
  僧詩與禪詩辨析及風格視角下的僧詩批評研究  龔新宇
  對「魏晉藝術自覺說」的反思——以《世說新語》為切入點的考察  楊壽蘋  宋雨馨
·藝苑縱橫·
  從士人畫到文人畫——由蘇軾與董其昌畫論展開  劉寶枝
  「金縢」雜劇  王一舸
Table of Contents and Abstracts
稿約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