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生態民族學評論(第4輯)

  • 作者:編者:祁進玉|責編:魏樺//張芷郁
  • 出版社:學苑
  • ISBN:9787507769913
  • 出版日期:2024/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5
人民幣:RMB 1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輯所收論文主要涉及三個議題:地方生態文明建設與社會發展(討論地方環境建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生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討論地方生物資源多樣性的開發和可持續利用),以及環境、生態與地方性知識(討論具有地方性特點的環境保護知識)。所收文章的研究範圍以國內民族地區的相關案例研究為主,包括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的實地研究,少量涉及國外地區的實證研究。
    本文集致力於民族學與生態學、環境學、動物學、植物學等學科的交叉研究和應用,重點挖掘和整理地方性知識,總結民族地區的特殊經驗,突出地方特色,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學術智慧和地方案例。

作者介紹
編者:祁進玉|責編:魏樺//張芷郁
    祁進玉,土族,中央民族大學人類學博士、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后,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民族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民族學學會秘書長、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民族學學會生態民族學專委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民族學學會東北亞民族文化研究會秘書長、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人口較少民族專委會常務理事、中國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協會理事。2010年韓國慶南大學極東問題研究所訪問學者、2012?2013年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2014年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海外研究學者。出版專著《歷史記憶與認同重構:土族民族識別的歷史人類學研究》《群體身份與多元認同:基於三個土族社區的人類學對比研究》等3部,編著《文化研究導論》,主編《東北亞民族文化評論》(第1?6輯)、《中國的民族識別:主位視角與客位評述》等學術論文集9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般項目1項、科技部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1項、省部級項目6項。

目錄
地方生態文明建設與社會發展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角下的公共記憶與國家認同  格日措
  傳統知識與實現「雙碳」目標——雲南省德欽縣果念村的實踐案例  許瑋麟  尹侖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問題與對策研究  李新柳
  志願服務何以賦能鄉村振興——基於「西部計劃」志願者的社會化困境考察  王春林
  內蒙古新能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融合發展路徑研究  陽自航
  基於社會過程研究法分析甘肅省農業產業結構  蒙婷
生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
  和諧與共生:生態文明視野下的古井文化研究  吳合顯
  共同富裕與牧區現代化建設——基於「共享草場」的集體行動視角  孫巋  孫呂明
  基於生態系統服務的內蒙古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研究  娜麗  郭濼
  科學規劃,探求新能源開發與生態環境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黃昉
  生計適應與生態移民社區可持續發展——以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生態移民社區為例  完德吉
  鄉村振興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研究——以湘西苗?為例  陳萌  陳欣茹  吳合顯
  數字化推進內蒙古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何以可能與何以可行——基於鄂托克前旗的調研  連雪君  申姍姍
環境、生態與地方性知識
  跨國女商多重角色與主體性建構——中俄邊境山西女商田野考察  祁進玉  孫曉晨
  內蒙古受災農民適化新環境過程研究——以庫倫旗災民的牧區安置為例  烏雲達來  阿拉騰嘎日嘎
  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分析——以新疆新源縣草原生態補償情況為例  劉陽
  文化權力下的鼓樓——以芋頭古侗寨為案例  陳欣茹  陳萌
  文化生態視角下河北宣化城市傳統葡萄園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研究  李芳  周鼎
  新疆奇台旱作農業系統農業文化遺產調查  周鼎  李芳
  影響邊疆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因素——基於9個邊疆省域面板數據的動態QCA分析  朱逢博
  21世紀初內蒙古自治區人口與婚姻狀況研究  李紅菊
  民族地區鄉村場域下的生態文明建設研究——基於鄉村主體性研究  劉寧超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