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構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研究/核心價值觀培育與紅色文化基因傳承系列叢書

  • 作者:黃海濤|責編:許曉光
  • 出版社:陝西人民
  • ISBN:9787224155518
  • 出版日期:2024/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6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通過對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構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深入闡述,總結了延安時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主要內容,以及中國共產黨構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理論探索和實踐貢獻,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延安時期我們黨構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歷史經驗,以期對新時代進一步加強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構築強大的中國精神,凝聚起強大的中國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借鑒。

作者介紹
黃海濤|責編:許曉光

目錄
緒 論
第一章  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內涵
  1.1  精神家園的來龍去脈
    1.1.1  精神現象的學理探討
    1.1.2  馬克思主義的有關論述
    1.1.3  精神家園的內涵、類型及特徵
  1.2  中華民族:從民族融合到自覺認同
    1.2.1  古代的民族融合與中華民族的形成
    1.2.2  「中華民族」觀念的產生與廣泛認同
    1.2.3  抗日戰爭促成中華民族的精神覺醒
  1.3  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概念和內涵
    1.3.1  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含義
    1.3.2  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功能
    1.3.3  幾組相關概念的比較
第二章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構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基本概況
  2.1  延安時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歷史背景
    2.1.1  近代以來民族精神家園面臨的危機
    2.1.2  國民黨專制主義文化思潮泛濫
    2.1.3  淪陷區奴化教育對精神家園的瓦解
  2.2  中國共產黨是構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領導者
    2.2.1  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對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追尋
    2.2.2  黨成立后對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建設
    2.2.3  延安時期黨對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領導
  2.3  延安時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內涵和特徵
    2.3.1  延安時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內涵
    2.3.2  延安時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特徵
  2.4  延安時期黨構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途徑
    2.4.1  領導人著作是構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光輝指南
    2.4.2  黨的方針政策在構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的地位
    2.4.3  革命知識分子積极參与構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2.4.4  黨報黨刊在構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發揮的作用
    2.4.5  新民主主義教育事業促進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
第三章  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延安時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價值內核
  3.1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共產主義的論述
    3.1.1  共產主義是無產階級解放條件的學說
    3.1.2  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
    3.1.3  擴大共產主義的宣傳教育
  3.2  延安時期黨對共產主義理想和道德的闡述
    3.2.1  對共產主義思想體系的論述
    3.2.2  共產黨員必須加強思想道德修養
    3.2.3  把共產主義宣傳與革命實踐統一起來
    3.2.4  延安精神:布爾什維克精神的生動展示
  3.3  黨對共產主義與三民主義關係的理論闡述
    3.3.1  國民黨三民主義文化對中國共產黨的挑戰
    3.3.2  新三民主義的內涵及其與共產主義的異同
    3.3.3  新三民主義成為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基石
第四章  新民主主義文化:延安時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土壤和根基
  4.1  建設新民主主義文化構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4.1.1  抗戰初期中國共產黨文化思想的轉變
    4.1.2  新民主主義文化思想體系的初步形成

    4.1.3  文藝座談會對新民主主義文化的發展
  4.2  正確處理新民主主義文化同外國文化的關係
    4.2.1  近代中國的中西文化論爭:中體西用到全盤西化
    4.2.2  批判地吸收外國進步文化構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4.2.3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構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4.3  正確處理新民主主義文化同民族文化的關係
    4.3.1  民族文化是構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根基
    4.3.2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對待民族文化的態度
    4.3.3  吸收民族文化的精華,建設中華民族新文化
  4.4  正確處理新民主主義文化同人民大眾的關係
    4.4.1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關於大眾化的思想
    4.4.2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對文化大眾化的探索
    4.4.3  毛澤東對新民主主義文化大眾化的貢獻
第五章  愛國主義精神:延安時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寶貴財富
  5.1  愛國主義精神的內涵及表現形態
    5.1.1  愛國主義精神的內涵
    5.1.2  愛國主義精神的表現形態
  5.2  中國共產黨對愛國主義精神的理論升華
    5.2.1  愛國主義是人們對祖國的深厚感情
    5.2.2  無產階級愛國主義同國際主義辯證統一
  5.3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建設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5.3.1  以黨員為重點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5.3.2  在人民群眾中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5.3.3  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5.4  延安時期愛國主義精神彰顯的時代價值
    5.4.1  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民族大義氣度
    5.4.2  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民族團結意識
    5.4.3  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民族英雄氣概
    5.4.4  百折不撓、克服萬難的民族自強信念
第六章  民主時代精神:延安時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時代精華
  6.1  民主成為引領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時代強音
    6.1.1  時代精神在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的地位
    6.1.2  「五四」以來民主成為時代精神的旗幟
  6.2  中共的民主政治思想促進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
    6.2.1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對民主的理論詮釋
    6.2.2  現代民主意識對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培育
  6.3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民主實踐與理想圖景
    6.3.1  民主憲政運動勃興促進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
    6.3.2  「三三制」政權:抗日根據地民主精神的生動體現
    6.3.3  民主聯合政府: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政體目標
第七章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延安時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團結紐帶
  7.1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與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
    7.1.1  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提出
    7.1.2  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促進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
    7.1.3  動員全民族抗戰,推動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
  7.2  高舉抗戰、團結、進步旗幟,維護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7.3  文化領域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7.3.1  抗戰初期文化救亡運動促進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
    7.3.2  重慶抗戰文化對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貢獻
    7.3.3  西南抗戰文化對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貢獻

第八章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構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啟示
  8.1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構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歷史意義
    8.1.1  凝聚起強大的中國力量,為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提供了精神支柱
    8.1.2  闡明了中國革命的道路,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繼續前進指明了方向
    8.1.3  創造了中華民族新文化,培育了中共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8.1.4  塑造了堅毅的中國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精神文化基礎
  8.2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構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當代啟示
    8.2.1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目標歸宿
    8.2.2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根本方向
    8.2.3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根本保障
    8.2.4  弘揚愛國主義和改革創新精神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實現路徑
    8.2.5  鞏固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組織基礎
參考文獻
后 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