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脈學要論(中醫脈學及仲景脈法探究)

  • 作者:武紫暉//黎輝|責編:劉婷
  • 出版社:中醫古籍
  • ISBN:9787515229324
  • 出版日期:2024/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06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上篇,主要探討了脈診基本理論,從氣血理論出發,探析了諸般脈象產生的機理;並參考陰陽理論、氣血理論等,探討了陰陽脈診法,如兩寸前主咽以上及皮毛諸疾、右寸後主肺、左寸後主心、右關前胃關后脾、左關前膽關后肝、右尺前大腸尺后腎陽、左尺前小腸尺后腎陰等;並以「虛實」為總綱,以「沉浮、遲數、滑澀」為六目,以「上下、來去、至止、前後、內外、曲直、厚薄、軟硬、溢覆」為九象,合為兩綱六目九象,凡臨證所見諸般脈象,無論簡單還是複雜,皆可以此理論描述之、研究之。
    本書下篇,主要研究了常見的二十七脈的基本脈象、病理意義、臨床相關脈案等。如數脈有「至數之數」與「來去之數」之分,遲脈有「三至之遲」與「來去之遲」之分,長脈有「形體之長」與「往來之長」之分,有滑澀脈、雙弦脈等。並參考《傷寒》《金匱》相關條文,探討了條文中相關脈象的基本脈理;更參考諸家之說,以補充完善諸脈的生理病理意義。脈案主要選取于李士懋、趙紹琴、秦景明之實踐,其皆為脈診大家,而脈案中其脈象描述更是清楚明了,最能恰當地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臨床學習確實值得細細研讀。

作者介紹
武紫暉//黎輝|責編:劉婷

目錄
上篇  脈理篇
  一、脈及脈診法的發展
  二、脈診在臨床診斷中具有決定性意義
  三、寸口獨主五臟
  四、脈乃氣血之先見
  五、氣血的變化對脈象的影響
  六、臟腑、氣血與脈的配屬原則
  七、脈象的構成要素
  八、脈之胃、神、根
  九、脈以虛實為總綱
  十、脈象的描述、分級、記錄
  十一、臨證如何摸脈
  十二、診無假脈
下篇  二十七脈解
  一、浮脈
  二、沉脈
  三、遲脈
  四、數脈
  五、虛脈
  六、實脈
  七、滑脈
  八、澀脈
  九、微脈
  十、細脈
  十一、大脈
  十二、長脈
  十三、短脈
  十四、動脈
  十五、洪脈
  十六、弱脈
  十七、濡脈(軟脈、硬脈)
  十八、弦脈
  十九、緊脈
  二十、芤脈
  二一、革脈
  二二、結脈
  二三、促脈
  二四、代脈
  二五、牢脈
  二六、伏脈
  二七、散脈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