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臨床神經生理理論與實踐(精)

  • 作者:編者:王玉平|責編:沈芮
  • 出版社:人民衛生
  • ISBN:9787117366014
  • 出版日期:2024/1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36
人民幣:RMB 1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全面介紹臨床神經電生理各種檢查和治療技術的原理、技術要點和臨床應用方法,可指導神經病學、精神病學、神經外科學、康復醫學、兒科學等專業人士的臨床實踐,還可以供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生物醫學工程等專業的研究生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王玉平|責編:沈芮
    王玉平,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前任主任。畢業於河北醫學院醫學系,1983年獲學士學位,1986年獲碩士學位;1996年畢業於日本鳥取大學研究生院獲博士學位;1998年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博士后出站。此後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工作,先後建立了不自主運動門診、癲癇中心、睡眠中心等醫療專科;成立了北京市綜合癲癇診療中心、腦功能疾病調控治療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腦重大疾病研究院睡眠和意識障礙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從事腦血管病、癲癇、睡眠、認知、情感障礙等疾病的病理生理研究。發現了認知電位成分N270,創建了多項臨床診斷和治療技術,建立了規範化癲癇術前評估流程,制定了多項腦功能疾病神經刺激治療方案,開發了多種疾病診斷與治療裝置。完成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究專項等課題任務,先後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北京市科技進步獎」「吳階平醫學研究獎」等。     現有學術任職包括:中國抗癲癇協會副會長、癲癇中心規範化建設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常委、睡眠障礙專業學組組長;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畢業后醫學教育委員會神經內科副主任委員;國際抗癲癇聯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駕駛指南工作委員會委員;國際臨床神經電生理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IFCN)癲癇發作自動檢測裝置指南工作委員會委員;Frontiers in Neurology(epilepsy section)副主編、SleepMedicine、Clinical Neurophysi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phsiology及《中華神經科雜誌》等編委。

目錄
第一章  臨床神經電生理設備及其安全使用
  第一節  電信號採集設備
  第二節  刺激裝置
  第三節  生理信號保真
  第四節  信號質量、放大和處理技術
  第五節  設備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  神經生理基礎
  第一節  膜電位
  第二節  動作電位
  第三節  突觸傳導
  第四節  容積傳導和場電位
第三章  腦電採集技術
  第一節  腦電圖發展的歷史和現狀
  第二節  腦電圖的原理
  第三節  腦電圖的設備和記錄方法
第四章  腦電圖分析
  第一節  腦電圖的基本成分及其意義
  第二節  年齡、睡眠、藥物以及生理刺激對腦電圖的影響
  第三節  腦電圖的偽差
  第四節  腦電圖的判定
第五章  腦電信號分析
  第一節  腦電信號量化分析
  第二節  腦電源定位
第六章  癲癇發作間期腦電圖
  第一節  發作間期腦電圖表現
  第二節  發作間期腦電圖臨床意義
第七章  癲癇發作期腦電圖
  第一節  發作期腦電圖的意義
  第二節  局灶性起源癲癇發作期腦電圖特徵
  第三節  全面性起源癲癇發作期腦電圖特徵
  第四節  癲癇持續狀態腦電圖
第八章  顱內電極腦電圖
  第一節  顱內電極腦電圖記錄
  第二節  顱內電極腦電圖分析
  第三節  寬頻帶腦電圖
第九章  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腦電圖
  第一節  非癇性發作性疾病
  第二節  腦佔位性病變和腦外傷
  第三節  腦血管病
  第四節  炎症性和感染性疾病
  第五節  缺氧、中毒性、代謝性疾病
  第六節  腦發育障礙性疾病
  第七節  神經退行性疾病
第十章  誘發電位和事件相關電位概論
  第一節  誘發電位的原理
  第二節  誘發電位的分類
  第三節  誘發電位的命名方法與正常值建立的原則
第十一章  體感誘發電位
  第一節  體感誘發電位技術
  第二節  體感誘發電位的臨床應用

  第三節  痛覺誘發電位
第十二章  聽覺誘發電位
  第一節  腦幹聽覺誘發電位檢測技術
  第二節  腦幹聽覺誘發電位的臨床應用
第十三章  視覺誘發電位
  第一節  視覺誘發電位檢查技術
  第二節  視覺誘發電位的臨床應用
第十四章  事件相關電位
  第一節  腦認知與事件相關電位概述
  第二節  主要事件相關電位成分
第十五章  運動誘發電位
  第一節  運動誘發電位的相關技術
  第二節  運動誘發電位的臨床應用
第十六章  腦電肌電信號同步採集與分析
  第一節  腦電肌電信號同步採集
  第二節  肌陣攣關聯性皮質電位
  第三節  運動關聯電位
第十七章  腦磁圖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腦磁圖的臨床應用
第十八章  針極肌電圖和表面肌電圖
  第一節  儀器和原理
  第二節  肌電圖解讀分析
  第三節  肌電圖的臨床應用
第十九章  單纖維肌電圖
  第一節  單纖維肌電圖原理和檢查技術
  第二節  單纖維肌電圖的主要檢測指標
  第三節  單纖維肌電圖的臨床應用
第二十章  神經傳導與重複神經刺激
  第一節  運動神經傳導
  第二節  重複神經電刺激
  第三節  感覺神經傳導
  第四節  腦神經傳導檢查
第二十一章  F波和神經反射
  第一節  F波
  第二節  H反射
  第三節  瞬目反射
  第四節  其他反射
第二十二章  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
  第一節  手術中監測技術
  第二節  手術監測技術的應用
第二十三章  腦微電極記錄技術
  第一節  微電極記錄技術概述
  第二節  腦深部核團神經細胞電活動的解讀和應用
第二十四章  重症腦損傷腦功能監測與評估
  第一節  意識障礙
  第二節  腦死亡
第二十五章  多導睡眠圖
  第一節  睡眠生理與睡眠監測
  第二節  多導睡眠圖技術的臨床應用

第二十六章  眼震電圖和眼震視圖
  第一節  眼震圖學概述
  第二節  眼震圖測試項目和方法
  第三節  眼震圖臨床應用
第二十七章  平衡與步態檢查
  第一節  平衡和步態檢查的基本原理
  第二節  平衡和步態檢查的臨床應用
第二十八章  自主神經功能檢查
  第一節  泌汗功能檢查
  第二節  心血管自主神經功能檢查
  第三節  自主神經功能檢查的臨床應用
第二十九章  神經刺激治療概論
  第一節  神經刺激治療基礎
  第二節  神經刺激治療共性技術
第三十章  神經電刺激治療技術
  第一節  神經電刺激概述
  第二節  植入式神經刺激技術
  第三節  無創神經刺激技術
第三十一章  經顱磁刺激治療技術
  第一節  經顱磁刺激概述
  第二節  重複經顱磁刺激技術
第三十二章  生物反饋訓練
  第一節  生物反饋技術原理
  第二節  神經反饋技術
  第三節  神經反饋技術的臨床應用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