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天地映射--先秦龍文化演生的符號學闡釋/中外語言文化比較研究叢書

  • 作者:王利芬|責編:鄧?|總主編:許明武//譚淵
  • 出版社:武漢大學
  • ISBN:9787307241657
  • 出版日期:2024/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12
人民幣:RMB 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認知符號學的隱喻理論分析地下考古和地上材料,並以星圖模擬輔證,克服以往動物符號研究中「死摳字面意義」和「漫無邊際聯想」的兩難,從天人合一中釐清史前天文學發展和社會文化機制以及兩者之間逐漸拓寬的邊界,前者朝向實證科學,後者朝向人文哲學。已有研究表明,約10000年前,南稻北粟開啟中華農耕文明。農耕文明以天文曆法為知識基礎,該知識體系非常複雜,需要以符號記錄和傳承。史前天文學歷經漫長時間逐步形成,其概念體系從動物描述主導向抽象模型和抽象概念變遷,動物隱喻也歷經隱喻的嬗變。約6000年前,龜、豬、虎、龍(鼉)、鳥等常見動物形象基於形似、音近、數同、感通等特點,直觀、通透地記錄和傳播跨族裔、跨時空的天文學知識。三代時期,多重因素推動龍形象從史前天文學的一個工具符號上升為商朝文化系統的主導符號。天文學賦權導致因天之序,各文明不同的授時體系和對授時星不同周期的符號化導致了不同的因天之序和二元論哲學,普遍分佈及其動物學特徵使爬行動物成為理解抽象事物的最常見、最有用的始源域,但其隱喻意義有雲泥之別。本書實證中華農耕文明肇始的科學知識基礎,為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論增添符號考古學證據,對國際人文交流中動物符號的跨文化交流策略提出建議。

作者介紹
王利芬|責編:鄧?|總主編:許明武//譚淵
    王利芬,華中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社會文化人類學博士,碩士生導師。近年專註于符號考古研究,特別是中華文明中以龍形象為代表的動物符號系統,試圖從中解讀中華農耕文明肇始的科學知識體系及其歷史變遷。

目錄
第一章  動物的文化意義:圖騰論的重構和符號的凸顯
  第一節  古典圖騰論中動物形象的釋義
  第二節  現代圖騰論中動物形象的釋義
  第三節  古代中國神獸的釋義
小結
第二章  符號的認知機制:分類、範疇和隱喻
  第一節  兩種符號學關於象徵和符號的界定
  第二節  認知心理學視角下的範疇和符號
  第三節  符號中的多模態隱喻
小結
第三章  原始農耕文明的知識體系:龍所屬的體驗域
  第一節  服務生計的原始知識體系
  第二節  中國原始農耕天文曆法簡述
  第三節  中國考古學文化區系中的主要天文遺跡簡述
  第四節  釋義龍的三個原則
小結
第四章  無字時代的龍:魚龍混雜的考古發現
  第一節  北方區系的疑似龍
  第二節  中原區系的疑似龍
  第三節  東南和西南區系的疑似龍,小結
第五章  動物形象:無字時代的星象學符號
  第一節  空間的符號化
  第二節  時間的符號化
  第三節  以動物形象為媒介的天人合一
小結
第六章  文字時代的龍:建設文化領導權的主導符號
  第一節  象徵夏朝巫君身份的龍或蛇
  第二節  甲骨卜辭中的龍和帝
  第三節  西周天神信仰中的龍旗
小結
第七章  神獸:基於天地認知映射的隱喻
  第一節  動物隱喻中的原始星象學
  第二節  授時主星本體屬性之隱喻差異
小結
餘論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