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南北之爭與晚清政局(1861-1884以軍機處漢大臣為核心的探討)/新史學&多元對話系列

  • 作者:林文仁|責編:項瑋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89225
  • 出版日期:2025/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52
人民幣:RMB 5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政變、垂簾、內訌、罷黜、殺戮,本書重點考察1861—1884年清朝重大曆史關頭的官僚政治生態,從側面探討慈禧太后之所以能夠翻雲覆雨的政治土壤與人性幽暗。內亂平息、洋務運動、「開眼看世界」都不足以讓大清逆風翻盤,無休止的內鬥讓國家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一次次錯失良機,也重新審視近代知識分子的靈魂之問:大清到底是怎麼亡的?是什麼,從根本上影響了中國的近代化?
    為什麼肅順必須死?為什麼恭親王也必須下台?本書以「派系政治」角度研究晚清史,切入帝國中央權力樞紐——軍機處,細看漢族官僚在最高統治者權力平衡術中的遊走,李鴻藻、沈桂芬、王文韶、張佩綸等漢族「南」「北」官僚接連登場,還原晚清宮廷政治真相,揭示主導政治走向的關鍵問題。
    本書為著名晚清史學者林文仁教授的代表作,系統深入,視角獨特,重視官方檔案,更重視私人日記、書信、年譜等形式多樣的私家史料,小說般敘事,讓塵封的史實「活」起來。

作者介紹
林文仁|責編:項瑋
    林文仁,台北市人,台灣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現服務於台灣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著有《南北之爭與晚清政局(1861—1884):以軍機處漢大臣為核心的探討》《派系分合與晚清政治(1885—1898):以「帝后黨爭」為中心的探討》,以及《清史論集》《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晚清卷》《世界文明與多元文化》《深坑鄉志續編》(以上合著)等,並於各類史學集刊及學術會議發表論文逾四十篇。近年仍賡續從事中國近代派系政治與人文通識教育的相關研究。

目錄
增訂版自序
初版原序(林能士)
緒論
第一章  辛酉政變與南北派系的浮現
  第一節  造成政變的基本因素
  第二節  南北地域因素與辛酉政變的關係
第二章  李、沈入樞與南北派系的發展(1865—1867)
  第一節  初期的人事升沉
  第二節  恭王見黜與李鴻藻的入樞
  第三節  恭王對北派成見的加深
第三章  南北之爭的白熱化(1870—1878)
  第一節  政策面的對立:天津教案
  第二節  南北平衡格局的危機:王文韶入樞
  第三節  派系鬥爭的惡質化:沈桂芬簡黔撫案
第四章  派系對立的再升高(1879—1882)
  第一節  清流黨勢力的坐大
  第二節  崇厚使俄案:南北勢力消長的轉折點
  第三節  雲南報銷案:南派勢力的重挫
第五章  南北派系格局的瓦解(1882—1884)
  第一節  「倒恭用醇」路線的形成
  第二節  甲申的朝局大變動
  第三節  清流黨解體與南北之爭的中輟
結論
附錄一 《清史稿》沈桂芬本傳
附錄二 《清史稿》李鴻藻本傳
附錄三 光緒十年三月初八日盛昱折
附錄四 光緒十年三月十三日盡罷軍機上諭
附錄五 由沈、榮之爭看影響晚清政局演變的兩個因素
徵引及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