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生態學/綠色環保領域普通高等教育教學叢書

  • 作者:編者:李振基//陳聖賓|責編:張靜秋|總主編:曾英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803191
  • 出版日期:2024/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32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生態學》是一本深入淺出地介紹生態學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的教材,同時注重將課程思政資源融入教學中。本書著重展現了中國學者在現代生態學發展中的學術貢獻和生產實踐,以及近年來開展的重要生態保護修復實踐及其成效。此外,本書還探討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生態學途徑。在闡述基本原理和概念時,作者力求清晰明了,同時充分吸收了生態學基礎理論與實踐應用前沿的最新成果。通過選擇優秀實踐案例進行闡述,本書強調了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解決實際生態問題的重要性。
    本教材適用於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學、生物工程、地理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等相關專業的教學,也可作為生態學科研工作者以及社會科學各專業了解生態環境問題的參考書。

作者介紹
編者:李振基//陳聖賓|責編:張靜秋|總主編:曾英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全球氣候系統
    一、能量平衡
    二、大氣層系統
    三、海洋
    四、氣候
  第二節  地質與土壤
    一、岩石圈與土壤圈
    二、土壤形成的控制因素
    三、土壤類型及特徵
  第三節  生命起源與演化
    一、自然選擇
    二、物種形成的主要方式
    三、主要生物類群
    四、生物的性狀
  第四節  生態學簡史
    一、人類早期實踐與生態學起源
    二、現代生態學發展特徵
    三、現代生態學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第二章  生物與環境
  第一節  環境因子作用的一般規律
    一、環境及相關概念
    二、生態因子的作用特徵
    三、生態因子作用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能量環境
    一、光環境
    二、溫度環境
    三、風環境
    四、火環境
  第三節  物質環境
    一、水環境
    二、土壤環境
    三、大氣環境
    四、生物與營養的關係
    五、主要污染物對生物的影響
第三章  種群生態學
  第一節  種群的概念與基本特徵
    一、種群的概念
    二、種群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種群增長模型與應用
    一、種群的群體特徵
    二、種群增長模型
    三、種群動態及種群調節機制
  第三節  生活史對策
    一、生活史及其內涵
    二、生活史對策分類
    三、生活史對策的應用
  第四節  集合種群與極小種群
    一、集合種群

    二、極小種群
  第五節  種內與種間關係
    一、種內關係
    二、種間關係
    三、協同進化
    四、生態位理論及應用
第四章  群落生態學
  第一節  群落的概念與特徵
  第二節  物種組成與多樣性
    一、物種組成的優勢成分分析
    二、物種組成的定性分析
    三、物種組成的定量分析
  第三節  群落結構與外貌
    一、功能群
    二、群落的分層現象
    三、群落外貌的組成基礎
    四、群落的整體外貌
    五、群落的水平格局
  第四節  群落的動態過程
    一、群落動態的類型
    二、植物群落的形成
    三、生物群落的演替成因
    四、演替系列的基本類型
    五、演替方向
    六、演替理論和模型
  第五節  群落構建機制及其應用
    一、群落構建機制
    二、群落構建機制的應用
  第六節  集合群落與生態網路
    一、集合群落
    二、生態網路
  第七節  群落類型與分佈規律
    一、常見植被類型
    二、陸地生物群落的分佈格局
    三、中國植被的分佈與特點
第五章  生態系統生態學
  第一節  生態系統概述
    一、生態系統概念
    二、生態系統結構
    三、生態系統類型
  第二節  生態系統功能:過程與耦合
    一、物質循環
    二、能量流動
    三、信息傳遞
    四、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
  第三節  生態系統服務:量化與交易
    一、生態系統服務的概念與重要性
    二、生態系統服務的內容與量化方法
    三、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的應用
    四、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服務的影響及其對策

  第四節  生態系統評估理論與方法
    一、生態系統完整性
    二、生態系統穩定性
    三、生態系統抵抗力
    四、生態系統恢復力
    五、生態系統健康
第六章  宏觀生態學
  第一節  景觀生態學
    一、景觀與景觀生態學
    二、景觀生態學的基本概念
    三、景觀格局分析
    四、景觀模型
    五、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
  第二節  複合生態系統
    一、複合生態系統的概念與內涵
    二、流域生態系統
    三、山地生態系統
    四、農林複合生態系統
    五、城市複合生態系統
  第三節  地理生態學
    一、生物多樣性的地理格局
    二、島嶼生物地理學
第七章  未來的生態學與生態文明
  第一節  生態文明:人類文明新形態
    一、人類文明發展史
    二、生態文明的概念與內涵
    三、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探索與實踐
  第二節  生態文明建設的生態學途徑
    一、生態要素動態調查評估
    二、生態系統保護規劃與設計
    三、退化生態系統修復規劃與設計
  第三節  生態學理論與實踐融合發展
    一、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
    二、生態系統過程與功能領域
    三、退化生態系統修復領域
    四、人類影響與全球變化領域
    五、現代生態學方法領域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