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源流及其中國化演進研究

  • 作者:朱小娟|責編:楊曉芳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2744452
  • 出版日期:2025/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6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將對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根源及其中國化進程的研究置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背景中予以考察,以中國共產黨構建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歷史過程為邏輯線索,認為集休主義價值觀中國化進程具體表現為革命型集體主義價值觀、兼顧型集體主義價值觀、契約型集體主義價值觀、真實型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構建過程。而與歷史文化傳統相結合的矛盾協調律、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符合的社會適應律、與錯誤價值觀念相交鋒的螺旋發展律,構成了集體主義價值觀中國化演進的一般規律。這一規律要求我們在與時代同行、與大眾貼近、與世界互動中開闢集體主義價值觀中國化的新境界。該成果對於豐富集體主義研究的理論範式、妥善處理新時代的利益關係、提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等,大有裨益。

作者介紹
朱小娟|責編:楊曉芳
    朱小娟,女,安徽靈璧人,中共黨員,法學博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現任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集體主義價值觀教育、青年亞文化建設。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項,出版學術合著、參著6部,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獲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江蘇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思想政治課專項組一等獎、江蘇省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二等獎等榮譽獎勵20余項。

目錄
導論
    一  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根源及其中國化進程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論題
    二  闡釋清楚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內涵是開展研究的基礎工作
    三  以中國共產黨構建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歷史進程為邏輯線索展開研究
    四  以集體主義價值觀演進的一般規律及其中國化新境界的開闢為研究落腳點
    五  本書框架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集體主義價值觀探源及其中國化的內在邏輯
  第一節  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內涵分析
    一  集體主義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性
    二  集體主義價值觀關乎利益關係的妥善處理
    三  集體主義價值觀的話語表達形式因時而變
  第二節  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根源追蹤
    一  人的本質是人的真正的共同體:集體主義價值觀的人學旨趣
    二  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內在規定
    三  必須使人們的私人利益符合人類的利益: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宗旨要義
  第三節  集體主義價值觀中國化的內在邏輯
    一  中國傳統文化中整體主義精神奠定了思想根基
    二  近代愛國主義運動的發展是其生成的重要動力
    三  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要求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四  中國共產黨的高度認同、主動傳播和積極構建
第二章  革命型集體主義價值觀
  第一節  革命型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形成背景
    一  國家危亡的現實困境迫切需要凝聚思想共識
    二  中國共產黨團結人民的歷史傳統與初心使命
    三  蘇聯集體主義理論與實踐在中國的傳播影響
  第二節  革命型集體主義價值觀的主要內容
    一  人民群眾根本利益至上
    二  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
    三  集體主義就是黨性
  第三節  革命型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構建方式
    一  領導愛國主義運動,增強民眾對民族利益的認同
    二  實施土地改革計劃,滿足人民群眾基本利益訴求
    三  開展思想教育活動,強化「集體利益優先」觀念
  第四節  革命型集體主義價值觀的運行狀況
    一  匯聚全中國最廣泛的力量,促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二  提升了集體主義影響力,鞏固其無產階級道德原則的地位
    三  因過度強調集體利益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和消解個人利益
第三章  兼顧型集體主義價值觀
  第一節  兼顧型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形成背景
    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促使社會利益關係發生變化
    二  國家中心任務開始逐步從階級革命轉變為經濟建設
    三  蘇聯農業集體化運動的失誤給中國共產黨帶來了教訓
  第二節  兼顧型集體主義價值觀的主要內容
    一  以保證各方面利益的共同發展為前提
    二  以保護農民利益以及地方利益為重點
    三  以國家利益作為解決利益衝突的標準
    四  以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為目標
  第三節  兼顧型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構建方式
    一  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以及生產資料公有制
    二  遵循強動員、高參與、政治化發展模式

    三  實施「一體化」的單位管理與運行機制
  第四節  兼顧型集體主義價值觀的運行狀況
    一  調動了個人投身集體建設的積極性
    二  兼顧了社會系統的穩定性和靈活性
    三  引發了平均主義及利益固化的風險
第四章  契約型集體主義價值觀
  第一節  契約型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形成背景
    一  平均主義的利益分配方式引發了分配正義之爭
    二  經濟體制改革致使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
    三  個人主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價值觀領域的混亂
  第二節  契約型集體主義價值觀的主要內容
    一  強調契約精神之下的利益互惠
    二  注重創收權利與奉獻義務對等
    三  堅持市場理性與集體理性相融
  第三節  契約型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構建方式
    一  用經濟體制改革帶動社會思維進步
    二  通過社會大討論增強集體主義認同
    三  用國家手段強化集體主義主導地位
  第四節  契約型集體主義價值觀的運行狀況
    一  推動了個人的個體化解放與個人的共性發展
    二  實現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集體利益的增進
    三  產生了集體主義功利化與社會冷漠化等現象
第五章  真實型集體主義價值觀
  第一節  真實型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形成背景
    一  人民群眾的自我意識以及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愈益強烈
    二  中國共產黨更加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
    三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集體主義價值觀提供法治保障
  第二節  真實型集體主義價值觀的主要內容
    一  強調國家、集體和個人是利益攸關的命運共同體
    二  將個人和集體同時作為集體主義價值觀踐行主體
    三  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在衝突時互為道德評判標準
  第三節  真實型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構建方式
    一  用「隱喻」的形式強調個人、集體和國家關係的辯證性
    二  堅持把「蛋糕」做大、做優、分好,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三  健全社會公平正義的法治保障制度,構建更多真實集體
  第四節  真實型集體主義價值觀的運行狀況
    一  社會利益關係更為和諧
    二  集體事業不斷發展壯大
    三  集體的真實性有待提升
第六章  集體主義價值觀中國化演進的一般規律
  第一節  與歷史文化傳統相結合的矛盾協調律
    一  我國歷史文化傳統是推進集體主義價值觀中國化的既定前提
    二  集體主義在與我國歷史文化傳統的鬥爭與融合中不斷時代化
    三  批判性吸收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合理內核涵養集體主義價值觀
  第二節  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符合的社會適應律
    一  立足社會發展階段與時俱進地賦予集體主義以具體定位
    二  根據不同時期形勢與任務確定集體主義價值觀內容要求
    三  順應時代和實踐發展要求豐富集體主義價值觀構建方式
  第三節  與錯誤價值觀念相交鋒的螺旋發展律
    一  在批駁封建整體主義的過程中重構個人和集體關係

    二  在反對個人主義的過程中增強集體主義價值引領力
    三  在矯正集體虛無主義的過程中鞏固集體主義的地位
第七章  開闢集體主義價值觀中國化新境界的實踐進路
  第一節  在與時代同行中明確集體主義價值觀建設的總體目標
    一  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二  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
    三  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第二節  在與大眾貼近中創新集體主義價值觀的話語表達方式
    一  緊扣民生訴求,彰顯集體主義價值觀「以人民為中心」的話語本質
    二  豐富實踐載體,善用「隱喻」形式傳播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內容要求
    三  加強話語融通,重視人民大眾在集體主義話語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節  在與錯誤價值觀念鬥爭中提升集體主義價值觀引領力
    一  揭示個人主義等錯誤價值觀的實質,破除人們的盲目追捧
    二  增強引領能力,實現「影響範式」向「引領範式」的轉化
    三  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強化集體主義價值觀的社會心理基礎
  第四節  在與世界的交往互動中彰顯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優越性
    一  講好中華文明特性,闡釋其綿延發展的集體主義「精神密碼」
    二  講好脫貧攻堅故事,促使集體主義價值觀成為「中國好聲音」
    三  講好世界發展大勢,凸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集體主義價值意涵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