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醫解證錄--中醫學用篇

  • 作者:劉子彬|責編:劉浩君
  • 出版社:雲南科技
  • ISBN:9787558757693
  • 出版日期:2024/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57
人民幣:RMB 7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一部中醫臨床著作,包含《傷寒論》《黃帝內經》研習體會、傳統中醫如何適應新時代、樹立正確的疾病觀和治療觀、醫論篇、方葯篇、病案篇等內容。作者大學畢業后即紮根基層,實踐中醫,本書是作者二十年學、用中醫的體會及創新思考總結,結合作者臨床的60余個病案,對對一些常見及疑難疾病,如闌尾炎、過敏和免疫類疾病等,提出一些新觀點,在繼承中醫的基礎上融入了新時代下作者對中醫的思考和總結,對於傳統醫學的繼承與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作者介紹
劉子彬|責編:劉浩君
    劉子彬,男,1981年生,河北欒城人,出身中醫世家,畢業於湖北中醫學院(現湖北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多年來紮根臨床,立足實踐,學以致用。提倡中西融合、創新發展。長年致力於病毒感染、過敏類、免疫類、代謝類和膝關節疾病的研究和治療。參編有《膝關節保守治療新理念和新技術》(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目錄
第一章  《傷寒論》研習體會到中
  第一節  親身體會《傷寒論》的魅力
  第二節  中國歷史上的那些瘟疫
  第三節  《傷寒論》成書的時代背景
  第四節  對《傷寒論》的整理
  第五節  傷寒和溫病之爭
  第六節  《傷寒論》是中醫學的高峰,但不是終點
  第七節  換個角度讀《傷寒論》
第二章  《黃帝內經》研習體會
  第一節  《黃帝內經》成書時代和主要內容
  第二節  經絡和針灸的源頭
  第三節  《黃帝內經》十二字真言
  第四節  《黃帝內經》中的心理學內容初探
  第五節  發現《黃帝內經》心理療法
  第六節  《黃帝內經》情緒釋放術
  第七節  《黃帝內經》心理學條文彙集和研習體會
  第八節  一個產後抑鬱的案例
  第九節  一個心理疾病引起胃脹的案例
第三章  傳統中醫如何適應新時代
  第一節  「經方熱」是復古守舊嗎?
  第二節  臨床實踐是中醫之本
  第三節  生態人體和生態醫學
  第四節  古今中醫理論體系舉隅
第四章  樹立正確的疾病觀和治療觀
  第一節  「醫生,我這個病能斷根嗎?
  第二節  面對疾病,醫生和患者要一起努力
  第三節  疾病治療過程中的「瞑眩反應」
  第四節  疾病的一般進程
  第五節  癥狀,不等於敵人
  第六節  手術不是首選治療方法
第五章  醫論篇
  第一節  時發時止多虛證
  第二節  勿神化脈診,須重視觸診
  第三節  「針刺穴位催眠誘導法」的探討
  第四節  胃酸過多的本質——腸液不足胃酸補
  第五節  「治此愈彼」病案兩則及思考
  第六節  過敏性鼻炎的診治體會
  第七節  打通哮喘和皮膚病的界限
  第八節  關於兒童腸系膜淋巴結炎的經驗和思考
  第九節  三個兒童腹痛,三種治法
  第十節  高血壓的深層思考
  第十一節  冠心病的免疫思考
  第十二節  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的思考
  第十三節  「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內」——膝關節疾病的探索
  第十四節  治療闌尾炎的一些經驗
  第十五節  闌尾炎的本質是虛證
  第十六節  從「服藥后腹瀉治愈咳嗽」案例看肺與大腸的相關性
  第十七節  腱鞘炎和肩周炎的共同病機
  第十八節  蕁麻疹的治療困境和反思
  第十九節  扶陽還是滋陰?

  第二十節  從經典看「抑鬱症從腎治療」
  第二十一節  降糖葯和胰島素,需要終身用藥嗎?
  第二十二節  中醫新論
第六章  方葯篇
  第一節  《黃帝內經》五味五臟補瀉理論探釋
  第二節  黃芩安胎的另一種解釋
  第三節  黃芩——免疫抑制首選之葯
  第四節  逍遙丸的來歷
  第五節  甘草瀉心湯的拓展應用
  第六節  經歷大柴胡湯
  第七節  小建中湯再升級——建中合劑
第七章  病案篇
  第一節  外感病案
  第二節  內科病案
  第三節  外科病案
  第四節  疼痛科病案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