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從素王到真王(劉逢祿春秋學研究)

  • 作者:曾亦|責編:楊立軍
  • 出版社:上海古籍
  • ISBN:9787573213730
  • 出版日期:2024/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35
人民幣:RMB 13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劉逢祿是清代公羊學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其學術以回歸漢代董仲舒、何休為主要宗旨,而下啟清末民初的今文經學研究,並對晚清的政治變革思潮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本書以對劉逢祿《春秋》學的個案研究為主,並將之置於整個清代今文經學思潮中加以總體考察,包括作為劉逢祿學術先導的庄存與、孔廣森,以及後來深受劉逢祿影響的今文學家,如宋翔鳳、龔自珍、魏源、戴望、康有為、崔適等,都做了一定程度的拓展研究,以便充分展示劉逢祿《春秋》學的完整內涵和現實影響。本書採用多種研究方法:回歸傳統經學,思想史和學術史相結合,義理、條例、禮制三種角度相結合,並吸收史學、哲學、政治學、人類學等現代學科的研究成果。以劉逢祿為個案,本書在中國哲學與經學的根本問題上形成了自己的看法:重新定位孔子,重新理解《春秋》及「六經」的性質,重新審視清代晚期以來的近現代中國思想。

作者介紹
曾亦|責編:楊立軍
    曾亦,1969年6月生,湖南新化人,現任同濟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台灣大學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員。主要學術兼職有上海儒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儒學院副院長兼秘書長、中華孔子學會常務理事等。目前主要從事先秦儒學、宋明理學、清代經學與社會理論的研究,並先後出版了《本體與工夫——湖湘學派研究》、《宋明理學》、《共和與君主——康有為晚期政治思想研究》、《禮記導讀》、《何謂普世?誰之價值?》、《春秋公羊何氏釋例·后錄》(點校)等著作,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生平著述考
  第一節  生平
  第二節  著述
  第三節  學術源流
第二章  申何:《轂梁》廢疾以及今文學意識的萌芽
  第一節  《轂梁廢疾申何》:回歸何鄭之爭
  第二節  《公羊解詁箋》之「拾遺補闕」與對《轂梁傳》的重新肯定
    一  舍《公羊》從《轂梁》
    二  規何五十餘事
  第三節  舍三傳而從宋儒之說
第三章  墨守:對何休義例的纂輯
  第一節  《春秋論》之駁錢大昕
  第二節  對孔廣森《公羊通義》的批評
  第三節  《釋例》之「述何」
    一  釋「三科」例
    二  釋九旨例
  第四節  《釋例》之新傾向
第四章  《左氏》膏肓與今文意識的覺醒
  第一節  今文意識的自覺
  第二節  《考證》對劉歆偽竄解經文字的考訂
  第三節  《后證》對《左氏》傳授系統的駁斥
    一  漢唐宋學者對《左氏》的批評
    二  申受的繼述
    三  申受的突破
    四  其他今文學者的觀點
  第四節  古文學者的立場:以章太炎、劉師培為中心
    一  章太炎的《左傳》學及其門戶意識
    二  劉師培
第五章  《論語述何》與群經釋義的公羊化
  第一節  《論語述何》
  第二節  從宋翔鳳到康有為的《論語》新解
    一  宋翔鳳《論語說義》
    二  戴望《論語注》
    三  王閣運《論語訓》
    四  康有為《論語注》
  第三節  魏源《詩經》《尚書》學的今文學立場
    一  《詩古微》
    二  《書古微》
第六章  從何休到董仲舒:晚清《春秋》學的轉向與流衍
  第一節  董、何之學術源流與思想異同
  第二節  劉逢祿對何休的繼承與批評
  第三節  龔自珍之「賓賓」說與三世說的新詮釋
  第四節  魏源之宗董與今古壁壘的形成
  第五節  康有為的《公羊》三世新說與《春秋》學的突破
  第六節  崔適與清代今文學的完成
第七章  晚清今文經學的餘波
  第一節  三世說與晚清以來的現代中國思潮
  第二節  民國初年的疑古思潮:以錢玄同為例
  第三節  新方法的運用

  第四節  《春秋》的性質與今文學問題的再思考
參考書目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