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巴赫金對話理論及其教育價值研究

  • 作者:汪旭|責編:張?
  • 出版社:輕工
  • ISBN:9787518451111
  • 出版日期:2025/0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4
人民幣:RMB 7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巴赫金是蘇聯著名的文藝學家和哲學家,也被視為對話理論的首創者。他的對話理論雖然涉及較多文學理論方面的內容,但早已超越了文學批評的疆域,帶有鮮明的哲學意蘊和時代價值。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從教育哲學的視野系統闡釋巴赫金對話理論教育價值的專著。隨著數智化社會的推進,對話與交流日益頻繁,但如果以巴赫金的話來說,現實生活和教育實踐中的很多對話不過是「裝扮成對話的獨白」,多為一種虛假的、工具性的對話。那麼,何為真實的對話?為什麼要在教育中引入對話?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如何在教育場域中推動真正的對話?本書也許能為這些問題的解答提供思考與啟示。
    本書內容涉及與巴赫金對話理論相關的文學批評、文化詩學、超語言學、符號學、人類學和教育哲學等跨學科研究,融理論思辨、實踐探索、國際比較和案例分析于一體。本書可供對文學、哲學和教育學感興趣的科研人員、學生和讀者參考學習,也可供正在開展或即將開展對話教育的一線教育工作者使用。

作者介紹
汪旭|責編:張?
    汪旭,男,教育學博士,湖北工業大學教師,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教育哲學和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曾獲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公派赴美國特拉華大學研修。近五年來,參與國家社科基金、國家民委、科技部等多項課題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青年項目等多項課題,在《教育研究與實驗》《外國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學刊》等CSSCI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目錄
第一章  巴赫金對話理論的歷史溯源
  第一節  巴赫金對話理論產生的直接原因
    一、巴赫金的「對話」人生
    二、巴赫金對話式的生存方式滋養了其對話理論
  第二節  巴赫金對話理論產生的思想動力
    一、俄國形式主義文學理論的發展
    二、「用馬克思的語言與馬克思主義對話」
    三、歐洲哲學的啟蒙
  第三節  巴赫金對話理論產生的理論淵源
    一、「蘇格拉底對話」
    二、「梅尼普諷刺」
第二章  巴赫金對話理論的內涵解讀
  第一節  巴赫金對話理論概述
  第二節  巴赫金對話理論的核心範疇與思想
    一、「復調」:對話的審美轉型
    二、「狂歡」:對話的塵俗化與肉身化
    三、「時空體」:人內在的未完成性呼喚著對話
  第三節  巴赫金對話理論中「對話」的形式
    一、「微型對話」:話語層面的雙聲語
    二、「大型對話」:小說結構、思想矛盾或人物關係上的對話
    三、「微型對話」與「大型對話」的辯證關係
  第四節  巴赫金對話理論之「對話」
    一、巴赫金對話理論與其他對話理論的辨析
    二、巴赫金對話理論之於教育研究的適切性
第三章  巴赫金對話理論視閾下「獨自」與虛假「對話」教育實踐的反思
  第一節  「獨白」:傳統教育的基本圖景
    一、規訓的學校:充斥微觀權力的「劇場」
    二、獨斷的教師:「編劇…『導演…『演員」三位一體
    三、被壓迫的學生:聚光燈之外的「觀眾」
  第二節  「裝扮成對話的獨白」:虛假「對話」教育的實踐表徵
    一、對話目的功利化
    二、對話形式「表演化」
    三、對話結構失衡化
    四、對話內容「空心化」
    五、對話主體單一化
第四章  巴赫金對話理論視閾下對話教育的理論重構
  第一節  教育即對話:教育本質的重新審視
    一、教育主體:「對話性」的生存形態
    二、教育內容:「未完成」的「時空體」
    三、教育過程:「行為」與「責任」的統一
    四、教育媒介:「超語言學」中的「表述」
    五、教育目的:在「狂歡」中實現人的解放
  第二節  對話教育內涵的重新解讀
    一、教育中對話的兩個層次:非本體論與本體論
    二、對話教育的兩個層次:非本體論與本體論
    三、不同層次對話教育的辨析:實踐哲學的視角
    四、對話教育的內涵界定
  第三節  對話教育基本規定『生的重新認識
    一、對話教育是一種多主體性教育
    二、對話教育是一種「外位性」教育

    三、對話教育是一種人文性教育
    四、對話教育是一種開放性教育
    五、對話教育是一種「復調性」教育
    六、對話教育是一種「狂歡性」教育
第五章  基於巴赫金對話理論的教育實踐變革
  第一節  走向開放的對話教育
    一、澄明對話教育的主體:封閉的個體向多元的他者開放
    二、豐富對話教育的內容:「以已知而教」向「為未知而學」開放
    三、創新對話教育的形式:「微型對話」向「大型對話」開放
    四、激活對話教育的話語:「外在權威性話語」向「內在說服性話語」開放
    五、營造對話教育的氛圍:嚴肅的制度生活向狂歡的日常生活開放
  第二節  基於巴赫金對話理論的教學探究——以《祝福》為例
    一、以巴赫金對話理論解讀《祝福》的可行性分析
    二、基於巴赫金對話理論的《祝福》文本解讀
    三、基於巴赫金對話理論的《祝福》閱讀教學設計
結語  巴赫金對話理論的中國運用
附錄  巴赫金大事年表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