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生育人口與教育投資(家庭量化歷史)/量化經濟史經典譯叢

  • 作者:編者:(法)克洛德·迪博耶//(荷)奧克·萊普瑪//(英)薩拉·卡米歇爾//(土耳其)塞林·迪利//(德)夏洛特·施特默|責編:高雁|總主編:曾詠梅//白彩全//馮晨|譯者:郭永欽//蔡孟君//王凌峰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28152
  • 出版日期:2025/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80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家庭作為私人領域,其中發生的很多事情並不為大眾研究所矚目。近年來,經濟史量化材料越來越豐富,在歐洲相對完整的人口史數據集就不止百余個,各類包含量化內容的民族志材料層出不窮,成為可以深探的沙盒與富礦。本書的14篇文章,研究時段上起1500年歐亞大陸經濟分流時期,下迄21世紀,覆蓋了英國、義大利、阿根廷、烏拉圭等國家,提供了豐富的經濟史思想實驗素材。
    家庭是下一代社會成員形成自己的觀念的地方,家庭也是生育決策和教育投資發生的場所,因此家庭會影響一國的發展命運和長期經濟增長趨勢。本書提出了很多貼近現實又引人深思的問題,並嘗試從量化史學角度來回答:「少生精養」與「多生散養」,哪種生育決策更明智?僱主解決僱員的子女入學,可以帶來哪些好處?更大、更綜合的學校,教育效果是否更好?有兄弟姐妹,對兒童的成長意味著什麼?性別平等一定會使「雙職工家庭」成為主流形態嗎?節育措施、兒童收養等如何影響家庭與社會的經濟決策?發達經濟下的穩態均衡呈現著高生活水平、高性別平等程度、低生育率的模式,它的發展歷程如何?上述種種以小見大的問題,將發生在一個個家庭私密空間內的謎團置於經濟研究的聚光燈之下,幫助讀者理解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如何推動宏觀經濟體沿不同路徑發展。

作者介紹
編者:(法)克洛德·迪博耶//(荷)奧克·萊普瑪//(英)薩拉·卡米歇爾//(土耳其)塞林·迪利//(德)夏洛特·施特默|責編:高雁|總主編:曾詠梅//白彩全//馮晨|譯者:郭永欽//蔡孟君//王凌峰

目錄
1  家庭量化歷史:編者介紹
2  統一增長曆史計量模型:歷史長周期中的家庭組織和經濟增長
  2.1  引言
  2.2  相關文獻
  2.3  模型
  2.4  經濟的動態演變
  2.5  結論
3  婚姻生育率和兒童教育投資
  3.1  引言
  3.2  理論背景
  3.3  前工業化時期歐洲的生育控制
  3.4  生育轉變
  3.5  學前教育與生育率
  3.6  結論
4  批判性介紹:以雙胞胎胞親數量做工具變數的文獻
  4.1  引言
  4.2  研究胞親數量對兒童影響問題的內生性挑戰
  4.3  工具變數方法簡介
  4.4  以雙胞胎出生作為工具變數的簡介
  4.5  通過反事實分析了解基於雙胞胎出生的工具變數
  4.6  如何利用兩階段最小二乘法進行工具變數回歸分析
  4.7  通過第一階段回歸係數說明雙胞胎出生工具變數對異質性的處理效應
  4.8  使用雙胞胎工具變數的估計效果
  4.9  對前人研究發現的討論:工具變數回歸分析得出的負相關但無負效應的結果
5  歐洲歷史上的家庭組織和人力資本不平等:關聯性再探
  5.1  引言
  5.2  背景:家族父權與算術能力的關係
  5.3  數據
  5.4  父權指數
  5.5  基於年齡堆積的人力資本指標
  5.6  研究結果
  5.7  結論
6  歷史視域下的義大利各省家庭結構的起源與影響
  6.1  引言
  6.2  義大利的家庭模式:省級層面的資料庫
  6.3  家庭結構的短期和長期影響
  6.4  結論
7  性別關係和經濟發展:歐亞大陸命運逆轉假說
  7.1  引言
  7.2  將女性能動性與發展聯繫起來的假說
  7.3  衡量家庭中女性的能動性
  7.4  女性能動性的歐亞模式演變
  7.5  「命運逆轉」發生的原因
  7.6  結論
8  布宜諾斯艾利斯精英家族網路的政治權力(1776?1810年)
  8.1  緒論
  8.2  殖民地政治和網路
  8.3  網路特徵
  8.4  結論
9  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工業化時期對法國各省的類型學分析

  9.1  引言
  9.2  法國發展簡史
  9.3  方法和數據
  9.4  分析
  9.5  法國各省的分類
  9.6  家庭、性別平等和法國各省的定位
  9.7  結論
10  19世紀初法國的人力資本積累:來自基佐調查的經驗
  10.1  引言
  10.2  法國的初等教育和基佐調查
  10.3  數據和描述性統計
  10.4  實證分析
  10.5  結論
11  第一次全球化時期烏拉圭蒙得維的亞的家庭形成、性別與勞動力
  11.1  引言
  11.2  理論方法與研究的主要問題
  11.3  方法與數據
  11.4  1858?1908年烏拉圭的人口構成
  11.5  社會變遷中的家庭關係
  11.6  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
  11.7  勞動市場參與率
  11.8  主要結論
12  性別福利體制、工作-家庭模式與女性就業
  12.1  引言
  12.2  分析背景:性別福利體制、去家庭化和工作-家庭模式
  12.3  工作-家庭模式:數據和事實
  12.4  對家庭就業模式、福利體製作用及與家庭相關的決定因素的理解
  12.5  結論
13  1920年以來剛果的採礦業、家長制和教育普及
  13.1  引言
  13.2  剛果的正規教育:整體概覽
  13.3  經驗證據
  13.4  UMHK的勞工政策和教育
  13.5  結論
14  西歐的兒童收養(1900?2015年)
  14.1  引言
  14.2  西歐收養法
  14.3  德國、瑞典、法國、英格蘭和威爾士以及義大利兒童收養的統計資料來源(1900?2015年)
  14.4  兒童收養概述
  14.5  國內無親屬關係收養
  14.6  國內有親屬關係收養
  14.7  跨國兒童收養
  14.8  結論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