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西方通史(世界大戰的時代1914-1945上下)(精)/索·恩歷史圖書館

  • 作者:(德)海因里希·奧古斯特·溫克勒|責編:陳嘉瑜//阿迪拉木·艾合麥提//周方茹|譯者:楊麗//李鷗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19495
  • 出版日期:2023/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1302
人民幣:RMB 1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此書是德國著名歷史學家海因里希·奧古斯特·溫克勒四卷本《西方通史》中的第二卷,講述1914年到1945年戰爭、災難、危機此起彼伏的歷史。在此之前,只有1618年到1648年的三十年戰爭可與之相提並論。
    一戰後誕生的歐洲大陸國家中,執政的或多或少都是專制政權。這些新生國家並不是純粹的民族國家,但它們奉行「民族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原則,對本國內的少數族群越來越排斥,在接受西方民族自決觀念的同時,埋下了產生重大分歧的種子。另外,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政治體系的一個新特點是新型獨裁,即所謂的極權專制。
    原有執政派別無力緩和國內外矛盾和疲軟的社會經濟,導致德國、義大利等國家的極端思潮對群眾越來越有吸引力,它們要求絕對服從,其政治目標是創造出新人。保守政治家和自由政論家曾在一段時間內對墨索里尼抱有很大好感。
    西方國家逐漸認識到,相比于俄國的布爾什維克,更激進、更極端和更「極權」的法西斯政權更具威脅,盎格魯一撒克遜國家才重新評估了它們和蘇聯共產主義的關係,甚至邁出與其結成同盟的一步。但對國際局勢而言,為時已晚。

作者介紹
(德)海因里希·奧古斯特·溫克勒|責編:陳嘉瑜//阿迪拉木·艾合麥提//周方茹|譯者:楊麗//李鷗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二十世紀的大災難:第一次世界大戰
    著名戰役與戰爭罪行:1914-1916 年的軍事事件
    戰爭目的、意識形態戰和反戰潮流
    劃時代的1917 年:俄國革命和美國參戰
    實現所有文明民族的自由:威爾遜的世界新秩序
    兩個帝國的崩潰和一個國家的新生:一戰結束時的德意志、奧匈帝國和波蘭
    信任喪失殆盡,暴力嚴重越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遺產
  第二章  從停戰到世界經濟危機:1918-1933年
    革命受阻:德國的魏瑪共和國之路
    步履沉重的新開端:1918-1919 年的奧地利和匈牙利
    贏得獨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芬蘭
    東方泛紅:俄羅斯內戰和第三國際的建立
    戰勝國向右轉:巴黎和談前夕的西方列強
    脆弱的和平:從凡爾賽到國際聯盟
    抗議浪潮、禁酒令和繁榮時期:二十年代的美國
    世界革命延遲:蘇維埃聯盟誕生,歐洲左翼分裂
    三次選舉和一次分裂:戰後的大不列顛
    對抗與妥協:1919 年到1922 年的法國
    一個民主國度的自我毀滅:義大利通往法西斯之路
    共和國面臨嚴峻考驗:1919-1922 年的德國
    關鍵的1923 年:從佔領魯爾到道斯計劃
    左和右:魏瑪共和國的文化與社會
    轉向獨裁(一):新生的「歐洲中間地帶諸國」
    轉向獨裁(二):從巴爾幹到伊比利亞半島
    民主革命:從瑞典到瑞士
    法西斯掌權:墨索里尼統治下的義大利
    從普恩加萊到普恩加萊:1923-1929 年的法國
    從大英帝國到英聯邦:鮑德溫時代的英國
    從道威斯計劃到楊格計劃:施特雷澤曼時代的德國
    在一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斯大林時代的蘇聯:1924-1933 年
    繁榮、危機、蕭條:1928 年至1933 年的美國
    兩害取輕的邏輯:布呂寧時代的德國
    發展停滯、批評體制:1929 年至1933 年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持恆力:三十年代初的英國
    魏瑪共和國的沒落,希特勒攫取政權之路
    遠東的閃電:日本佔領滿洲里

  第三章  民主與專制:1933-1939年
    1933 年至1936 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總統任期內的美國新政
    奪權的過程:1933 年至1934 年的納粹獨裁政權
    羅馬建立第二帝國:法西斯義大利和阿比西尼亞戰爭
    大恐怖:斯大林統治在蘇聯的擴張
    全線備戰:1934 年至1938 年的納粹德國
    綏靖主義的開端:1933 年至1938 年的英國
    右翼總動員,左翼集結人民陣線:1933 年至1938 年的法國
    硝煙瀰漫的戰場:1936 年至1939 年西班牙內戰
    以德國為榜樣:法西斯義大利的猶太人政策
    緊張的鄰里關係:1935 年至1938 年,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和「第三帝國」

    羅斯福的務實政策:1936 年至1938 年的美國
    越境行動:從吞併奧地利到《慕尼黑協定》
    1938 年11月9日德國猶太人大屠殺的前因後果和過程
    兩極聯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第四章  人類文明的決裂: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猶太人屠殺
    毀滅性的戰爭:波蘭的第五次分割
    從一場「假戰」到爭奪挪威的戰爭
    法國潰敗:西線戰役
    東京、華盛頓、柏林:1940 年至1941 年世界政治局勢的變化
    從「巴巴羅薩」到珍珠港:戰爭的全球化
    種族滅絕的開端:「猶太人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一)
    戰爭出現轉機:軸心國轉為防守
    大後方:戰爭中的國家
    佔領、合作、抵抗(一):中東歐、東南歐和西北歐
    佔領、合作、抵抗(二):法國
    「讓這個民族從地球上消失」:「猶太人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二)
    獨裁的崩潰:1943 年至1944 年的義大利
    同盟國軍隊乘勝追擊:1943 年至1944 年的東亞和歐洲
    1944年7月20日德國反抗希特勒
    歐洲的劃分(一):同盟國的戰後計劃
    完成歷史使命:「猶太人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三)
    戰爭結束(一):德意志帝國的滅亡
    歐洲的劃分(二):顛覆和驅趕
    新的開端與傳統:投降后的德國
    波茨坦:「三巨頭」的裁決
    戰爭結束(二):原子彈和日本投降
    罪與罰:1945 年的斷代(一)
    西方、東方、第三世界:1945 年的斷代(二)
    從世界大戰到世界大戰:非常時期的回縮略語表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