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知菌知病--宏基因組精準健康的未來

  • 作者:賈慧?|責編:辛瑞瑞//孫宇|譯者:賈慧?//李瑩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ISBN:9787302675037
  • 出版日期:2024/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6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人體共生微生物已被證實與多種複雜疾病有關,對共生菌群的研究,不僅可以規範個人健康管理,也能為公共衛生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導。本書主要圍繞人體共生微生物的致病機理,講述從出生到衰老的各個階段,人體各部位(腸道,口腔/呼吸道,皮膚及生殖道)的共生微生物如何隨著環境、飲食、免疫反應等發生改變。書中介紹了微生物中包含了哪些對預測疾病風險有幫助的信息,討論了隨著高通量測序的成熟,微生物關聯分析實驗的設計原則,例如微生態,因果推斷等。每章配有開放性的思考題,用來啟發讀者結合自身領域,思考宏基因組學潛在的應用場景。

作者介紹
賈慧?|責編:辛瑞瑞//孫宇|譯者:賈慧?//李瑩

目錄
第1章  超有機體——微生物與宿主共生
  1.1  溯古追源——新技術帶來的新發現
  1.2  人體內有多少微生物細胞?
  1.3  人體中的病毒微粒
  1.4  其他物種中的微生物組
  1.5  來自遠古的微生物組
  1.6  總結
第2章  微生物群落生態
  2.1  宏觀生態學中的營養級
  2.2  微生物群落穩定性、多樣性及豐富度
  2.3  皮膚微生物的幾種不同生境
  2.4  影響口腔微生物的因素
  2.5  一個穩定的腸道菌群
  2.6  腸型和塞倫蓋蒂法則
  2.7  總結
第3章  宏基因組樣本收集
  3.1  樣本中非微生物的部分,會影響DNA提取和測序量
  3.2  對於糞便及生物量較低的宏基因組,要注意減少採樣過程中每一步的污染
  3.3  採樣后,防止微生物增殖的試劑
  3.4  對於宏基因組樣本的DNA提取方法
  3.5  測序量
  3.6  分類和功能概況,以及絕對丰度
  3.7  宏基因組關聯分析的樣本量
  3.8  總結
第4章  人體中的流行病學
  4.1  和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類比
  4.2  嬰兒腸道共生菌的來源
  4.3  共生微生物的異位存續
  4.4  病灶部位菌群
  4.5  微生物組中的跨界相互作用
  4.6  其他顯示微生物存在差異的組學數據
  4.7  總結
第5章  演化中的微生物分類
  5.1  對於常規應用的固定參考集
  5.2  隨著分類單元精度提升,數據變得稀疏
  5.3  物種水平以下的微生物演化歷程
  5.4  全細胞模型以實現從基因組到功能的完整預測
  5.5  總結
第6章  共生微生物的疾病因果關係
  6.1  因果推斷
  6.2  人類微生物和疾病之間關係的當前證據等級
  6.3  從微生物到分子
  6.4  總結
第7章  宏基因組的臨床應用
  7.1  疾病篩查領域的宏基因組研究
  7.2  臨床實踐啟發深入研究
  7.3  利用微生物組知識重新定義現有疾病分類的可能性
  7.4  總結
第8章  微生物檔案描繪生命軌跡
  8.1  在重要階段進行前瞻性微生物採樣

  8.2  從基因風險到疾病預防
  8.3  總結
致謝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