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基礎科學研究中心轉移的知識圖譜(精)

  • 作者:編者:侯劍華|責編:李文
  • 出版社:中山大學
  • ISBN:9787306081674
  • 出版日期:2024/10/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75
人民幣:RMB 7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系統地梳理國際上基礎科學領域(包括基礎數學、凝聚態物理、無機與核化學領域、天體物理學、地球物理學、細胞生物學)研究中心的轉移規律,探索基礎科學研究中心形成的影響因素對當前我國進一步提升基礎科學研究水平,形成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挖掘基礎科學研究中心的轉移規律,揭示世界主要基礎科學中心的基本特徵。本書對於突破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加快推進先進技術的適用情景和使用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作者介紹
編者:侯劍華|責編:李文

目錄
1  近代世界科學活動中心的轉移
  1.1  第一個科學活動中心——義大利
    1.1.1  在文藝復興中崛起的義大利
    1.1.2  義大利與近代科學的誕生
    1.1.3  義大利科學活動中心地位的衰落
  1.2  第二個科學活動中心——英國
    1.2.1  英國基礎科學的發展推動科學活動中心的形成
    1.2.2  英國17-18世紀中葉領先世界的基礎科學
    1.2.3  英國科學活動中心地位的衰落
  1.3  第三個科學活動中心——法國
    1.3.1  法國基礎科學的繁榮和科學活動中心的形成
    1.3.2  1770-1830年法國基礎科學的領先發展
    1.3.3  法國在動蕩中失去科學活動中心地位
  1.4  第四個科學活動中心——德國
    1.4.1  德國的大學改革與科學活動中心的形成
    1.4.2  德國基礎科學的繁榮發展
    1.4.3  德國在戰爭中失去科學活動中心地位
  1.5  第五個科學活動中心——美國
    1.5.1  美國在戰爭中獲得科學活動中心優勢
    1.5.2  學科交叉融合的美國「大科學」時代
    1.5.3  美國科學活動中心地位的生命力
  1.6  科學活動中心國家代表性基礎研究情況
2  科學發展規律的理論探索
  2.1  世界科學活動中心及其轉移規律
    2.1.1  早期對科學活動中心的探索
    2.1.2  科學活動中心轉移的定量分析
    2.1.3  科學活動中心轉移的研究拓展
    2.1.4  科學活動中心轉移的原因解釋
  2.2  科學加速發展規律的定量測度
    2.2.1  普賴斯的指數增長模型
    2.2.2  邏輯曲線增長模型
    2.2.3  其他科技文獻增長模型
    2.2.4  科學加速發展規律的原因探索
  2.3  科學發展模式的哲學闡釋
    2.3.1  庫恩與科學革命的結構
    2.3.2  波普爾與拉卡托斯的科學發展模式
    2.3.3  施耐德的科學發展四階段模式
  2.4  科學知識擴散及其測度
    2.4.1  科學知識擴散的釋義
    2.4.2  科學知識擴散的理論基礎
    2.4.3  科學知識擴散的測度指標
  2.5  科學知識圖譜與引文網路
    2.5.1  科學知識圖譜
    2.5.2  引文網路及其可視化
    2.5.3  信息可視化技術分析工具
  2.6  本章小結
3  基礎數學研究中心轉移的知識圖譜
  3.1  數據來源與分析
    3.1.1  數據檢索與處理
    3.1.2  文獻數量的整體分析

    3.1.3  文獻質量的整體分析
  3.2  基礎數學研究主題與知識基礎的遷移
    3.2.1  研究知識基礎的遷移
    3.2.2  研究前沿的演化
    3.2.3  研究中心主題轉移的整體趨勢
  3.3  基礎數學研究的中心區域轉移
    3.3.1  研究中心的熱點區域
    3.3.2  研究中心國家(地區)的轉移
    3.3.3  研究中心機構的轉移
    3.3.4  研究中心區域轉移的整體趨勢
  3.4  基礎數學研究中心區域的影響力分析
    3.4.1  文獻產出分析
    3.4.2  H指數分析
    3.4.3  文獻引用分析
  3.5  本章小結
4  凝聚態物理研究中心轉移的知識圖譜
  4.1  數據來源與分析
    4.1.1  數據檢索與處理
    4.1.2  文獻數量的整體分析
    4.1.3  文獻質量的整體分析
  4.2  凝聚態物理研究主題與知識基礎的遷移
    4.2.1  研究知識基礎的遷移
    4.2.2  研究前沿的演化
    4.2.3  研究中心主題轉移的整體趨勢
  4.3  凝聚態物理研究的中心區域轉移
    4.3.1  研究中心的熱點區域
    4.3.2  研究中心國家(地區)的轉移
    4.3.3  研究中心機構的轉移
    4.3.4  研究中心區域轉移的整體趨勢
  4.4  凝聚態物理研究中心區域的影響力分析
    4.4.1  文獻產出分析
    4.4.2  H指數分析
    4.4.3  文獻引用分析
  4.5  本章小節
5  無機與核化學研究中心轉移的知識圖譜
  5.1  數據來源與分析
    5.1.1  數據檢索與處理
    5.1.2  文獻數量的整體分佈
    5.1.3  文獻質量的整體分析
  5.2  無機與核化學研究主題與知識基礎的遷移
    5.2.1  研究知識基礎的遷移
    5.2.2  研究前沿的演化
    5.2.3  研究中心主題轉移的整體趨勢
  5.3  無機與核化學研究的中心區域轉移
    5.3.1  研究中心的熱點區域
    5.3.2  研究中心國家(地區)的轉移
    5.3.3  研究中心機構的轉移
    5.3.4  研究中心區域轉移的整體趨勢
  5.4  無機與核化學研究領域中心區域的影響力分析
    5.4.1  文獻產出分析

    5.4.2  H指數分析
    5.4.3  文獻引用分析
  5.5  本章小結
6  天體物理學研究中心轉移的知識圖譜
  6.1  數據來源與分析
    6.1.1  數據檢查與處理
    6.1.2  文獻數量的整體分析
    6.1.3  文獻質量的整體分析
  6.2  天體物理學研究主題與知識基礎的遷移
    6.2.1  研究知識基礎的遷移
    6.2.2  研究前沿的演化
    6.2.3  研究中心主題轉移的整體趨勢
  6.3  天體物理學研究的中心區域轉移
    6.3.1  研究中心的熱點區域
    6.3.2  研究中心國家(地區)的轉移
    6.3.3  研究中心機構的轉移
    6.3.4  研究中心區域轉移的整體趨勢
  6.4  天體物理學研究中心區域的影響力分析
    6.4.1  H指數分析
    6.4.2  文獻引用分析
  6.5  本章小結
7  地球物理學研究中心轉移的知識圖譜
  7.1  數據來源與分析
    7.1.1  數據檢索與處理
    7.1.2  文獻數量的整體分析
    7.1.3  文獻質量的整體分析
  7.2  地球物理學研究主題與知識基礎的遷移
    7.2.1  研究知識基礎的遷移
    7.2.2  研究前沿的演化
    7.2.3  研究中心主題轉移的整體趨勢
  7.3  地球物理學研究的中心區域轉移
    7.3.1  研究中心的熱點區域
    7.3.2  研究中心國家(地區)的轉移
    7.3.3  研究中心機構的轉移
    7.3.4  研究中心區域轉移的整體趨勢
  7.4  地球物理學研究中心區域的影響力分析
    7.4.1  文獻產出分析
    7.4.2  H指數分析
    7.4.3  文獻引用分析
  7.5  本章小結
8  細胞生物學研究中心轉移的知識圖譜
  8.1  數據來源與分析
    8.1.1  數據檢索與處理
    8.1.2  文獻數量的整體分析
    8.1.3  文獻質量的整體分析
  8.2  研究主題與知識基礎的遷移
    8.2.1  研究知識基礎的遷移
    8.2.2  研究前沿的演化
    8.2.3  研究中心主題轉移的整體趨勢
  8.3  細胞生物學研究的中心區域轉移

    8.3.1  研究中心的熱點區域
    8.3.2  研究中心國家(地區)的轉移
    8.3.3  研究中心機構的轉移
    8.3.4  研究中心區域轉移的整體趨勢
  8.4  細胞生物學研究中心區域的影響力分析
    8.4.1  文獻產出分析
    8.4.2  H指數分析
    8.4.3  文獻引用分析
  8.5  本章小結
9  中國基礎科學研究的發展建議
  9.1  基礎科學活動中心生態環境發展建議
    9.1.1  抓住基礎科學活動中心轉移機遇
    9.1.2  優化基礎科學活動中心生態環境
    9.1.3  中國特色基礎科學活動中心建設道路
  9.2  基礎科學活動中心建設過程推進建議
    9.2.1  助力基礎科學活動中心高質量發展
    9.2.2  加強使能技術的關注
    9.2.3  吸引全球關注和資源投入
  9.3  基礎科學加速發展的學科保障建議
    9.3.1  加強科學學學科能力建設
    9.3.2  加強科技政策學學科能力建設
    9.3.3  加強科技哲學學科能力建設
  9.4  基礎科學人才隊伍建設發展建議
    9.4.1  培養造就基礎科學創新生力軍
    9.4.2  讓科學工作成為青少年尊崇嚮往的職業
    9.4.3  引進人才讓國際人才為我所用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