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藥學(供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等專業用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規劃教材)

  • 作者:編者:奚勝艷|責編:李春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
  • ISBN:9787513290906
  • 出版日期:2024/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76
人民幣:RMB 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教材分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部分包括7章,著重介紹中藥的起源及中藥學的發展,重點列舉了各個歷史時期中藥學發展的概況和主要成就、本草學的代表著作及學術價值;中藥的產地、採集和貯藏,中藥炮製的概念、目的和技術方法;中藥的性能是總論的核心內容,主要介紹了中藥藥性理論的概念,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毒性等概念及其對臨床用藥的指導意義等;中藥配伍的目的、原則,以及藥物「七情」的概念、中藥配伍應用規律;中藥的用藥禁忌,著重介紹了配伍禁忌、證候用藥禁忌、妊娠用藥禁忌、服藥飲食禁忌等概念和內容;中藥的用法用量、確定劑量的依據及中藥煎服法等內容。各論部分共有21章,每章先列概述,介紹章節藥物的定義、分類、性效特點和適應證、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藥理研究概況等內容,后根據主要功效分列中國各地臨床常用中藥,從藥物來源、性效特點、臨床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方面逐一介紹,共收載572味中藥(包括正葯359種、附葯213種),教學大綱與內容和最新版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大綱、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內容及研究生入學考試範圍保持一致。為更好地增強學生對中藥材及飲片的直觀認識及鑒別能力,本教材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作者介紹
編者:奚勝艷|責編:李春

目錄
總論
  第一章  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的發展
    一、中藥的起源
    二、中藥學的發展
  第二章  中藥的產地、採集與貯藏
    一、中藥的產地
    二、中藥的採集
    三、中藥的貯藏
  第三章  中藥的炮製
    第一節  中藥炮製的目的
      一、純凈藥材,保證質量,分揀藥物,區分等級
      二、切制飲片,便於調劑製劑
      三、乾燥藥材,利於貯藏
      四、矯味、矯臭,便於服用
      五、降低毒副作用,保證用藥安全
      六、增強藥物功能,提高臨床療效
      七、改變藥物性能,擴大應用範圍
      八、引葯入經,便於定向用藥
    第二節  中藥炮製的方法
      一、修治
      二、水制
      三、火制
      四、水火共制
      五、其他製法
  第四章  中藥的性能
    第一節  四氣
      一、四氣的概念及起源
      二、四氣的性質和程度上的差異
      三、四氣確定的依據
      四、四氣所表示的藥物作用
      五、四氣的臨床意義
    第二節  五味
      一、五味的含義及起源
      二、五味的作用
    第三節  升降浮沉
      一、升降浮沉的概念
      二、影響藥物升降浮沉的因素
      三、升降浮沉的臨床意義
    第四節  歸經
      一、歸經的概念
      二、歸經的理論基礎和依據
      三、歸經的臨床應用
    第五節  毒性
      一、毒性與「毒藥」的概念
      二、中藥毒性分級
      三、正確對待中藥的毒性
      四、中藥中毒的常見臨床表現
      五、中藥中毒產生的主要原因
      六、掌握中藥毒性強弱對指導臨床用藥的意義
  第五章  中藥的配伍

      一、中藥配伍的概念及目的
      二、中藥七情
      三、配伍的臨床指導意義
  第六章  中藥的用藥禁忌
      一、配伍禁忌
      二、證候用藥禁忌
      三、妊娠用藥禁忌
      四、服藥飲食禁忌
  第七章  中藥的劑量與用法
    第一節  中藥的用藥劑量
  ……
各論
拼音索引
筆畫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