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陸淵雷陸氏論醫集/中醫師承學堂

  • 作者:陸淵雷|編者:沈本琰|責編:王琳|總主編:劉觀濤|整理:王圖南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
  • ISBN:9787513289412
  • 出版日期:2024/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51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陸淵雷《陸氏論醫集》刊于1933年,系傷寒學家陸淵雷與友人論辯醫學疑難、討論學術精義及闡釋觀點主張之輯集,由陸氏夫人沈本琰按歲月編次整理。全書共四卷,卷一、卷二載《日本人研究中醫藥之趨勢》《上海國醫學院教務雜記》《整理中醫學說芻議》等雜文二十二篇,卷三、卷四載《改造中醫之商榷》《臟腑論》及《用藥標準》三篇專論。本書展現了陸氏對中醫理論的獨特見解及中西醫匯通的思考,是傷寒大家陸淵雷先生「經方醫學」臨床代表作(《傷寒論今釋》《金匱要略今釋》《陸氏論醫集》)之一。

作者介紹
陸淵雷|編者:沈本琰|責編:王琳|總主編:劉觀濤|整理:王圖南
    陸淵雷(1894-1955年),名彭年。上海川沙縣人。現代傷寒學派的代表人物,「方證葯證」研究的先行者。     曾從惲鐵樵函授研究醫學並助之辦校,其問又師章太炎深研古文。1929年與徐衡之、章次公等成立上海國醫學院,並舉辦函授醫學,一時遙從受業者群,后成大器者有岳美中、謝仲墨、姜春華等,任應秋等雖然不出其門下。但均受其深刻影響。     陸淵雷堅持傷寒學派的觀點,認為仲景學說的核心部分就在於六經辨證系統下所建立的方證與葯證。在臨床實踐中,他以六經立法為綱,抓住主症,在一個成方或幾個合方的基礎上隨症加減而取效。

目錄
卷一
  雜文一
    上惲鐵樵先生
    《清代名醫醫案精華》序
    答曾毓英君駁
    與王君宇高論肝病傳脾
    日本人研究中醫藥之趨勢
    論中西醫學之爭與《杏林醫學月刊》報社
    為中央衛生會議廢止舊醫案宣言
    上海國醫學院課程說明
    整理中醫學說芻議
    《臨床應用漢方醫學解說》序
    答馬希文君
    答段伯陽君
    上海國醫學院教務雜記
    答黃勞逸君
    《傷寒論今釋》敘例
    上海國醫學院辛未級畢業紀念刊序
卷二
  雜文二
    國醫藥學術整理大綱草案
    上中央國醫館書
    國醫館學術整理會經歷記
    《臨證醫典》序
    示《國醫評論》社張白虹等
    答曾覺叟
卷三
  改造中醫之商榷
    敘言
    改造中醫之動機
    祝由與針灸
    醫藥的起源是單方
    身體本能之一斑
    《內經》學說之由來
    兩漢之醫學
    《傷寒》《金匱》之內容
    病理學說與治療方法之不相應
    中西學派之不同
    中國的科學趨勢
    唐宋以後的醫學
    傷寒之外沒有溫熱
    具體的條目
    中醫方葯對於證有特效,對於病無特效
    五苓散的證候
    適用五苓散的病
    中醫不能識病卻能治病
    中醫學有吸收科學之必要
    科學頭腦與中國學術的枘鑿
    脾髒的解釋
    「肺主皮毛」的解釋

    細菌原蟲非絕對的病原
    化學分析及動物試驗不能解決藥性
    中醫學不必要求列入學校系統,也不必向政府要求補助金
卷四
  臟腑論
    開場白
    論脾
  用藥標準
    開篇
    人蔘
    桔梗
    麻黃、桂枝
    我們的敝高徒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