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新時代未成年人保護司法政策研究

  • 作者:編者:徐新忠//馬鐵豐//李照彬|責編:王利
  • 出版社:西南財大
  • ISBN:9787550464308
  • 出版日期:2024/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17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基於回應人民群眾對未成年人(少年)司法保護的新需求新期待,將目光投向關涉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體系方向性、周密性、實效性的司法政策問題,以「服務國家戰略、貫徹落實法律、回應群眾關切、重塑少審輝煌」為目標,在對司法政策若干基本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以及對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態勢予以分析研判的基礎上,探索構建「延伸審判職能、協同社會機制」的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政策體系。本書的研究方向既著眼宏觀,通過系統梳理、釐清範疇、對照檢視,構築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政策的整體「防護林」,又關注微觀,重點研究「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機制」(「處遇」一詞最早源於監獄學相關理論,有「處理」「對待」「治療」等意思,強調刑罰個別化和對行刑制度進行改革)、「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言辭證據審查」等八個關涉司法政策落實的具體問題。

作者介紹
編者:徐新忠//馬鐵豐//李照彬|責編:王利

目錄
引 言
第一章 未成年人保護司法政策歷史溯源
  一、中國未成年人保護司法政策的變遷與發展
  (一)中國未成年人保護司法政策的變遷
  (二)當前未成年人保護司法政策的特徵解析
  (三)未成年人保護司法政策的因應之道
  二、世界未成年人保護司法政策發展概述
  (一)正當程序模式
  (二)教育感化模式
  (三)去標籤模式
  (四)合作控制模式
  (五)公正處罰模式
  (六)恢復性司法模式
  (七)「治未犯」模式
  三、國際組織及主要國家未成年人保護法律規定
  (一)國際組織未成年人保護司法政策的發展概況
  (二)國外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典型做法
第二章 中國未成年人保護司法政策研究綜述
  一、中國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基本原則
  二、中國式司法政策的價值理念
  (一)保護範圍的界限釐定
  (二)價值位階的考量取捨
  (三)職能定位的多元制衡
  (四)司法保護的內外銜接
  (五)政策規則的交互融合
  三、本書重點內容的邏輯主線
  (一)依循邏輯主線呈現研究內容體系化結構
  (二)基於因果推斷進行調查數據科學性分析
第三章 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的構建與完善
  一、建立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建立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的法理基礎
  (二)建立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的現實需求
  (三)建立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的實踐支撐
  二、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運行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我國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解析
  (二)我國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存在的問題
  (三)現行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存在問題的原因
  三、構建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的境外鏡鑒
  (一)注重個性化矯治
  (二)處遇措施強度分級
  (三)保護教育手段優先
  (四)對象分類預防虞犯
  (五)規範社會支持服務
  (六)境外經驗梳理與總結
  四、完善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的建議
  (一)明確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的價值理念
  (二)完善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的制度體系
  (三)完善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的程序設置
  (四)完善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的配套支撐
第四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言辭證據審查判斷規則的構建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殊證據構造
  (一)從審判人員主觀視角看證據審查
  (二)從裁判文書客觀視角看證據審查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定證明困境
  (一)充分印證難以實現
  (二)案件事實難以推定
  (三)確切結論難以形成
  三、被害人陳述可信度審查規則的特別視角
  (一)被害人陳述的獨特價值審視
  (二)多元綜合證明模式的建構
  (三)特別經驗法則的運用
  四、被害人陳述可信度審查規則具體建構
  (一)被害人陳述可信度審查的核心標準
  (二)被害人陳述可信度審查的輔助標準
  (三)建立審查被害人陳述可信度的配套機制
第五章 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完善
  一、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政策梳理
  (一)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歷史沿革
  (二)對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規定的梳理
  (三)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具體適用與不足
  二、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實踐檢視
  (一)查詢主體和程序不明確
  (二)封存範圍有待細化
  (三)封存制度與其他制度存在衝突
  (四)對涉罪未成年人缺少持續考察
  (五)封存流程信息保護不到位
  (六)未成年人案件輿論管控不力
  三、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建議
  (一)明確申請查詢的主體和條件
  (二)細化優化封存範圍
  (三)完善特殊職業准入制度
  (四)增設封存考驗期
  (五)建立未成年人犯罪信息管理系統
  (六)強化輿論引導
第六章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司法懲治對策的完善
  一、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司法懲治政策概述
  (一)依法從嚴懲治原則
  (二)特殊優先保護原則
  (三)雙向保護原則
  二、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裁判難點及成因
  (一)特殊證據構造與刑事案件證明標準不匹配
  (二)從嚴懲治背景下從寬情節把握易失當
  (三)司法資源有限背景下被告人和被害人保護難兼顧
  (四)融入性侵治理職能延伸作用發揮不足
  三、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司法懲治對策建議
  (一)確立綜合證明模式,做到有罪必罰
  (二)審慎把握從寬情節,確保罪刑相當
  (三)強化被害人保護,促進雙向平衡
  (四)延伸審判職能,實現懲治並重
第七章 未成年人網路交易民事糾紛裁判規則的構建

  一、未成年人網路交易行為法律規制現狀
  (一)未成年人網路交易行為的概念及特點
  (二)未成年人網路交易行為效力認定的法律規範
  (三)網路經營者監管法律規範
  二、未成年人網路交易民事糾紛實踐檢視
  (一)未成年人網路交易民事糾紛的總體情況
  (二)未成年人實施網路交易行為的特徵分析
  三、未成年人網路交易民事案件裁判難點
  (一)事實認定問題
  (二)法律適用問題
  四、未成年人網路交易民事裁判規則探析
  (一)未成年人網路交易行為的效力認定規則
  (二)未成年人網路交易行為民事糾紛的舉證規則
  (三)未成年人網路交易行為民事糾紛的責任承擔規則
  (四)未成年人充值打賞的綜合保護路徑
第八章 未成年人民事監護司法介入路徑的完善
  一、未成年人民事監護制度演變概述
  (一)傳統父權宗族制度下的私有財產制
  (二)現代法治理念中的家庭監護
  (三)多方協作之下的社會監護
  (四)境外未成年人民事監護制度的借鑒
  二、未成年人家庭監護功能異化及其緣由
  (一)家庭監護的特點與功能
  (二)家庭監護功能的異化
  (三)家庭監護功能異化的原因
  三、民事監護司法介入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困境
  (一)司法介入保護的必要性
  (二)司法介入保護的具體類型
  (三)司法介入保護的實踐困境
  四、民事監護司法介入的重點方向與規則建構
  (一)「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原則」重述
  (二)民事監護司法介入重點方向
  (三)民事監護司法介入規則構建
第九章 未成年人校園欺凌多元共治體系的構建
  一、校園欺凌治理的司法政策基礎
  (一)制度規定欠缺「體系性」
  (二)責任年齡制度異化為「保護傘」
  (三)專項治理局限於「運動化」
  二、校園欺凌治理實證分析及原因探析
  (一)熱點欺凌事件考量
  (二)典型刑事案件考量
  (三)民事行政案件考量
  (四)責任失衡原因探析
  三、國家介入校園欺凌治理的理論基礎與權力邊界
  (一)校園欺凌理論研究尚未形成體系
  (二)「國家親權」奠定校園欺凌治理理論基礎
  四、構建以監護人責任為軸心的校園欺凌治理體系
  (一)司法系統:構建監護人責任評定體系
  (二)前端系統:構建多元共治體系
第十章 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延伸工作機制的完善

  一、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延伸工作的類型
  (一)修復型
  (二)綜合治理型
  (三)訴訟權利保障型
  二、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延伸工作開展的困境及其原因
  (一)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延伸工作開展的困境
  (二)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延伸工作陷入困境的原因
  三、人民法庭補位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延伸工作的邏輯證成
  (一)以審判工作和延伸工作的適度剝離為前提
  (二)人民法庭補位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延伸工作的可行性
  四、人民法庭補位未成年人延伸工作的展開路徑
  (一)類型化分類分流制度
  (二)「一站式」綜合保護集約服務機制
  (三)個案分離分流處理機制
第十一章 關於完善未成年人保護司法政策的意見
  一、司法政策理解與把握
  二、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
  三、未成年被害人言辭證據審查
  四、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
  五、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懲治
  六、未成年人網路交易規制
  七、未成年人監護制度
  八、校園欺凌綜合治理
  九、人民法庭補位未成年人司法延伸工作機制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