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普法傳播--中國法治電視節目的實踐進程/上海政法學院建校40周年系列叢書

  • 作者:吳圓圓|責編:魏星//隋曉雯
  •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
  • ISBN:9787576416879
  • 出版日期:2024/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2
人民幣:RMB 5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全書共分為八個章節,第一章為「我國法治電視節目的發軔」,第二章為「新階段我國法治電視節目的發展」,第三章為「新時代我國法治電視節目的改革深化」,第一、二、三章勾勒中國道路的法治電視節目普法傳播歷史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道路在法治領域的體現。縱觀法治中國的實踐歷程,新中國成立后法治建設與普法傳播進程同步。經歷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49-1978)、改革開放新時期(1978-20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2012至今),傳播科技經歷模擬技術、數字技術、融合傳播新發展,法治電視節目從最初的普法宣教到情節鋪陳敘事推敲,再到深入法理人倫的深刻討論,體現出在建設法治社會這一神聖使命的感召下,電視法治節目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徵。第四章為「我國法治電視節目的紀實風格」,第五章為「法德合治理念下法治電視節目的『以案說法』」,第六章為「法治電視節目的社會溝通功能」,第四、五、六章節深度解析中國法治電視節目的特徵。新中國七十五年來,黨領導人民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從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到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再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主流媒體的普法傳播實踐是法治中國最好的記錄者與見證者。由於國情文化、法律體系的差異,我國法治電視節目具有自己獨特的發展脈絡和鮮明特點,形成了區別于西方社會的媒介景觀,也成為中國特色傳媒實踐的創舉。第七章為「移動互聯網推動新時代法治電視節目融合傳播」,第八章為「多類型法治節目的全媒體探索實踐」,這兩個章節站在中國社會發展的新時代新階段,借助視覺敘事範式,通過電視法治節目的傳播實踐,探究法治中國建設的發展軌跡。通過對法治電視節目的研究,生動揭示法治中國建設在過去、今日與未來的不懈追求。

作者介紹
吳圓圓|責編:魏星//隋曉雯
    吳圓圓,傳播學博士,上海政法學院上海紀錄片學院講師。曾任CCTV-17《共富經》(原CCTV-7《致富經》)欄目編導,(法國)巴黎高等記者學院駐外記者暑期研修班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視聽傳播、節目創作、媒體融合。     先後獲得第二屆上海市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中級組一等獎、第三屆上海市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新文科組二等獎、上海政法學院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等十余項教學獎勵,連續兩年獲評上海政法學院教學示範崗。     主講的本科課程「電視節目製作」被評為上海政法學院校級重點課程、本科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在《傳媒教育研究》、學習強國平台、上海市教委新媒體平台發表教學文章多篇,指導學生創作的課程作品被學習強國平台、上海市團委、央視頻、澎湃新聞等近三十家平台媒體報道。

目錄
總序
序言
第一章  我國法治電視節目的發軔
  第一節  新中國普法傳播的影像萌芽
    一、新中國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開創
    二、電影普法傳播的先導作用
    三、傳播科技對電視普法的有效推進
  第二節  法治電視節目的生長土壤
    一、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初步形成
    二、電視節目生產流程的技術支持
    三、電視產業化發展的推動力量
  第三節  作為一種獨特文類的中國法治電視節目
    一、中國法治電視節目的概念生成
    二、中國法治電視節目的類型特徵
    三、從日常化播出到欄目化崛起的初期探索
第二章  新階段我國法治電視節目的發展
  第一節  從欄目化發展到法治電視頻道化管理
    一、全面改革背景下專業化法治電視頻道的出現
    二、經營管理改革推進廣播電視產業體系建設
    三、國家普法需求促進法治電視頻道的壯大
  第二節  數字技術賦能法治電視節目的傳播擴散
    一、從模擬到數字的電視技術應用變遷
    二、數字技術對電視節目采編效率的提升
    三、數字技術對電視服務應用空間的拓展
  第三節  依法治國推動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集中擴張
    一、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發展指引
    二、法治電視節目品類的專業化細分
    三、法治電視節目播出體系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新時代我國法治電視節目的改革深化
  第一節  全面依法治國引領電視普法的內容突破
    一、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普法融合發展」
    二、以法治電視節目為主體的跨媒體內容升級
    三、以縣級融媒體為中心的跨層級傳播融合
  第二節  新媒體科技促進法治節目的全媒體拓展
    一、現代科技重構法治電視節目形態
    二、新型攝影設備提升節目表達創意
    三、傳輸系統升級突破地方媒體普法的區域性局限
  第三節  法治電視節目的融合傳播新格局
    一、從四級辦電視到四級辦融媒
    二、法治電視節目的全媒體傳播格局
    三、以新質生產力加快普法智媒體高質量發展
第四章  我國法治電視節目的紀實風格
  第一節  法治電視節目庭審紀實風格的傳統構建
    一、庭審直播奠定法治電視節目的紀實特色
    二、庭審類法治電視節目的表現特徵
    三、融媒時代的庭審直播發展
  第二節  法治電視節目紀實性與故事化的結合
    一、獨具特色的故事化紀實
    二、故事化和紀實性結合的呈現特徵
    三、故事化紀實的現實選擇

  第三節  獨具魅力的新聞現場紀實報道
    一、緊跟重大法治案件的破案現場
    二、呈現新聞現場的動態性與過程感
    三、法治記者敘述表達的現在進行時
第五章  法德合治理念下法治電視節目的「以案說法」
  第一節  《今日說法》:以案說法打造法治公共話語平台
    一、法德合治理念與電視「說法」的由來
    二、法治電視節目「說法」的話語建構
    三、說法類法治電視節目的敘事表達
  第二節  《拍案說法》:以案談法的評書式法治電視節目樣式
    一、評書式法治電視節目的產生
    二、評書式法治電視節目的呈現特徵
  第三節  以案論法:加強法治述論的發展趨勢
    一、法治電視述論節目的價值內涵
    二、法治電視述論節目的主要類型
    三、法治電視述論節目的創新實踐
第六章  法治電視節目的社會溝通功能
  第一節  法治電視節目的溝通價值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以人民為中心」的本質要求
    二、以公共領域拓展推進依法保障人民權益
    三、以媒體融合助力社會治理創新
  第二節  法治電視節目的溝通觀念
    一、將視聽節目藝術作為溝通工具
    二、以溝通激發人的感性意識
    三、以溝通建構法的文化
  第三節  法治電視節目的多元溝通形式
    一、法治電視節目的調節幫扶溝通
    二、法治電視節目的法律援助溝通
    三、法治電視節目的心理對話溝通
第七章  移動互聯網推動新時代法治電視節目融合傳播
  第一節  互聯網思維對法治電視節目提出的挑戰
    一、「互聯網思維」及其在傳播業的核心理念
    二、互聯網思維對傳統電視傳播理念的顛覆與重塑
    三、互聯網思維對法治電視節目傳播模式的突破
  第二節  互聯網環境引發法治電視節目內容生產的變化
    一、受眾的變化:受眾構成、內容需求和審美趣味
    二、傳播環境的變化:從傳統電視到三網合一的傳輸格局
    三、節目的變化:呈現形態、傳播渠道與盈利模式
  第三節  互聯網+語境下法治節目的融合思維轉變
    一、形式轉變:從單向傳播到雙向互動
    二、內容轉變:注重用戶體驗和個性化服務
    三、渠道轉變:跨媒體融合與資源共享
第八章  多類型法治節目的全媒體探索實踐
  第一節  法治紀錄片節目的創新實踐
    一、政法題材紀錄片的發展經驗
    二、法治電視紀錄片節目《天網》的故事化敘事
    三、新視頻法治節目《守護解放西》的觀察式紀錄
  第二節  法治專題節目《今日說法》的新媒體破圈
    一、緊追熱點話題的內容選擇
    二、創新形式多樣的融媒體產品

    三、發揮傳統媒體的核心優勢
  第三節  自媒體普法視頻節目的出圈探索
    一、以短視頻樣態建構自媒體普法節目
    二、以生活化表達思辨法理與情理
    三、匹配平台與受眾特性的互動式普法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