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核醫學(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第10版全國高等學校教材)

  • 作者:編者:田梅//石洪成|責編:鄒夢娜//李夢甜
  • 出版社:人民衛生
  • ISBN:9787117368490
  • 出版日期:2024/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25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章節內容分為緒論、基礎篇、臨床診斷篇和臨床治療篇,著重體現核醫學是採用核技術來診斷、治療和研究疾病的一門新興學科。第一至第七章為核醫學基礎知識,這部分內容主要涉及核物理、儀器、藥物、核素示蹤與核醫學顯像技術、體外分析技術、電腦技術在核醫學中的應用及輻射防護。同時,該部分內容中新增核醫學新技術新方法。第八章至第十九章為臨床診斷篇,包括功能測定、放射性核素顯像在各系統疾病診斷臨床應用,重點闡述顯像原理和臨床應用;新增「基於分子影像的多模態精準診斷技術」,凸顯核醫學分子影像在無創、在體可視化疾病精準診斷方面的價值。並新增部分核醫學應用章節,體現該學科在臨床越來越廣泛的診斷作用。另外該版教材將第二十張至第二十五章單獨歸為臨床治療篇,突出核醫學是一門診斷與治療並重的新興學科,在內容上將更新國際上已投入臨床使用的治療放射藥物以及處在臨床前研究中的潛在治療放射藥物。綜上,該版教材在上一版的基礎上細化內容,除舊增新,力求全面精煉、概念準確、層次清晰、重點突出、注重使用。

作者介紹
編者:田梅//石洪成|責編:鄒夢娜//李夢甜

目錄
緒論
  一、核醫學定義、內容
  二、核醫學特點
  三、核醫學發展與現狀
第一篇  基礎篇
第一章  核醫學物理基礎
  第一節  同位素、核素、同質異能素
    一、原子與原子結構
    二、同位素、核素、同質異能素
    三、穩定核素、放射性核素
  第二節  核衰變
    一、核衰變方式
    二、核衰變規律
  第三節  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一、帶電粒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二、光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  核醫學儀器
  第一節  放射性探測儀器的基本原理
    一、放射性探測的基本原理
    二、放射性探測儀器的基本構成和工作原理
    三、γ相機的基本結構
    四、γ相機的顯像原理
  第二節  SPECT與SPECT/CT
    一、SPECT基本結構
    二、SPECT工作原理與顯像特點
    三、SPECT數據採集和斷層圖像重建
    四、SPECT/CT與圖像融合技術
  第三節  PET與PET/CT、PET/MR
    一、PET的顯像原理和基本結構
    二、PET/CT
    三、PET/MR
    四、微型PET及其他小動物核素顯像儀器
  第四節  臟器功能測定儀器
    一、甲狀腺功能測定儀
    二、腎功能測定儀
    三、多功能測定儀
  第五節  放射性計數測量儀器
    一、γ閃爍計數器
    二、放射免疫測量儀器
    三、手持式γ光子探測器
    四、活度計
    五、液體閃爍計數器
    六、表面污染和工作場所劑量監測儀
    七、個人劑量監測儀
  第六節  放射性藥物合成、分裝儀器
    一、正電子藥物合成模塊系統
    二、正電子藥物微型化合成系統
    三、正電子藥物分裝儀
    四、131I自動分裝儀
第三章  放射性藥物

  第一節  放射性藥物性能及類別
    一、放射性藥物基本特性
    二、診斷性放射性藥物
    三、治療性放射性藥物
  第二節  放射性藥物製備及質量控制
    一、放射性藥物標記常用方法
    二、放射性藥物質量控制
  第三節  放射性藥物使用
    一、正確使用
    二、不良反應
    三、不良反應的預防及處理
  第四節  新型放射性藥物臨床轉化
第四章  放射性核素示蹤與核醫學顯像技術
  第一節  放射性核素示蹤技術
    一、放射性核素示蹤基本原理與類型
    二、方法學特點
  第二節  放射性核素顯像
    一、方法學原理與顯像劑定位機制
    二、顯像類型與特點
    三、圖像分析要點
    四、放射性核素顯像的特點
第五章  體外分析
  第一節  體外放射分析
    一、放射免疫分析
    二、免疫放射分析
    三、放射受體分析與受體放射配體結合分析
  第二節  體外非放射分析
    一、?免疫分析
    二、化學發光免疫分析
    三、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
    四、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
  第三節  體外分析實驗室質量管理
    一、過程管理
    二、信息管理
    三、風險管理
  第四節  體外分析實驗室常用管理方法簡介
    一、《核醫學體外分析實驗室管理規範》
    二、《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認可準則》
    三、六西格瑪質量管理
    四、6S管理
  第五節  體外分析檢測項目臨床應用
第六章  電腦技術在核醫學中的應用
  第一節  核醫學設備中的電腦系統
    一、採集工作站和圖像處理工作站
    二、嵌入式電腦系統
    三、數字化顯像設備
  第二節  核醫學圖像處理
    一、圖像重建技術
    二、圖像顯示
    三、圖像處理技術

  第三節  與核醫學相關的醫院數據系統
    一、醫學數字成像和通信
    二、PACS
    三、RIS與HIS
  第四節  輔助診斷技術與人工智慧診療
第七章  輻射安全與防護
  第一節  輻射來源的分類
    一、天然輻射
    二、醫療輻射
    三、其他輻射
  第二節  輻射劑量
    一、照射量
    二、吸收劑量
    三、當量劑量
  第三節  輻射生物學效應
    一、輻射生物學效應作用機制
    二、輻射生物學效應分類
    三、影響輻射生物學效應的因素
  第四節  輻射防護
    一、輻射防護的目的和基本原則
    二、輻射防護的劑量限值
    三、輻射防護措施
  第五節  核醫學輻射防護
    一、核醫學工作場所布局及輻射防護要求
    二、核醫學診療輻射防護要求
    三、工作人員健康監測
    四、放射性廢物處理原則
    五、放射衛生防護的法律法規及政策
第二篇  臨床診斷篇
第八章  核醫學分子影像
  第一節  分子影像與核醫學分子影像
    一、分子影像與核醫學分子影像的概念
    二、核醫學分子影像的特點
    三、核醫學分子影像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核醫學分子影像的應用研究
    一、核醫學分子影像在精準醫學中的支撐作用
    二、核醫學分子影像與新葯創製
    三、核醫學分子影像的常見臨床應用
    四、核醫學分子影像在新型治療方法中的應用
  第三節  核醫學分子影像與影像組學
    一、影像組學的概念
    二、核醫學分子影像在影像組學的應用
  第四節  基於分子影像的相關多模態精準診斷技術
    一、MR成像技術
    二、光學成像技術
    三、超聲成像
    四、「透明病理」
第九章  腫瘤顯像
  第一節  腫瘤代謝PET/CT顯像
    一、糖代謝顯像

    二、其他代謝顯像
  第二節  免疫PET/CT腫瘤顯像
    一、PSMAPET/CT顯像
    二、生長抑素受體PET/CT顯像
    三、FAPIPET/CT顯像
    四、其他顯像
  第三節  SPECT/CT腫瘤顯像
    一、99mTc-MIBI顯像
    二、前哨淋巴結顯像
    三、整合素受體顯像
  第四節  腫瘤顯像臨床應用
    一、鑒別診斷與臨床分期
    二、療效評估和預后
第十章  心血管系統
  第一節  心肌灌注顯像
    一、原理與顯像劑
    二、顯像方法
    三、圖像分析
    四、臨床應用
    五、心肌灌注顯像與相關診斷技術的比較
  第二節  心肌代謝顯像與存活心肌評估
    一、原理與方法
    二、圖像分析
    三、臨床應用
  第三節  心血池顯像
    一、原理與方法
    二、圖像分析與臨床應用
  第四節  心臟神經受體顯像
    一、原理與顯像劑
    二、顯像方法和圖像分析
    三、臨床應用
  第五節  心臟澱粉樣變顯像
    一、原理與顯像劑
    二、顯像方法和圖像分析
    三、臨床應用
第十一章  神經精神系統
  第一節  常用顯像方法和原理
    一、腦血流灌注顯像
    二、腦代謝顯像
    三、腦受體顯像
    四、腦血管和血腦屏障功能顯像
    五、腦脊液間隙顯像
  第二節  臨床應用
    一、腦血管疾病
    二、癲癇
    三、阿爾茨海默病
    四、帕金森病
    五、腦積水、腦脊液漏、腦脊液分流術后療效觀察
    六、腦功能研究
    七、其他

  第三節  與相關影像學的比較
第十二章  骨骼系統
  第一節  骨顯像的原理、方法及圖像分析
    一、原理
    二、顯像劑
    三、顯像方法
    四、圖像分析
  第二節  骨顯像的臨床應用
    一、轉移性骨腫瘤
    二、原發性骨腫瘤
    三、代謝性骨病
    四、骨感染性疾病
    五、骨缺血性疾病
    六、骨創傷
    七、骨關節疾病
    八、骨顯像與相關影像學檢查的比較
  第三節  骨密度的測定
    一、原理與方法
    二、影響因素和診斷標準
    三、臨床應用
第十三章  內分泌系統
  第一節  甲狀腺功能測定
  第二節  甲狀腺顯像
    一、甲狀腺靜態顯像
    二、甲狀腺腫瘤陽性顯像
    三、甲狀腺腫瘤的18F-FDGPET/CT顯像
    四、甲狀腺顯像的臨床應用
    五、甲狀腺顯像相關技術的比較
  第三節  甲狀旁腺顯像
    一、顯像劑和顯像原理
    二、顯像方法
    三、圖像分析
    四、適應證
    五、臨床應用
  第四節  腎上腺顯像
    一、腎上腺髓質顯像
    二、腎上腺皮質顯像
第十四章  泌尿系統
  第一節  腎動態顯像
    一、原理與方法
    二、圖像分析
    三、臨床應用
  第二節  腎靜態顯像
    一、原理與方法
    二、圖像分析
    三、臨床應用
  第三節  膀胱輸尿管反流顯像
    一、原理與方法
    二、圖像分析
    三、臨床應用

第十五章  消化系統
  第一節  放射性核素肝膽動態顯像
    一、原理與方法
    二、影像分析
    三、臨床應用
  第二節  消化道出血顯像
    一、原理與方法
    二、影像分析
    三、臨床應用
  第三節  異位胃黏膜顯像
    一、梅克爾憩室顯像
    二、Barrett食管顯像
  第四節  消化道動力學測定
    一、食管通過顯像
    二、胃食管反流顯像
    三、胃排空顯像
    四、十二指腸胃反流顯像
    五、小腸通過顯像
    六、99mTc-GSA肝功能評價
  第五節  唾液腺顯像
    一、原理與方法
    二、影像分析
    三、臨床應用
  第六節  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顯像
  第七節  呼氣試驗
    一、13C或14C-尿素呼氣試驗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
    二、14C-氨基比林呼氣試驗評價肝功能
第十六章  呼吸系統
  第一節  肺灌注與通氣功能顯像
    一、肺灌注顯像原理與方法
    二、肺通氣顯像原理與方法
  第二節  臨床應用
    一、肺栓塞的診斷與療效評價
    二、肺減容手術前後肺功能評價與預測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
  第三節  下肢深靜脈顯像
    一、顯像原理
    二、顯像方法
    三、圖像分析
    四、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診斷
  第四節  與其他影像學檢查的比較
    一、超聲心動圖
    二、胸部X射線平片
    三、CT肺血管造影
    四、磁共振肺血管造影
    五、肺動脈造影檢查
第十七章  造血與淋巴系統
  第一節  骨髓顯像
    一、原理與顯像劑
    二、顯像方法

    三、影像分析
    四、臨床應用
  第二節  脾顯像
    一、原理與顯像劑
    二、顯像方法
    三、影像分析
    四、臨床應用
  第三節  淋巴顯像
    一、原理與顯像劑
    二、顯像方法
    三、影像分析
    四、臨床應用
第十八章  炎症顯像
  第一節  18F-FDG炎症顯像
    一、原理與方法
    二、臨床應用
  第二節  其他炎症顯像
    一、67Ga顯像
    二、放射性核素標記白細胞顯像
    三、其他顯像方法
第十九章  兒科核醫學
  第一節  兒科核醫學檢查特點
    一、兒科核醫學檢查的特殊要求
    二、放射性藥物的應用
  第二節  常見兒科疾病的核醫學診斷應用
    一、骨骼系統
    二、泌尿系統
    三、消化系統
    四、內分泌系統
    五、神經系統
    六、循環系統
    七、呼吸系統
    八、造血與淋巴系統
    九、腫瘤與炎症
第三篇  臨床治療篇
第二十章  放射性核素治療概論
  第一節  放射性核素治療的原理與特點
    一、放射性核素治療的原理
    二、放射性核素治療的特點
  第二節  常用的治療用放射性核素及藥物
    一、治療性放射性藥物的設計
    二、選擇或評價治療用放射性核素的主要指標
    三、常用治療用放射性核素及其特點
    四、臨床治療性放射性藥物
    五、治療劑量估算與輻射評估
  第三節  放射性核素治療進展
  第四節  患者管理
第二十一章  131I治療甲狀腺疾病
  第一節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一、病因、分類和臨床表現

    二、診斷與鑒別診斷
    三、常見併發症
    四、甲亢治療方法的選擇
  第二節  131I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一、131I治療甲亢的原理、目標、適應證和禁忌證
    二、治療前準備
    三、治療劑量的確定與修正
    四、給藥方法及注意事項
    五、131I治療后早期治療反應及處理
    六、131I治療后的隨訪
    七、特殊情況處理
  第三節  131I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
    一、甲狀腺癌的流行病學與分化型甲狀腺癌
    二、DTC的初始手術治療與術後分期、危險度分層及動態風險評估
    三、分化型甲狀腺癌131I治療的臨床意義
    四、分化型甲狀腺癌131I治療的適應證與禁忌證
    五、131I治療前準備
    六、131I治療方法
    七、隨訪及療效評價
    八、促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
    九、131I難治性分化型甲狀腺癌的治療
    十、核素治療病房管理與輻射防護措施
第二十二章  放射性核素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
  第一節  常用放射性藥物
    一、原理
    二、放射性藥物
  第二節  臨床應用
    一、適應證和禁忌證
    二、治療前準備及注意事項
    三、治療方法
    四、療效的評價標準和隨訪觀察指標
    五、療效觀察及影響療效的因素
    六、不良反應
    七、重複治療指征
  第三節  惡性腫瘤骨轉移的臨床綜合治療
第二十三章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
  第一節  治療原理與植入技術
    一、放射性粒子的特性
    二、治療原理
    三、治療技術
    四、放射防護與注意事項
  第二節  臨床應用
    一、治療前列腺癌
    二、治療非小細胞肺癌
    三、治療胰腺癌
    四、治療頭頸部腫瘤
第二十四章  其他放射性核素治療
  第一節  ?受體放射性核素治療
    一、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診療一體化
    二、前列腺癌的診療一體化

    三、其他診療一體化藥物治療
    四、其他治療用放射性核素
  第二節  放射性核素敷貼治療
    一、原理
    二、β粒子敷貼器
    三、適應證
    四、禁忌證
    五、治療方法
    六、臨床應用
    七、注意事項
  第三節  放射性核素介入治療
    一、釔-90?90Y?微球肝臟腫瘤治療
    二、血管內放射性支架介入治療
  第四節  放射免疫治療
    一、原理
    二、適應證
    三、禁忌證
    四、優勢及發展前景
  第五節  基因靶向治療
    一、放射性反義治療
    二、基因轉染介導核素治療
  第六節  硼中子俘獲治療及重離子治療
    一、硼中子俘獲治療
    二、重離子治療
  第七節  131I-MIBG治療
    一、131I-MIBG及其治療原理
    二、適應證與禁忌證
    三、臨床應用
  第八節  放射性核素示蹤幹細胞治療應用
    一、神經系統疾病
    二、心血管疾病
第二十五章  兒科疾病的核素治療
  第一節  兒童甲狀腺疾病131I治療
    一、131I治療兒童Graves病
    二、131I治療兒童非毒性甲狀腺腫
    三、131I治療兒童分化型甲狀腺癌
  第二節  腎上腺素能腫瘤131I-MIBG治療
    一、適應證與禁忌證
    二、方法
    三、注意事項與隨訪
  第三節  放射性核素敷貼治療
    一、適應證與禁忌證
    二、方法
    三、注意事項與隨訪
推薦閱讀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