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先秦史札記(上下)/呂思勉著作精選

  • 作者:呂思勉|責編:喬穎叢
  • 出版社:上海古籍
  • ISBN:9787573213891
  • 出版日期:2024/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797
人民幣:RMB 11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呂思勉先生的讀史札記,向來為學術界所推重;他一生所撰的札記,總數不下一百多萬,多數系後人根據其筆記和論著整理而成,內容博大、論述嚴謹,體現其歷史研究的廣闊視野。其內容立足於史料辨析和史事考證,同時具有宏觀研討的宗旨,即不僅取得歷史考據的豐碩成果,而且在考據之中也映射出精深的史識,成為歷來史家讀史札記之書中別具一格的佳作,充分顯示了呂先生的治史門徑、學術功力、考證成果和史學見識。本書收錄了呂先生先秦史相關的札記。

作者介紹
呂思勉|責編:喬穎叢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人,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出身於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家貧,12歲以後在父母師友的指導下研讀史書。16歲自學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後在蘇州東吳大學、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專修科等校任教,學生中有後來成為文史大家的錢穆、趙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華大學國文系、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戰期間,歸鄉閉戶著書。抗戰勝利后,重返光華大學。1949年後,任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作為我國現代史學家,呂思勉先生知識淵博,學術造詣高,與陳垣、陳寅恪、錢穆並稱為「史學四大家」。他在中國通史、斷代史和各種專史領域都做出了獨到的貢獻,其史學專著《中國通史》、《白話本國史》、《中國近代史》等,均為後人的學習研究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目錄
前言
《燕石札記》自序
〔一〕盤古考
〔二〕古史紀年考
〔三〕古史時地略說上
〔四〕古史時地略說下
〔五〕緯書之三皇說
〔六〕儒家之三皇五帝說
〔七〕伏羲考
〔八〕華胥氏
〔九〕有巢燧人考
〔一?〕神農與炎帝、大庭
〔一一〕炎黃之爭考
〔一二〕少昊考
〔一三〕女媧與共工
〔一四〕帝堯居陶
〔一五〕囚堯城辨
〔一六〕丹朱傲辨
〔一七〕禪讓說平議
〔一八〕共工、禹治水
〔一九〕唐虞之際二十有二人
〔二?〕唐、虞、夏都邑一
〔二一〕唐、虞、夏都邑二
〔二二〕唐、虞、夏都邑三
〔二三〕唐、虞、夏都邑四
〔二四〕夏都考
〔二五〕有扈考
〔二六〕太康失國與少康中興
〔二七〕越之姓
〔二八〕匈奴為夏后氏苗裔
〔二九〕說商
〔三?〕自契至於成湯八遷考
〔三一〕釋亳
〔三二〕湯弱密須氏
〔三三〕論湯放桀地域考
〔三四〕湯冢
〔三五〕伊尹生於空桑
〔三六〕惟尹躬天見於西邑夏解
〔三七〕盤庚五遷
〔三八〕殷兄弟相及
〔三九〕周先世世系
〔四?〕公劉
〔四一〕畢郢
〔四二〕三恪解
〔四三〕武成取二三策
〔四四〕太公為西方人
〔四五〕惟周公誕保文武受命惟七年
〔四六〕衛伯
〔四七〕江漢、常武
〔四八〕西周皆都豐鎬

〔四九〕周失西畿之年
〔五?〕齊桓公存三亡國
〔五一〕長狄考
〔五二〕鬼方考
〔五三〕山戎考
〔五四〕山戎考續篇
〔五五〕赤狄、白狄考
〔五六〕以畜喻君
〔五七〕余祭之死
〔五八〕楚之四國
〔五九〕三王五霸
〔六?〕中山
〔六一〕皇帝說探源
〔六二〕管子論王霸
〔六三〕中國未經遊牧之世
〔六四〕農業始於女子
〔六五〕論古代工業
〔六六〕古代商業情形
〔六七〕讀馬爾薩斯人口論
〔六八〕管子輕重一
〔六九〕管子輕重二
〔七?〕管子輕重三
〔七一〕管子輕重四
〔七二〕讀商君書
〔七三〕買田宅、請田宅
〔七四〕買道而葬
〔七五〕古振貸一
〔七六〕古振貸二
〔七七〕古振貸三
〔七八〕古振貸四
〔七九〕古振貸五
〔八?〕古振貸六
〔八一〕母財
〔八二〕釋官
〔八三〕三公、四輔、五官、六官、冢宰
〔八四〕周官五史
〔八五〕毀譽褒貶
〔八六〕守藏室之史
〔八七〕左右史
〔八八〕夫人選老大夫為傅
〔八九〕以夷隸守王門
〔九?〕車服
〔九一〕篡立者諸侯既與之會則不復討
〔九二〕釋「興滅國,繼絕世」
〔九三〕古者君臣之義上
〔九四〕古者君臣之義下
〔九五〕君臣朋友
〔九六〕朋友之道
〔九七〕立君以法誅獨夫以眾
〔九八〕內亂不與焉,外患弗辟也

〔九九〕尊王與民貴之義相成
〔一??〕布衣死節
〔一?一〕荊軻燕丹
〔一?二〕民與政相關之切
〔一?三〕民各有心
〔一?四〕韓起辭玉
〔一?五〕封地大小
〔一?六〕巡守朝聘
〔一?七〕霸國貢賦
〔一?八〕五侯九伯
〔一?九〕姬姓日也,異姓月也
〔一一?〕屬人
〔一一一〕古人不重生日
〔一一二〕古人周歲增年
〔一一三〕合男女頒爵位必當年德義
〔一一四〕娶于異姓所以附遠厚別義
〔一一五〕昏年考
〔一一六〕釋夫婦
〔一一七〕原妾
〔一一八〕飲食進化之序
〔一一九〕古代貴族飲食之侈
〔一二?〕原酒
〔一二一〕衣服之法
〔一二二〕諒闇
〔一二三〕冰鑒
〔一二四〕墳墓
〔一二五〕桐棺三寸非禹制
〔一二六〕墓祭
〔一二七〕死於兵者不入兆域
〔一二八〕厚葬
〔一二九〕殉葬
〔一三?〕蚩尤作兵
〔一三一〕三革
〔一三二〕宋襄公
〔一三三〕六國之兵
〔一三四〕女子從軍
〔一三五〕守險
〔一三六〕交綏
〔一三七〕國士
〔一三八〕致師
〔一三九〕古師行多侵掠
〔一四?〕兵食
〔一四一〕古水戰
〔一四二〕丘甲
〔一四三〕軍與師
〔一四四〕五兵
〔一四五〕私屬
〔一四六〕教士
〔一四七〕原兵
〔一四八〕軍志

〔一四九〕騎射
〔一五?〕象魏
〔一五一〕五刑之屬三千
〔一五二〕象刑
〔一五三〕投畀豺虎
〔一五四〕九刑
〔一五五〕鄭人鑄刑書上
〔一五六〕鄭人鑄刑書中
〔一五七〕鄭人鑄刑書下
〔一五八〕戮屍
〔一五九〕轘
〔一六?〕婦人無刑
〔一六一〕贖刑
〔一六二〕圜土即謫作
〔一六三〕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一六四〕救父殺夫,助夫殺父
〔一六五〕父為子隱,子為父隱
〔一六六〕比伍相及
〔一六七〕與于青之賞必及於其罰
〔一六八〕命夫命婦不躬坐獄訟
〔一六九〕獄之遲速
〔一七?〕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瞍殺人
〔一七一〕毋赦
〔一七二〕以吏為師
〔一七三〕復仇
〔一七四〕決鬥復仇
〔一七五〕斷獄重情
〔一七六〕龜茲刑法與中國類
〔一七七〕扶桑國法
〔一七八〕地平線
〔一七九〕地圖
〔一八?〕五嶽
〔一八一〕弱水、黑水
〔一八二〕歸虛
〔一八三〕涇洛諸戎
〔一八四〕微盧彭濮考
〔一八五〕古匈奴居地
〔一八六〕發、北發
〔一八七〕越裳
〔一八八〕揚越
〔一八九〕大九州考
〔一九?〕南交
〔一九一〕嵎夷即倭夷說
〔一九二〕天地之化百物之產
〔一九三〕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義
〔一九四〕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一九五〕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一九六〕往者不悔,來者不豫
〔一九七〕釋仁
〔一九八〕釋因

〔一九九〕釋大順
〔二??〕釋「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二?一〕釋「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二?二〕一貫與致一
〔二?三〕中和
〔二?四〕無為
〔二?五〕竭力
〔二?六〕釋「指窮於為」
〔二?七〕釋大略
〔二?八〕釋知之極
〔二?九〕命訓
〔二一?〕天志與明鬼
〔二一一〕戒殺
〔二一二〕形法家
〔二一三〕鬼谷先生
〔二一四〕金粟生死
〔二一五〕補損以知足
〔二一六〕禮運、禮器
〔二一七〕殷因於夏周因於殷
〔二一八〕天生時而地生財
〔二一九〕孟施捨似曾子,北宮黝似子夏
〔二二?〕曾子大孝
〔二二一〕子張
〔二二二〕忠欲
〔二二三〕辭色
〔二二四〕知力
〔二二五〕哀樂禍福
〔二二六〕賊人者必自賊
〔二二七〕參天兩地
〔二二八〕聖人之大寶曰位
〔二二九〕心學之原
〔二三?〕楊朱之政治學說
〔二三一〕名他人之學
〔二三二〕古學制
〔二三三〕古哲學之傳
〔二三四〕宦
〔二三五〕富教
〔二三六〕六藝
〔二三七〕原易
〔二三八〕易大義
〔二三九〕論今文易
〔二四?〕左氏不傳春秋上
〔二四一〕左氏不傳春秋中
〔二四二〕左氏不傳春秋下
〔二四三〕左國異同
〔二四四〕讀楚辭
〔二四五〕讀山海經偶記
〔二四六〕諺為俗語
〔二四七〕洪範庶民惟星解
〔二四八〕作洪範之年

〔二四九〕禮記表記
〔二五?〕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解
〔二五一〕龍
〔二五二〕帝
〔二五三〕磌然
〔二五四〕稽古同天
〔二五五〕獵較
〔二五六〕上國
〔二五七〕女稱君亦稱君子
〔二五八〕札
〔二五九〕易抱龜南面
〔二六?〕三兆三易
〔二六一〕史記日者龜策列傳
〔二六二〕神嗜飲食
〔二六三〕神仙家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