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聚落遺產保護研究(以雄安新區白洋淀為例)(精)/中國城鄉可持續建設文庫

  • 作者:賀鼎|責編:趙萌|總主編:孟建民//李保峰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 ISBN:9787577209371
  • 出版日期:2024/06/01
  • 裝幀:精裝
  • 頁數:157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聚落遺產包括歷史城鎮、歷史村落等人類生活聚居地。不同於「紀念物」,聚落遺產是不斷生長變化的活態遺產類型,是文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和串聯其他各類遺產的結構性遺產資源。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白洋淀地區以其獨特的水環境為基礎,在水利營建、軍事活動、移民屯墾等多重歷史因素影響下形成了數量眾多、類型豐富、價值突出的淀泊聚落遺產。在長時段的人水互動之下,聚落建成區與周邊水域、台田、堤壩、溝渠等環境要素共同構成了類型豐富、形態各異的白洋淀聚落文化景觀。筆者在收集、耙梳白洋淀歷史圖檔、文獻志書等的基礎上,結合遙感影像數據和現場實地調研,對白洋淀聚落歷史演變、景觀結構、聚落格局與形態類型進行系統分析。在此基礎上,本書歸納聚落遺產要素和價值內涵,構建聚落遺產定量評估技術體系,並提出相應保護策略。本研究聚焦學術界較少關注的中國北方淀泊聚落,建構水相關聚落遺產評估與保護技術體系,為雄安新區建設過程中聚落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作者介紹
賀鼎|責編:趙萌|總主編:孟建民//李保峰
    賀鼎,2011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同年免試進入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系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清華大學教授、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清控人居遺產研究院院長張傑。2017年獲得清華大學博士學位,同年獲得北京市優秀畢業生、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博士論文獲得清華大學校級優秀論文一等獎。2015-2016年赴哈佛大學人類學系訪學,師從哈佛大學教授、美國國家藝術科學院院士、前歐洲人類學協會主席邁克爾·赫茲菲爾德(Michael Herzfeld)。現為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講師,從事遺產保護與規劃設計方面的研究、教學工作。

目錄
1  緒論
  1.1  學術史中的聚落遺產保護研究
  1.2  北方澤國:被忽視的聚落對象
  1.3  白洋淀:傳統水管理與聚落營建的典型區域
  1.4  窪淀聚落遺產的歷史經驗與啟示
  1.5  本書的安排
2  白洋淀人水關係與聚落時空演變
  2.1  宋代以前:早期防禦型城市體系
  2.2  宋元時期:塘濼防線與聚落體系
  2.3  明清時期:京畿水利聚落體系
  2.4  聚落演變過程和人水互動機制
3  白洋淀聚落景觀結構與空間分佈
  3.1  聚落景觀的總體空間結構
  3.2  地形地貌與聚落空間分佈
  3.3  聚落高程與規模特徵
4  白洋淀城鄉聚落格局與影響因素
  4.1  城市聚落的城郭、格局與水系
  4.2  鄉村聚落的形態類型與街巷格局
  4.3  影響因素:人水互動的視角
5  白洋淀聚落遺產構成要素
  5.1  自然環境與產業景觀
  5.2  居住遺址、古建築與傳統聚落
  5.3  水利、航運與行宮遺址
  5.4  其他構成要素
6  白洋淀聚落遺產價值評估體系
  6.1  白洋淀聚落遺產價值內涵
  6.2  白洋淀聚落遺產價值評估指標與樣本的選取
  6.3  白洋淀聚落遺產價值評估方法
7  白洋淀聚落遺產保護策略
  7.1  區域層面保護策略:類型體系、遺產廊道與生態環境
  7.2  聚落層面保護策略:環境與格局
  7.3  單體層面保護策略:民居建築
8  展望
  8.1  傳統營建智慧與營造技藝的傳承
  8.2  藍綠空間的系統性營造
  8.3  遺產網路的整體性構建
參考文獻
附錄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