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可再生能源制氫發展現狀與路徑研究報告(2024)

  • 作者:中能建氫能源有限公司|責編:姜靜//丁楠
  • 出版社:中國經濟
  • ISBN:9787513679862
  • 出版日期:2024/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85
人民幣:RMB 2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深入、系統的視角,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的最新進展、面臨挑戰以及未來發展路徑。本書不僅是對當前可再生能源制氫領域的一次系統梳理,更是對未來發展趨勢的一次深刻洞察。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力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廣泛借鑒了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深入剖析了可再生能源制氫的基本原理、技術路線以及關鍵設備,詳細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制氫在工業、交通、建築等領域的應用前景,並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制氫相關政策保障建議。任何一項技術的發展都伴隨著挑戰與機遇,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可再生能源制氫的發展仍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在技術研發、成本降低、基礎設施建設、商業化應用等方面都需要不斷探索與創新。當前,中國能建緊緊圍繞「創新、綠色、數智、融合」核心發展理念,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新能源、綜合儲能、一體化氫能、綠色先進材料等領域的專業化整合工作,全力打造具有能建特色的新質生產力。在氫能方面,中國能建成立了氫能公司,開展了吉林松原、內蒙古通遼、河北石家莊、遼寧朝陽、甘肅張掖等地風光儲一體化項目投資建設,並在蘭州新區規劃建設了「一基地三中心」功能的綜合型氫能園區,堅定不移地將一體化氫能產業作為中國能建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點,舉全集團之力鞏固氫能核心產業優勢。展望未來,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加速推進和氫能產業的快速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將為構建清潔、低碳、可持續的能源系統作出重要貢獻。本書能夠成為廣大讀者了解可再生能源制氫的窗口,也期待更多的有志之士能夠加入這一偉大的事業,共同推動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作者介紹
中能建氫能源有限公司|責編:姜靜//丁楠
    中能建氫能源有限公司(簡稱「氫能公司」)是中國能建的全資子公司。氫能公司的成立是中國能建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所作出的戰略舉措,是立足「30·60」系統解決方案「一個中心」和氫能儲能「兩個支撐點」的必然選擇。作為中國能建氫能源全產業鏈和一體化發展的平台公司,氫能公司是中國能建氫能業務投建營一體化平台、產業平台、技術研發平台和技術應用平台,也是中國能建境內外氫能源相關產業投資和資本運營的實施主體,業務覆蓋氫能制、儲、運、加、用、研等全產業鏈各個環節,業務涉及可再生能源制氫、氫能技術開發及新能源技術研發、氫氣儲運、氫燃料電池、氫能高端裝備製造、氫能綜合利用、氫能應用場景開發、綜合加能站、氫能產業園區、綜合能源運用(氫能小鎮)、大型綠氫基地、氫燃料電池車、氫動力船舶、氫能發電、氫能冶金、建築供熱等多個領域,2022年獲評國家發展改革委氫能產業促進會「中國氫能產業最具影響力企業」稱號。氫能公司牽頭組建中能建氫能研究院,以國家氫能戰略指引為導向、氫能產業科技前沿為引領、氫能行業發展痛點堵點需求為抓手,全力推進全鏈條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助力傳統能源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是氨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產業孵化平台,是高素質人才的聚集地和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平台。中能建氫能研究院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形成了一系列獨立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標準、科技獎項、工程獎項、高端科技創新人才等核心資產,加速將氫能產業打造成為引領中國能建新能源產業再升級、推動「再造一個高質量發展新能建」的新引擎。

目錄
第1章  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是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必然要求
  1.1  氫能是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有力支撐
  1.2  可再生能源制氫是氫能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必由之路
  1.3  綠氫是建設高比例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的重要支撐
第2章  可再生能源制氫產業政策與技術發展現狀
  2.1  國內外可再生能源制氫政策進展
    2.1.1  國際可再生能源制氫產業政策
    2.1.2  我國國家層面可再生能源制氫政策
    2.1.3  我國地方層面可再生能源制氫政策
  2.2  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發展現狀
    2.2.1  鹼性電解水制氫
    2.2.2  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
    2.2.3  高溫固體氧化物電解水制氫
    2.2.4  其他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
  2.3  國內外主要綠氫項目實施進展
    2.3.1  國內規模化綠氫示範項目加速擴張
    2.3.2  國內風光氫氨醇模式逐步起量
    2.3.3  國際綠氫項目邁入實質發展階段
  2.4  可再生能源制氫的商業模式
    2.4.1  風電制氫
    2.4.2  光伏制氫
第3章  當前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面臨的主要挑戰和障礙
  3.1  綠氫生產成本仍然較高
  3.2  綠氫製備技術有待提升及工程驗證
  3.3  綠氫消納技術及應用場景尚需豐富
  3.4  綠氫生產與消費空間分佈不匹配
  3.5  現有體制機制及標準與綠氫產業體系不匹配
    3.5.1  體制機制
    3.5.2  標準建設
第4章  未來我國可再生能源制氫潛力、市場供需分析
  4.1  區域潛力
  4.2  產量預測
  4.3  需求預測
    4.3.1  工業部門
    4.3.2  交通部門
    4.3.3  建築部門
    4.3.4  能源部門
    4.3.5  氫能需求總量及結構展望
第5章  推動可再生能源制氫可持續發展的重點任務和路徑
  5.1  三管齊下推動綠氫生產成本大幅下降
    5.1.1  技術裝備創新
    5.1.2  體制機制創新
    5.1.3  商業模式創新
  5.2  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
    5.2.1  綠氫就地轉化化工產品
    5.2.2  發展綠色氫基高密度燃料
    5.2.3  氫氨中長時儲能為電力系統運行提升可靠性
  5.3  建設基礎設施,化解時空錯配矛盾
  5.4  開展離網型可再生能源制氫及下游柔性生產一體化示範
    5.4.1  離網型可再生能源制氫

    5.4.2  氫下游柔性生產
第6章  有關保障政策建議
  6.1  在全國層面構建可再生能源制氫支持政策體系
  6.2  推動可再生能源制氫關鍵技術攻關和標準體系完善
  6.3  鼓勵各地區制定可再生能源制氫財稅激勵政策
  6.4  推動具備條件的地區創新可再生能源制氫管理機制
第7章  中國能建的氫能實踐
  7.1  布局氫能產業版圖,推動氫能全產業鏈協同發展
    7.1.1  全力打造「四大平台」
    7.1.2  全面開展氫能全產業鏈布局
  7.2  推進重點項目,提供氫能區域發展的能建方案
    7.2.1  中能建松原氫能產業園(綠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
    7.2.2  中能建蘭州新區氫能產業園制儲加用氫及配套光伏項目
    7.2.3  中能建石家莊鹿泉區氫能產業四網融合示範項目
    7.2.4  中能建內蒙古赤峰市綠色風光氫氨一體化項目
  7.3  科技創新賦能,打造氫能產業創新技術的策源地
    7.3.1  綜合科研體系
    7.3.2  主要科研成果
  7.4  成就氫鏈百業,攜手氫能夥伴合作共贏
  7.5  打造「能建名片」,引領行業智創美好未來
附錄
  附錄1  我國各省(區、市)可再生能源制氫發展相關政策一覽
  附錄2  我國氫能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文件選錄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