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口腔臨床免疫學

  • 作者:編者:陳萬濤|責編:陳慧//劉紅霞
  • 出版社:人民衛生
  • ISBN:9787117370493
  • 出版日期:2024/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39
人民幣:RMB 1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主要介紹口腔免疫學領域,根據近年來國內外免疫學及口腔免疫學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的最新成果編寫而成。編寫內容循序漸進,分別為口腔免疫學基礎知識,口腔及口腔頜面部常見的免疫反應性疾病的免疫機制及特點,病毒免疫和基因工程抗體,口腔主要免疫系統和特點,口腔腫瘤免疫和免疫治療,黏膜免疫和免疫調節,免疫檢查點和免疫治療等前沿內容。編寫內容層次分明,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內容豐富全面、重點突出、參考性強。本書各章內容既前後貫通,也獨立成章,體現理論結合實際、內容翔實、圖文並茂的編寫理念。為配合《口腔臨床免疫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同時配套編寫並出版了《口腔臨床免疫學實驗技術》,集免疫學理論、實驗技術和臨床應用為一體。

作者介紹
編者:陳萬濤|責編:陳慧//劉紅霞

目錄
第一章  口腔臨床免疫學概論
  第一節  免疫和免疫學的基本概念
    一、免疫與免疫學
    二、免疫系統的組成及免疫應答類型
    三、免疫系統的功能
  第二節  口腔臨床免疫學概述
    一、口腔免疫
    二、口腔免疫的特點
    三、內容設置
第二章  抗原
  第一節  抗原的定義和分類
    一、抗原的定義及性質
    二、抗原的分類
  第二節  抗原表位、表位分析和免疫原性
    一、抗原的兩大特性
    二、抗原表位及其分析測定
    三、免疫原性
  第三節  佐劑、絲裂原和超抗原
    一、免疫佐劑
    二、絲裂原
    三、超抗原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第一節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結構
    一、四?鏈結構
    二、其他成分
  第二節  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特點
    一、免疫球蛋白的類型
    二、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第四章  補體系統
  第一節  概述
    一、補體的定義
    二、補體的命名
    三、補體的理化性狀
    四、補體系統的分類
  第二節  補體的激活和基因調控
    一、補體的激活途徑
    二、補體的調控
  第三節  補體系統的生物學功能
    一、細胞毒作用
    二、調理作用
    三、引起炎症反應
    四、清除免疫複合物
    五、參與免疫應答的誘導
    六、參與免疫效應細胞的增殖分化
    七、清除凋亡細胞
  第四節  補體受體和生物功能
    一、C1q受體
    二、Ⅰ型補體受體
    三、Ⅱ型補體受體
    四、Ⅲ型補體受體

    五、Ⅳ型補體受體
    六、Ⅴ型補體受體
  第五節  補體系統與疾病
    一、補體系統缺陷導致的疾病
    二、補體系統與口腔疾病
第五章  免疫器官和組織結構
  第一節  中樞免疫器官
    一、胸腺
    二、骨髓
  第二節  周圍免疫器官
    一、脾臟
    二、淋巴結
    三、黏膜相關淋巴組織
  第三節  淋巴細胞的再循環和歸巢
    一、淋巴細胞再循環
    二、淋巴細胞歸巢
第六章  免疫細胞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T細胞
    一、T細胞表面分子
    二、T細胞發育與轉化
    三、T細胞亞群及功能
  第三節  B細胞
    一、概述
    二、B細胞的分化成熟
    三、B細胞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四、B細胞的分類和功能
  第四節  固有免疫細胞
第七章  T細胞和B細胞表面分子
  第一節  T細胞表面分子和功能
    一、TCR-CD3複合物
    二、CD4和CD8分子
    三、共刺激分子
    四、絲裂原受體和其他表面分子
  第二節  B細胞表面分子和功能
    一、BCR- Igα/Igβ複合物
    二、B細胞共受體
    三、共刺激分子
    四、絲裂原受體和其他表面分子
  第三節  T細胞和B細胞受體重排
    一、B細胞受體的基因結構及其重排
    二、受體多樣性產生的機制
第八章  細胞因子及其受體
  第一節  細胞因子的特性和分類
    一、細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二、細胞因子的分類
  第二節  細胞因子的生物學功能
    一、參與免疫調節
    二、抗感染
    三、刺激骨髓造血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化學藥物誘導SD大鼠舌鱗癌動物模型的建立和表型特點
  第三節  舌鱗癌SD大鼠的免疫功能特徵
  第四節  「參陽」方對SD大鼠舌鱗癌模型的治療效果

    四、其他功能
  第三節  細胞因子受體及其信號轉導
    一、細胞因子受體的分類
    二、細胞因子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
  第四節  細胞因子與疾病
第九章  人類白細胞抗原複合體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人類HLA複合體結構和功能
    一、HLA複合體定位及結構
    二、HLA複合體基因分型
    三、HLA分子的分佈、結構及功能特點
    四、HLA分子的主要功能
  第三節  HLA與醫學
    一、HLA與器官移植
    二、HLA抗原表達異常與疾病的關係
    三、HLA與疾病的關聯
    四、HLA與法醫學
第十章  抗原的加工和呈遞
  第一節  抗原呈遞細胞
    一、專職抗原呈遞細胞
    二、非專職抗原呈遞細胞
    三、靶細胞
  第二節  抗原的加工與呈遞
    一、內體-溶?體途徑(MHC Ⅱ類分子途徑)
    二、MHC Ⅰ類分子途徑
    三、非經典抗原加工呈遞途徑(交叉呈遞)
    四、脂類抗原的CD1分子呈遞途徑
第十一章  適應性免疫應答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T細胞活化與細胞免疫應答
    一、T細胞對抗原的識別
    二、T細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三、效應T細胞的免疫應答
  第三節  B細胞活化與體液免疫應答
    一、B細胞對胸腺依賴性抗原的免疫應答
    二、B細胞對胸腺非依賴性抗原的免疫應答
    三、體液免疫應答
第十二章  免疫耐受
  第一節  免疫耐受的定義和分類
    一、按免疫耐受形成的特點分類
    二、按免疫耐受發生的部位分類
    三、其他分類
  第二節  免疫耐受的影響因素
    一、抗原因素
    二、機體因素
  第三節  免疫耐受產生的機制
    一、免疫耐受的細胞學基礎
    二、免疫耐受形成的機制
    三、免疫耐受機制研究進展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及應答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固有免疫細胞
    一、吞噬細胞
    二、樹突狀細胞
    三、自然殺傷細胞
    四、自然殺傷T細胞
    五、γδT細胞
    六、非特異性免疫B細胞
    七、固有淋巴樣細胞
    八、其他固有免疫細胞
  第三節  固有免疫分子
    一、補體
    二、溶菌?
    三、防禦素
    四、細胞因子
    五、胞內殺菌物質
    六、Toll樣受體及其信號轉導
    七、NOD樣受體及其信號轉導
    八、視黃酸誘導基因樣受體及其信號轉導
  第四節  固有免疫對適應性免疫的影響
第十四章  免疫調節
  第一節  免疫分子與免疫調節
    一、免疫細胞激活信號轉導的調控
    二、免疫細胞抑制性受體及其反饋調節
    三、獨特型-抗獨特型網路的分子平衡調節機制
  第二節  免疫細胞與免疫調節
    一、CD4+調節性T細胞
    二、CD8+調節性T細胞
    三、其他免疫細胞的調節作用
    四、Th1和Th2細胞亞群之間的相互抑制性調節
    五、活化誘導的細胞死亡對免疫應答的負反饋調節
  第三節  神經內分泌系統與免疫調節
    一、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網路的物質基礎
    二、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和調節
  第四節  幹細胞與免疫調節
    一、幹細胞與免疫
    二、幹細胞對免疫細胞功能的影響
    三、幹細胞免疫調節功能的機制
  第五節  免疫應答的遺傳調控
    一、HLA基因多態性影響免疫應答水平
    二、非MHC基因影響免疫應答
第十五章  抗感染免疫
  第一節  抗細菌免疫
    一、抗胞外菌免疫
    二、抗胞內菌免疫
  第二節  抗病毒免疫
    一、固有免疫作用
    二、適應性免疫作用
  第三節  抗真菌免疫
    一、固有免疫作用

    二、適應性免疫作用
  第四節  抗寄生蟲免疫
    一、固有免疫作用
    二、適應性免疫作用
第十六章  樹突狀細胞與腫瘤免疫治療
  第一節  樹突狀細胞與腫瘤的關係及其抗腫瘤的分子機制
    一、腫瘤微環境中DC數量的減少和功能缺陷與腫瘤發生髮展的關係
    二、DC抗腫瘤的主要機制
  第二節  基於樹突狀細胞的腫瘤免疫治療
    一、DC在免疫治療中的應用分類
    二、DC回輸的流程、免疫途徑和劑量的選擇
    三、DC臨床試驗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
第十七章  免疫相關的信號轉導通路
  第一節  T細胞應答相關NF-κB信號轉導通路
    一、NF-κB的組成和活化
    二、NF-κB和免疫應答
  第二節  免疫細胞分化、成熟信號通路
    一、Notch信號通路
    二、Wnt信號通路
    三、Hedgehog信號通路
    四、Hippo/YAP信號通路
    五、MAPK信號通路
  第三節  免疫細胞死亡信號通路
    一、死亡受體和配體
    二、Caspase信號通路及其他凋亡相關的基因和蛋白
    三、Fas/FasL信號通路介導的細胞凋亡
    四、TNF-α在淋巴細胞凋亡中的作用
    五、線粒體與細胞凋亡
第十八章  調節性T細胞
  第一節  概述
    一、調節性T細胞的發現
    二、CD4+CD25+Treg細胞的分化發育
  第二節  調節性T細胞的生物學特性
    一、調節性T細胞的分類及特點
    二、調節性T細胞的作用機制
  第三節  調節性T細胞與疾病
    一、調節性T細胞與自身免疫病
    二、調節性T細胞與腫瘤
    三、調節性T細胞與移植物抗宿主病
    四、調節性T細胞與器官移植
    五、調節性T細胞與口腔疾病
第十九章  外泌體和腫瘤免疫微環境
  第一節  外泌體的定義和生物學特徵
    一、外泌體的定義和分子特徵
    二、外泌體的生物發生過程
    三、外泌體的分子組成
    四、外泌體與靶細胞的作用方式
    五、外泌體的生物學功能
    六、細胞外囊泡不同亞群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外泌體在腫瘤免疫環境中的作用

    一、腫瘤微環境
    二、外泌體對免疫細胞的雙重調控作用
  第三節  外泌體介導的免疫抑制機制
    一、腫瘤細胞來源的外泌體向免疫細胞傳遞耐受信號
    二、腫瘤細胞來源的外泌體抑制免疫細胞增殖
    三、腫瘤細胞來源的外泌體誘導活化CD8+效應T細胞凋亡
    四、腫瘤細胞來源的外泌體抑制自然殺傷細胞活性
    五、腫瘤細胞來源的外泌體干擾單核細胞分化
    六、腫瘤細胞來源的外泌體誘導髓樣前體細胞向髓系抑制性細胞分化
    七、腫瘤細胞來源的外泌體驅動Treg的分化和增殖
  第四節  外泌體在癌症診療中的用途
    一、作為化療藥物及生物活性分子的運輸載體
    二、作為調控腫瘤免疫的介導者
    三、作為液體活檢的分子標誌物
    四、作為腫瘤基因治療的直接靶點
    五、作為干擾腫瘤免疫治療的負性調控者
  第五節  未來展望
    一、多泡體分選的分子機制探索
    二、外泌體DNA的來源及功能探索
    三、免疫捕獲腫瘤細胞來源的外泌體的方法探索
    四、基於外泌體療法的挑戰
第二十章  細胞外囊泡與口腔免疫相關疾病
  第一節  細胞外囊泡與口腔疾病的發生和進展
    一、細胞外囊泡與腫瘤發生髮展的關係
    二、細胞外囊泡在口腔鱗癌和唾液腺癌中的作用
    三、細胞外囊泡在其他口腔疾病中的作用
  第二節  細胞外囊泡作為口腔疾病診斷標記物
    一、細胞外囊泡作為牙周炎的診斷標記物
    二、細胞外囊泡作為口腔扁平苔蘚的診斷標記物
    三、細胞外囊泡作為口腔癌的診斷標記物
  第三節  細胞外囊泡與口腔疾病的治療
    一、細胞外囊泡與口腔頜面部骨再生
    二、細胞外囊泡與顳下頜關節骨關節炎的治療
    三、細胞外囊泡與牙髓再生
    四、細胞外囊泡與牙周組織再生
    五、細胞外囊泡與口腔癌治療
第二十一章  口腔頜面部創傷免疫
  第一節  創傷免疫與炎症反應
    一、與創傷炎症反應相關的免疫活性細胞
    二、與創傷免疫相關的體液介質
    三、與創傷免疫相關的細胞因子
    四、與創傷相關的免疫紊亂綜合征
  第二節  創傷免疫與創傷愈合
    一、創傷愈合過程及細胞的作用
    二、淋巴細胞在創面愈合中的免疫調節作用
  第三節  調控免疫促進創傷愈合與組織再生
    一、調控中性粒細胞促進創傷愈合與組織再生
    二、調控巨噬細胞極化促進炎症消除和創傷愈合與組織再生
    三、誘導Treg形成促進炎症消除和創傷愈合與組織再生
第二十二章  口腔頜面頭頸部免疫組織、器官及其特點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口腔頜面頭頸部淋巴結
    一、口腔頜面頭頸部淋巴結
    二、口腔淋巴樣組織
  第三節  口腔黏膜的屏障作用
    一、屏障保護功能
    二、免疫屏障作用
第二十三章  口腔黏膜免疫系統
  第一節  口腔黏膜免疫系統的特點
  第二節  口腔黏膜免疫相關解剖結構
    一、黏液層
    二、上皮層
    三、固有層及黏膜下層
    四、口腔黏膜相關淋巴組織
  第三節  口腔黏膜免疫細胞及功能
    一、口腔固有免疫細胞種類
    二、口腔黏膜中固有免疫細胞的特點
    三、適應性免疫細胞
  第四節  口腔黏膜免疫分子機制
    一、模式識別受體
    二、免疫球蛋白
    三、細胞因子
    四、其他
第二十四章  齲病與免疫
  第一節  齲病與微生物
    一、齲病與口腔微生物
    二、口腔生態系統
    三、口腔生態系統的動力學
  第二節  免疫學防齲的研究
    一、免疫防齲的機制
    二、人工主動免疫防齲的研究
    三、人工被動免疫防齲的研究
    四、免疫防齲途徑和時間的研究
第二十五章  牙髓病與免疫
  第一節  牙髓免疫系統
    一、牙髓的免疫活性細胞
    二、牙髓中的細胞因子
    三、牙髓神經?
    四、牙髓中的淋巴系統
  第二節  感染牙髓中的抗原
    一、病原微生物
    二、內毒素
    三、異嗜性抗原和修飾的自身抗原
  第三節  牙髓對細菌感染的免疫反應
    一、固有免疫反應
    二、獲得性免疫反應
    三、變態反應
第二十六章  根尖周病與免疫
  第一節  根尖周病的免疫防禦物質基礎
    一、細菌因素

    二、藥物因素
    三、根尖病損區受損宿主組織細胞因素
  第二節  根尖周病變組織中的免疫細胞
    一、根尖周病變組織中的免疫細胞類型
    二、不同類型根尖周病中的免疫細胞
  第三節  根尖周病的免疫應答
    一、固有免疫
    二、適應性免疫
    三、超敏反應
  第四節  根尖周病變中的骨吸收與免疫
    一、影響根尖周病骨吸收的免疫相關因素
    二、影響根尖周病骨組織修復的免疫相關因素
  第五節  根尖周病免疫學因素在臨床實踐中的意義
    一、根管/根尖周病損區細菌種類與根尖周病臨床癥狀的關係
    二、感染根管中內毒素活性與臨床癥狀的關係
第二十七章  牙周病與免疫
  第一節  牙周病概述
    一、慢性齦炎
    二、牙周炎
  第二節  牙周病的免疫特徵
    一、牙周微生物
    二、牙周微生物與宿主的相互作用
  第三節  牙周病的免疫病理學
    一、牙周病變過程中的組織破壞
    二、牙周病變過程中的組織修復
  第四節  各類牙周病變的組織免疫
    一、慢性齦炎
    二、牙周炎
    三、壞死性牙周病
    四、牙周膿腫
第二十八章  口腔黏膜疾病與免疫
  第一節  複發性阿弗他潰瘍
    一、免疫發病機制
    二、免疫診斷
    三、免疫治療
  第二節  白塞病
    一、免疫發病機制
    二、免疫診斷
    三、免疫治療
  第三節  天皰瘡與黏膜類天皰瘡
    一、天皰瘡
    二、黏膜類天皰瘡
  第四節  口腔念珠菌病
    一、免疫發病機制
    二、免疫診斷
    三、免疫治療
  第五節  口腔白斑病
    一、免疫發病機制
    二、免疫診斷
    三、免疫治療

  第六節  口腔扁平苔蘚
    一、免疫發病機制
    二、免疫診斷
    三、免疫治療
  第七節  盤狀紅斑狼瘡
    一、免疫發病機制
    二、免疫診斷
    三、免疫治療
  第八節  乾燥綜合征
    一、免疫發病機制
    二、免疫診斷
    三、免疫治療
  第九節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一、免疫發病機制
    二、免疫診斷
    三、免疫治療
第二十九章  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與免疫
  第一節  口腔頜面部腫瘤的免疫學基礎
    一、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引起腫瘤發病率高的證據
    二、腫瘤抗原
  第二節  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逸機制
    一、腫瘤因素
    二、與宿主免疫系統有關的因素
  第三節  腫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監測
    一、腫瘤的免疫學診斷
    二、對腫瘤患者免疫功能狀態的評估
第三十章  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的免疫治療
  第一節  免疫治療的定義和分類
    一、抗腫瘤免疫效應
    二、腫瘤的免疫治療和分類
  第二節  免疫治療的療效判定標準和特點
    一、靶病灶
    二、非靶病灶
    三、實體瘤免疫相關療效評價標準與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1/1版的主要區別
  第三節  臨床常用的免疫治療
    一、細胞因子
    二、細菌類及微生態生物反應調節劑
    三、腫瘤增殖病毒製劑
    四、胸腺?
    五、腫瘤疫苗
第三十一章  惡性腫瘤個性化免疫細胞治療
    一、細胞過繼免疫治療現狀
    二、細胞過繼免疫治療的主要類型
    三、個性免疫細胞效應機制
    四、問題和展望
第三十二章  免疫檢查點和基於免疫檢查點的腫瘤治療
  第一節  免疫檢查點的定義和分類
    一、免疫檢查點的定義
    二、免疫檢查點的分類
    三、基於免疫檢查點的抗腫瘤機制

  第二節  抗PD-1/PD-L1治療
    一、腫瘤中PD-1/PD-L1的表達和作用
    二、PD-1/PD-L1抗體及其應用
    三、問題和展望
  第三節  抗CTLA-4治療
    一、CTLA-4在腫瘤中的表達和作用
    二、CTLA-4抗體和應用
    三、問題和展望
第三十三章  新型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構建的相關基礎
  第一節  人乳頭狀瘤病毒及其外殼蛋白的結構和特點
    一、人乳頭狀瘤病毒的一般特性
    二、人乳頭狀瘤病毒免疫逃逸和致瘤機制
  第二節  人乳頭狀瘤病毒衣殼蛋白的抗原性
    一、病毒樣顆粒
    二、衣殼蛋白免疫反應的特點
第三十四章  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的免疫學特點和免疫治療
  第一節  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的臨床特點
    一、概述
    二、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的診斷
    三、黑色素瘤的治療
  第二節  口腔黏膜黑色素瘤抗原及分子靶向治療
    一、c-KIT突變患者的治療
    二、BRAF V600突變患者的治療
    三、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的抗血管治療
  第三節  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療
第三十五章  口腔頜面頭頸部免疫增生性疾病
  第一節  淋巴瘤
    一、概述
    二、淋巴瘤的免疫病理和分型
    三、淋巴瘤的臨床流行病學
    四、淋巴瘤的臨床診療要點
    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臨床特點和治療
    六、霍奇金淋巴瘤的臨床特點和治療
    七、淋巴瘤的療效判定標準
  第二節  多發性骨髓瘤
  第三節  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
第三十六章  口腔頜面部相關的免疫缺陷病
  第一節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一、DiGeorge綜合征
    二、無丙種球蛋白血症
    三、聯合免疫缺陷病
  第二節  繼發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
    一、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艾滋病的傳播途徑
    三、臨床表現
    四、實驗室檢查
    五、艾滋病的診斷
    六、艾滋病的治療
    七、艾滋病的預防
第三十七章  「參陽」方對舌鱗癌SD大鼠的免疫功能調節作用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