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航天發射場設備信息系統開發應用技術/空間技術應用與實踐系列叢書

  • 作者:編者:董富治//顧寶剛//李彬|責編:王歡
  • 出版社:機械工業
  • ISBN:9787111765899
  • 出版日期:2025/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42
人民幣:RMB 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對航天發射場設備信息化涉及的技術進行了系統、全面介紹,通過典型示例展示相關知識的概貌和要點,包括前後端、資料庫、軟體工程化、GIS、智能語音與圖像以及主流的C++及Python編程語言等,還對信息系統設計、數據融合顯示以及安全防護等知識進行了詳細介紹。全書共12章:第1章介紹航天發射場的相關知識;第2章介紹數據採集基礎知識;第3章介紹信息系統開發的基礎知識;第4章介紹主流C++開發語言、Python語言和Qt Creator開發環境等;第5、6章介紹網站前端開發和WebGIS引擎Cesium技術;第7章介紹智能語音和圖像技術;第8章介紹資料庫相關技術;第9章著重對數據融合、可視化涉及的知識進行介紹;第10章系統講解軟體工程化;第11章通過發射場加註系統信息化實例,展示集成系統;第12章介紹信息系統安全防護技術。
    本書適合航天發射領域負責設備運維管理、信息化建設相關部門的工程技術人員使用,以及航天系統各級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作為該領域方向相關院校或專業的教材使用。

作者介紹
編者:董富治//顧寶剛//李彬|責編:王歡

目錄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發射場設備及信息系統
    1.1.1  發射場設備
    1.1.2  設備信息系統
    1.1.3  設備控制系統與設備信息系統
  1.2  設備信息系統架構
  1.3  信息系統開發主要技術
    1.3.1  軟體技術
    1.3.2  硬體技術
  1.4  典型實例
    1.4.1  設備控制系統
    1.4.2  設備信息系統
  1.5  小結
第2章  數據採集與處理
  2.1  概述
  2.2  數據採集
    2.2.1  基本概念
    2.2.2  感測器
    2.2.3  常見感測器
  2.3  數據傳輸
    2.3.1  基本概念
    2.3.2  串列通信
    2.3.3  現場匯流排
    2.3.4  工業乙太網
  2.4  數據處理
    2.4.1  測量誤差
    2.4.2  誤差修正
    2.4.3  數據融合
  2.5  小結
第3章  信息系統開發技術基礎
  3.1  概述
    3.1.1  開發原則
    3.1.2  開發方法
  3.2  硬體技術基礎
    3.2.1  網路設備
    3.2.2  伺服器
    3.2.3  存儲設備
    3.2.4  大屏顯示設備
    3.2.5  安全設備
  3.3  軟體技術基礎
    3.3.1  操作系統
    3.3.2  中間件
    3.3.3  資料庫
    3.3.4  編程語言
    3.3.5  開發工具
    3.3.6  軟體服務架構
    3.3.7  應用部署
  3.4  軟硬體選型
    3.4.1  硬體配置選型

    3.4.2  軟體配置選型
  3.5  信息系統性能指標
    3.5.1  電腦性能指標
    3.5.2  網路性能指標
    3.5.3  操作系統性能指標
    3.5.4  資料庫性能指標
    3.5.5  Web伺服器性能指標
    3.5.6  性能指標的查看
  3.6  小結
第4章  程序開發基礎
  4.1  概述
  4.2  C++語言基礎
    4.2.1  表達式
    4.2.2  控制流
    4.2.3  函數
    4.2.4  類
    4.2.5  標準庫
    4.2.6  Qt與C++
  4.3  Python語言基礎
    4.3.1  Python語言特點
    4.3.2  Python語法
  4.4  Java語言基礎
    4.4.1  Java與C++
    4.4.2  Java的核心機制
  4.5  Qt Creator集成環境的使用
    4.5.1  Qt Creator工具
    4.5.2  Qt Creator的使用
  4.6  GUI編程
    4.6.1  Qt元對象系統
    4.6.2  信號與槽
    4.6.3  GTK+
    4.6.4  Qt圖表chart插件Qwt
  4.7  多線程
    4.7.1  多線程簡介
    4.7.2  線程同步
  4.8  網路編程
    4.8.1  TCP通信
    4.8.2  UDP通信
  4.9  硬體訪問
    4.9.1  串口編程
    4.9.2  Modbus編程
    4.9.3  CANopen
  4.10  文字介面編程
    4.10.1  WPS載入項概述
    4.10.2  WPS載入項的三種交互方式
    4.10.3  新建WPS載入項
  4.11  GDB
    4.11.1  概述
    4.11.2  GDB基本命令
    4.11.3  GDB基本調試

    4.11.4  GDB遠程調試
  4.12  小結
第5章  網站前端開發技術
  5.1  概述
  5.2  前端網頁的基本組成
  5.3  前端開發流程
  5.4  前端網頁開發框架
    5.4.1  前端網頁開發框架的選擇
    5.4.2  Vue基本語法
    5.4.3  Vue組件
  5.5  前後端通信技術
    5.5.1  通信數據的格式
    5.5.2  通信數據的傳輸
  5.6  前端開發實例
    5.6.1  開發環境建立
    5.6.2  儲罐組件的頁面結構
    5.6.3  加註數據顯示的基本流程
    5.6.4  儲罐組件的數據定義
    5.6.5  儲罐組件中的方法
    5.6.6  儲罐組件生命周期中「掛載后」階段執行的動作
    5.6.7  運行效果
  5.7  小結
第6章  WebGIS引擎Cesium
  6.1  概述
  6.2  Cesium基礎知識
    6.2.1  Cesium坐標系統
    6.2.2  瓦片圖
    6.2.3  Cesium支持的數據標準和格式
  6.3  Cesium項目創建流程
    6.3.1  獲取Cesium庫
    6.3.2  編輯器及插件
    6.3.3  API介紹
    6.3.4  Cesium項目結構
    6.3.5  Cesium項目部署
  6.4  Cesium常用功能
    6.4.1  界面控制項顯隱
    6.4.2  影像及地形數據載入
    6.4.3  相機操作
    6.4.4  幾何形體繪製
    6.4.5  事件及交互性操作
  6.5  小結
第7章  智能語音與圖像技術
  7.1  概述
  7.2  人工神經網路
    7.2.1  神經網路的基礎——神經元
    7.2.2  主要的人工神經網路
  7.3  智能語音技術開發基礎
    7.3.1  智能語音技術簡介
    7.3.2  語音識別技術開發基礎
    7.3.3  語音合成技術開發基礎

  7.4  智能圖像技術開發基礎
    7.4.1  智能圖像技術簡介
    7.4.2  圖像識別技術開發基礎
    7.4.3  圖像增強技術開發基礎
    7.4.4  常用的圖像處理模型和方法介紹
  7.5  應用實例
    7.5.1  語音合成技術應用實例
    7.5.2  智能圖像技術應用實例
  7.6  小結
第8章  資料庫技術
  8.1  概述
  8.2  常用資料庫
    8.2.1  MySQL
    8.2.2  達夢
    8.2.3  SQLite本地資料庫
  8.3  實時資料庫
    8.3.1  Redis概述
    8.3.2  Redis數據結構與對象
    8.3.3  單機資料庫實現
  8.4  SQL語句
    8.4.1  增刪改查等基本操作
    8.4.2  max/top等基本函數
    8.4.3  觸發器和存儲過程
  8.5  資料庫設計實例
    8.5.1  資料庫需求分析
    8.5.2  資料庫結構設計
    8.5.3  資料庫物理結構實現
  8.6  小結
第9章  數據融合與顯示技術
  9.1  概述
  9.2  數據融合
    9.2.1  數據融合概念
    9.2.2  數據融合目的
    9.2.3  數據融合架構
    9.2.4  數據融合分類
  9.3  數據可視化
    9.3.1  數據可視化概念
    9.3.2  關鍵技術
    9.3.3  數據可視化工具
    9.3.4  可視化大屏設計實例
  9.4  發展趨勢
  9.5  小結
第10章  軟體工程與軟體質量管理
  10.1  概述
  10.2  軟體生命周期與開發模型
    10.2.1  軟體生命周期
    10.2.2  軟體開發模型
    10.2.3  軟體的分類
  10.3  軟體開發過程
    10.3.1  軟體系統分析與設計

    10.3.2  軟體需求分析
    10.3.3  軟體概要設計
    10.3.4  軟體詳細設計
    10.3.5  軟體編碼與調試
    10.3.6  軟體測試與驗證
    10.3.7  軟體驗收與移交
  10.4  面向對象分析設計方法與技術
    10.4.1  面向對象的內涵
    10.4.2  面向對象分析
    10.4.3  統一建模語言
  10.5  軟體質量管理體系
    10.5.1  軟體質量與軟體質量管理
    10.5.2  常用的軟體質量管理體系
    10.5.3  航天發射場的軟體質量管理體系
  10.6  編碼規範
    10.6.1  排版方面
    10.6.2  註釋方面
    10.6.3  命名方面
    10.6.4  表達式和基本語句
    10.6.5  函數
    10.6.6  類
    10.6.7  錯誤處理
    10.6.8  性能
    10.6.9  兼容性
  10.7  小結
第11章  信息系統開發與實踐
  11.1  概述
  11.2  軟體系統分析與設計
    11.2.1  項目描述
    11.2.2  系統架構設計
    11.2.3  系統介面約定
    11.2.4  系統部署
  11.3  軟體需求分析
    11.3.1  總體需求
    11.3.2  需求描述
    11.3.3  系統原型設計
  11.4  軟體概要設計
    11.4.1  設備數據採集配置項
    11.4.2  設備數據接收存儲配置項
    11.4.3  實時數據推送配置項
    11.4.4  歷史數據查詢服務配置項
    11.4.5  前端顯示配置項
    11.4.6  資料庫設計
  11.5  軟體詳細設計
    11.5.1  設備數據採集配置項
    11.5.2  設備數據接收存儲配置項
    11.5.3  實時數據推送配置項
    11.5.4  歷史數據查詢服務配置項
    11.5.5  前端顯示配置項
  11.6  軟體編碼

    11.6.1  設備數據採集配置項
    11.6.2  設備數據接收存儲配置項
    11.6.3  實時數據推送配置項
    11.6.4  歷史數據查詢服務配置項
    11.6.5  設備信息前端顯示配置項
  11.7  小結
第12章  信息系統安全防護技術
  12.1  概述
  12.2  信息系統面臨的安全威脅
  12.3  信息系統安全防護技術基礎
    12.3.1  環境安全防護技術
    12.3.2  主機安全防護技術
    12.3.3  數據安全防護技術
    12.3.4  網路安全防護技術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