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核技術的軍事應用--核武器(第2版)/核能與核技術經典教材系列

  • 作者:編者:胡思得//劉成安|責編:楊迎春
  • 出版社:上海交大
  • ISBN:9787313314062
  • 出版日期:2025/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0
人民幣:RMB 5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必要的核物理與核材料的基礎知識,原子彈、氫彈、特殊性能核武器、核武器小型化等的基本原理,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和核爆診斷方法,核武器系統的構成、核爆炸效應、戰術技術性能等,以及核態勢、核戰略、核軍備控制,核查技術、防止核擴散等方面的內容。本書可作為軍事及核專業相關院校教材,也可供與核武器事業有關的領導、管理人員、專業人員、部隊指戰員,以及其他領域關注核武器事業的人士參考或作為培訓教材。

作者介紹
編者:胡思得//劉成安|責編:楊迎春

目錄
第1章  核物理基礎知識
  1.1  原子和原子核
    1.1.1  原子、電子、原子核與核素
    1.1.2  原子核的放射性
  1.2  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1.2.1  重帶電粒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1.2.2  電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1.2.3  γ射線、X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1.3  核力、質量虧損與結合能
  1.4  核反應
    1.4.1  核反應截面
    1.4.2  中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及慢化
    1.4.3  核裂變反應
    1.4.4  核聚變反應
  1.5  易裂變核材料及其生產
    1.5.1  ?的生產與?產量的估算
    1.5.2  濃縮鈾的生產
  參考文獻
第2章  原子彈
  2.1  發展簡史
  2.2  基本原理
    2.2.1  中子的命運
    2.2.2  臨界質量
    2.2.3  裂變放能速率
    2.2.4  裂變核武器的設計原則
  2.3  原子彈的類型和核爆炸的特點及過程
    2.3.1  原子彈的類型
    2.3.2  核爆炸的特點及爆炸過程
  參考文獻
第3章  氫彈
  3.1  基本原理
    3.1.1  聚變核反應概率
    3.1.2  聚變核材料與氫彈中的核反應
    3.1.3  氫彈的結構
    3.1.4  氫彈的運作過程
  3.2  氫彈的特點及發展
    3.2.1  氫彈的特點
    3.2.2  氫彈的研究與發展
    3.2.3  中國氫彈原理的突破
  參考文獻
第4章  特殊性能核武器
  4.1  中子彈
    4.1.1  中子彈特性
    4.1.2  中子彈設計及功用
  4.2  弱剩餘放射性彈
    4.2.1  弱剩餘放射性彈的放射性及特性
    4.2.2  弱剩餘放射性彈設計原理和功用
  4.3  增強X射線彈
    4.3.1  增強X射線彈特性
    4.3.2  增強X射線彈的設計

  4.4  感生放射性彈
  4.5  核爆激勵X射線激光武器
    4.5.1  X射線激光器原理
    4.5.2  X射線激光器的組成
    4.5.3  粒子數反轉機制
    4.5.4  核爆激勵X射線激光器的組成
    4.5.5  X射線激光武器的作戰使用
  4.6  核爆激勵γ射線激光器與高功率微波武器
  參考文獻
第5章  核武器的研究設計與核爆診斷
  5.1  核武器研究概述
  5.2  核武器的物理研究
    5.2.1  爆轟物理、動態高壓物理、內爆動力學
    5.2.2  高溫、高密度等離子體物理、輻射流體力學
    5.2.3  核物理、粒子輸運研究
  5.3  大規模科學計算
    5.3.1  核爆全過程的數值模擬
    5.3.2  數值模擬提高核武器研究效率
    5.3.3  數值模擬是維護核武器庫存安全性、可靠性的必要手段
  5.4  核爆診斷
  參考文獻
第6章  核試驗
  6.1  核試驗的目的
  6.2  核試驗的方式
    6.2.1  大氣層核試驗
    6.2.2  地下核試驗
    6.2.3  高空核試驗
    6.2.4  水下核試驗
  6.3  核試驗診斷和測量
    6.3.1  物理診斷
    6.3.2  放射化學診斷
    6.3.3  效應參數測量
  參考文獻
第7章  核爆炸效應
  7.1  核爆炸效應概述
  7.2  衝擊波的傳播及效應
    7.2.1  衝擊波的傳播
    7.2.2  衝擊波的毀傷因素
    7.2.3  衝擊波毀傷效應的影響因素
    7.2.4  地下核爆衝擊波及地震效應
    7.2.5  水下核爆衝擊波效應
  7.3  光輻射特性及毀傷效應
    7.3.1  核爆火球的發展及變化特徵
    7.3.2  光輻射的毀傷效應
  7.4  早期核輻射及其效應
  7.5  核電磁脈衝及其效應
    7.5.1  電磁脈衝的激勵和傳播
    7.5.2  核爆射線致電離區對通信系統的影響
  7.6  放射性沾染及其效應
    7.6.1  核爆炸煙雲及沉降

    7.6.2  放射性沾染效應
  7.7  核輻射對生物機體損毀和地球物理效應
    7.7.1  核輻射對生物體的損傷
    7.7.2  核爆的地球物理效應
  7.8  核冬天
  參考文獻
第8章  核武器戰術技術性能
  8.1  核武器的威力與比威力
  8.2  等效百萬噸數與比等效百萬噸數
  8.3  重量、尺寸和小型化
  8.4  安全性
  8.5  作戰準備時間
  8.6  可靠性
  8.7  生存能力
  8.8  突防能力
  8.9  打擊硬目標能力及軟毀傷效應
  8.10  使用壽命與可維修性
  8.11  核武器庫存管理與退役
  8.12  核武器作戰效能
  參考文獻
第9章  禁核試后的核武器研究
  9.1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簽署及其影響
  9.2  禁核試后的核武庫工作
    9.2.1  美國核武庫規模與組成
    9.2.2  有限壽命部件更換
    9.2.3  核武庫監測評估工作
    9.2.4  核武庫整治延壽工作
    9.2.5  核彈頭拆卸
  9.3  禁核試后的核武器科研
    9.3.1  實驗室實驗
    9.3.2  次臨界實驗
    9.3.3  計算模擬能力
  參考文獻
第10章  核軍備控制與核查技術
  10.1  核軍備控制的內容
    10.1.1  禁止使用核武器
    lO.1.2  限制和裁減核武庫規模(主要是美蘇/美俄雙邊條約)
    10.1.3  限制核武器的發展和擴散
  10.2  軍控條約核查和監測技術
    10.2.1  軍控與裁軍條約核查的功能
    10.2.2  軍備控制核查的技術方法
    10.2.3  軍控與裁軍條約核查的制度和手段
    10.2.4  核查技術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第11章  核擴散與防止核擴散
  11.1  核技術的發展與核武器擴散
    11.1.1  核武器國家數量的增加
    11.1.2  核擴散危險的加劇
    11.1.3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締結
  11.2  防止核擴散與保障監督措施的發展

    11.2.1  保障監督的產生與發展
    11.2.2  保障監督的類型
    11.2.3  保障監督的程序
  11.3  核取證(核法證)分析方法
    11.3.1  堆型與產生?的同位素成分
    11.3.2  核考古計時法
    11.3.3  證據鏈的分析認證
    11.3.4  樣品基體的收集與資料庫
  參考文獻
第12章  主要核國家核戰略
  12.1  美國核戰略
  12.2  蘇聯/俄羅斯核戰略
  12.3  英國核戰略
  12.4  法國核戰略
  12.5  中國核戰略
  參考文獻
附錄  核武器系統(術語)及分類
  A  核武器系統
  B  核武器系統的分類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