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早期中國知識觀念與文獻的生成(1殷商西周卷)(精)

  • 作者:林甸甸|責編:李春生|總主編:過常寶
  • 出版社:北京師大
  • ISBN:9787303296521
  • 出版日期:2024/05/01
  • 裝幀:精裝
  • 頁數:504
人民幣:RMB 13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對上古時代知識、觀念和文獻進行了清理,並在各類制度性背景下,對知識、觀念和文獻之間的影響關係進行結構性研究,探討上古文獻生成、結構形態及文化功能,構建出「知識觀念-制度-文獻」三維結構的文化模型,描述了「中國古典傳統」從商周到西漢時期的歷史演變過程。對中國上古文明及文獻生成有重大的發現和發展。本書共分七章,從「甲骨刻辭:占卜制度中的話語實踐」「彝器銘文:從記名到稱功」「月令傳統:天學知識與時序政治」「書類文獻:文書稽古與道德垂范」「詩的創製:神道設教與話語建構」「易占文獻:職事傳統中的占卜知識」「祝告話語:口頭傳統與書面文獻的互滲」七個方面闡釋殷商西周時期知識、觀念與文獻的生成。將殷商西周時期的話語生成和傳播過程視為一種話語實踐,拆解傳世文獻中來源不同,功能各異的話語要素,還原其作為儀式文本或職事文獻的本質。本書將文獻置於歷史文化研究的視域中進行考察,從而辨析商周文獻的性質和形態特徵。

作者介紹
林甸甸|責編:李春生|總主編:過常寶
    林甸甸,1986年10月生,浙江紹興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學士、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史博士后。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殷商西周的文獻、文本研究。主持並參與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著有《上古天學知識及文獻研究》,于《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目錄
第一章  文化學視野下的殷商西周文獻
  第一節  早期中國的文獻類型與文學史意義
  第二節  「知識-制度-文獻」模型與話語分析法的引入
第二章  甲骨刻辭:占卜制度中的話語實踐
  第一節  占卜知識與「帝」觀念
  第二節  從貢物到檔案:「記事刻辭」的歷時演化
  第三節  以陳述求檢驗:命辭的寫作姿態
  第四節  從監督到褒美:占驗辭中的修辭性記錄
第三章  彝器銘文:從「記名」到「稱功」
  第一節  銘文的製作背景與文化功能
  第二節  殷商銘文的功能變遷
  第三節  具西周銘文話語形式的突破
  第四節  已宗法觀念中的銘文演變
第四章  月令傳統:天學知識與時序政治
  第一節  時序價值的建立與史官文獻的生成
  第二節  告朔制度的興廢與月令文體的生成
第五章  「書」類文獻:文書稽古與道德垂范
  第一節  從「命」的形態看「書」的文本層次
  第二節  「誥」的口頭與書面傳統
  第三節  從「帝令」到「天命」:周初八誥的天命建構
第六章  「詩」的創製:神道設教與話語建構
  第一節  從廟堂到「平門」:諫誡傳統的興衰
  第二節  周族史詩:族群整合與歷史敘事
  第三節  禮樂知識視野下的「風雅正變」
第七章  易占文獻:職事傳統中的占卜知識
  第一節  符號象徵觀念與《易》的生成
  第二節  「夢」觀念的變化與夢書的製作
第八章  祝告話語:口頭傳統與書面文獻的互滲
  第一節  祝告話語的歷史起源與形式特徵
  第二節  告、禱、嘏:先秦祝告話語的結構要素
  第三節  《詩》對祝告話語的吸納
  第四節  「詛」與「盟」:祝告話語的另一面
結語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