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青少年保護與犯罪防治四十年(精)

  • 作者:徐建|責編:鄭秀艷
  • 出版社:上海三聯
  • ISBN:9787542686299
  • 出版日期:2024/10/01
  • 裝幀:精裝
  • 頁數:791
人民幣:RMB 1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全面展現了華東政法大學功勛教授徐建先生對青少年犯罪問題研究、少年法學與少年司法研究的核心思想,詳細記錄了我國在青少年犯罪預防與綜合治理、少年司法制度及未成年人保護方面的寶貴實踐經驗。全書內容詳實,共分為五編:第一編聚焦少年犯罪問題研究,深入詮釋其方略、目標和路徑的時代選擇;第二編明晰少年法學基礎研究的理論根基、體系與發展走向;第三編揭示、釐清、總結少年司法制度的理論與實踐探索歷程;第四編專門探討未成年人的法律保護,追溯其立法源流並探索發展方向;第五編則是徐建先生緬懷對其人生具有重大影響的師友,以及回憶其學術生涯、工作經歷中的難忘時刻。通過系統化地整理和呈現徐建先生的理論思想與實踐成果,本書深刻反映了我國四十年來在青少年保護與犯罪防治領域開拓創新的歷史進程。

作者介紹
徐建|責編:鄭秀艷
    徐建,浙江寧波人,1934年3月出生,華東政法大學功勛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原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第二會長、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咨詢委員會第二主任、上海市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會長、上海市警察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起草辦公室副主任。曾任華東政法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所長、青少年保護中心主任、《青少年犯罪問題》雜誌主編等職。主要研究領域為刑事偵查學、青少年犯罪學、犯罪學與青少年法治。在全國首招青少年犯罪與青少年法專業方向碩士研究生。承擔並完成國家「六五」「七五」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科研項目與上海市「八五」重點項目。起草中國首個全國青少年犯罪研究規劃,參與創建中國第一個少年法庭——上海市長寧區法院審理少年刑事案件合議庭。組織起草的中國保護青少年的地方性法規——《上海市青少年保護條例》和起草的《浦東新區外來人口管理辦法》,先後通過並正式實施。獨著、主編、參編《青少年犯罪學》《中國青少年犯罪學》《上海市青少年保護條例立法記實》《青少年保護手冊》《青少年法學新視野》等20余部著作。在《中國法學》《社會科學》《法學》《青少年犯罪問題》《文匯報》《中國法制報》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200余篇。

目錄
第一編  少年犯罪研究的方略、目標、路徑的時代選擇
  專題一:少年權益保護和犯罪防治研究的初心、規劃與開拓
    一個事關未來的社會問題
    關於華東地區青少年犯罪問題研究工作的設想與建議
    開拓是科學的生命
    青少年犯罪與教育改造中的「微變化」研究
    青少年犯罪問題研究規劃
    《青少年犯罪問題》發刊詞
    勇做新學科的探索者——祝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成立
    論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青少年犯罪問題研究的深化
    知難而上奮發進取——時代需要青少年犯罪研究有新貢獻  
    研究要走在實際的前頭
    犯罪研究要有中國特色的創造性勞動精神——《論預防犯罪》讀後感  
  專題二:青少年犯罪的過去、現狀和趨勢預測
    試論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青少年犯罪的發展變化
    「十五」期間中國社會環境變化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影響  
    論科學技術與我國青少年犯罪的動向和變化機制
    農村青少年犯罪中的新動向、新問題
    農村變革中的青少年犯罪原因新思考
    試論青少年犯罪團伙發展的新趨勢
    試論開放城市新社會環境結構與青少年犯罪
    中國青少年犯罪的發展變化與防治
    立足現實預測我國青少年犯罪的發展
    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的發生規律和個體預測
  專題三:青少年犯罪的預防與綜合治理
    創新有效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思考
    論顯著提高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實效的戰略舉措
    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戰略的新思考
    略談刑事偵查工作中的青少年犯罪預防問題
    司法分流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戰略
    保護未成年人是為了「明天」
    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的早期預防、控制和綜合治理戰略
    做好青少年犯罪防治的新文章
第二編  少年法學基礎研究:理論根基、體系、發展走向
  專題四:中國少年法學的學科定位、立法實踐、構架體系
    少年法學在中國的發展和定位
    國際視野下的中國少年法學建設發展的思考
    關於兩法修改的學習和建議
    偉大變革中的我國青少年犯罪與未成年人保護法
    二十一世紀中國青少年法律保護的新問題
    論少年兒童保護法律的實施保證
    少年犯罪實體法適用中的犯罪構成特殊性探析
    對我國未成年人構罪理論和實踐探索的思考
  專題五:自我保護在保護體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論少年保護體系中的自我保護
    中國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法律體系
    青少年素質培養是百年大計
    未成年人保護中的自我保護:功能、定位及立法優化
    論青少年犯罪預防中的自我保護與防範
    論未成年人獨立主體地位與保護法的科學性、實踐性

    未成年人權利保護失當與原因分析
    論增強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必要性——《青少年依法保護自己手冊》序
  專題六:少年法學的比較研究
    國外青少年法的狀況和比較
    發展中的中國少年刑事司法
    國外少年司法制度評析
    保釋與未成年人基本權利保護
第三編  少年司法制度研究:革新、實踐、啟迪
  專題七:少年司法制度的理論探索
    攀登少年司法制度理論新高地
    開拓創新永葆少年司法勃勃生機——《長大成人:少年司法制度的建構》序  
    少年司法是向傳統理論的挑戰
    我國少年司法制度的狀況與法律規定
    少年司法制度發展中一面與時俱進的旗幟——紀念長寧法院少年法庭成立18周年  
    以人為本不斷創新——紀念長寧區人民檢察院未檢工作18周年
    少年司法改革就是要不斷推陳出新
    擴大取保候審適用率是我國新一輪少年司法改革的關鍵
  專題八:少年司法制度的實踐探索與總結
    改革的嘗試有益的探索
    我國少年法庭的成就和進一步探索
    論我國建立少年法院的條件和必要性
    社會服務令
    長寧法院探索未成年人犯罪記錄限制公開制度
    生機勃勃的上海未檢工作20年
    涉罪未成年人觀護工作25周年
    未成年人檢察工作35周年紀念會有感
    我國青少年司法管理工作的若干原則和經驗
  專題九:為人民、靠群眾——司法機關與群眾相結合的中國特色治安之路
    開拓創新加強研究  面對新世紀的挑戰——紀念《關於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決定》頒布十周年
    發揮社會主義法制在綜合治理中的革命權威作用
    為五年內顯著減少刑事犯罪事件而奮鬥
    探索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治安之路
    論「楓橋經驗」的理論品格
    加強法治教育提升全民法治意識
    未成年人犯罪動向與矯治
    青少年賭博的思想、心理剖析
    「非典」與青少年心理健康
    「富二代」犯罪的法律思考
    我國女子犯罪近期變化的剖析與論證
    動員起來禁毒防艾是關係民族素質和國家興亡的大事
    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刑事犯罪增減變化的評析
第四編  未成年人保護立法實踐與發展探索
  專題十: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立法實踐
    調查研究——科學立法、群眾立法的道路
    我國青少年法法制建設發展中的一座里程碑
    上海市青少年教育保護暫行條例(送審初稿)
    我國青少年法立法歷史概述
    論我國保護青少年立法的新發展
    中國特色青少年保護第一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改意見

    中國未成年人法律保護的新發展
    全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內容與兒童保護
  專題十一: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立法實踐
    論《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總綱
    論我國未成年人犯罪預防體系
    論《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法律責任
    論《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轉化為有效的預防實際活動
  專題十二:未成年人保護制度的立法探索
    應確立未成年人在法律上的特殊獨立權利主體地位
    因勢利導促生我國兒童福利法
    從家庭入手預防青少年失足
    加強家庭教育科學性指導  為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素質服務
    家庭教育立法的思考
    建立家庭教育指導站很有必要
    對罪犯未成年人子女救助案例的點評
第五編  銘記與回憶
  專題十三:銘記前輩革命精神
    創新中國社會主義高等法學教育的探索者——追憶鄭文卿老院長等開創者前輩功績
    忠肝義膽一英才——漫老百年紀念
    無私奉獻敢為人先的曹漫之
    一位值得尊敬的性情學者——懷念我的老師陳忠誠教授
    仰見突兀撐青空——憶老會長黎群同志幾件事
  專題十四:難忘的回憶
    我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一段回憶
    大興安嶺暖如春
附錄
  中國少年司法理論與實踐的親歷者——徐建先生訪談
  「九零后」功勛教授徐建先生的傳奇人生與學術思想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