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康有為國學人物研究

  • 作者:魏義霞|責編:杜文麗
  • 出版社:人民
  • ISBN:9787010262604
  • 出版日期:2023/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33
人民幣:RMB 12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康有為國學人物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的最終成果,也是第一部以國學人物為視域對康有為的國學思想進行研究的學術著作。全書共十七章,首尾兩章從整體上解讀、詮釋康有為國學人物研究的緣起、宗旨、地位和價值,中間各章依據康有為的思想邏輯從個案與比較兩個維度展示康有為的國學人物研究。大致說來,第一章、第十七章側重整體把握和宏觀研究,對於全面認識康有為的國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第二章至第十六章側重人物解讀和具體研究,其中的不少人物以及比較如楊朱、列子、劉歆以及陸九淵與王守仁、孔子與釋迦等極富創新性。

作者介紹
魏義霞|責編:杜文麗
    魏義霞,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獨立出版《中國近代哲學的宏觀透視》(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七子視界——先秦哲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理學與啟蒙——宋元明清道德哲學研究》(商務印書館,2009年)、《儒家的和諧理念與建構》(人民出版社,2010年)、《平等與啟蒙——從明清之際到五四運動》(中華書局,2011年)、《妙語「聯」珠——中國占代哲學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和((中國近代圍學研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等學術專著11部,並在各級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論文多次被《新華文摘》、《中同社會科學文摘》和《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等刊物全文轉載,成果獲得各類科研成果獎20余次。

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管子
  第一節  傾慕推祟
  第二節  思想詮釋
  第三節  管子的尷尬與康有為的困惑
第三章  楊朱
  第一節  身份歸屬
  第二節  思想解讀
  第三節  態度評價
  第四節  詮釋範式
第四章  列子
  第一節  身份歸屬
  第二節  思想內容
  第三節  近代視界
第五章  公孫龍
  第一節  名家者流
  第二節  「墨子後學」
  第三節  「傳孔子堅白」
  第四節  身份迷失與近代視界
第六章  董仲舒
  第一節  身份定位
  第二節  思想闡發
  第三節  有頭無尾之董仲舒
第七章  劉歆
  第一節  致命錯誤
  第二節  貽害無窮
  第三節  排斥歆學
  第四節  反面教材
第八章  韓愈
  第一節  傳承譜系
  第二節  態度評價
  第三節  貶黜原因
  第四節  康氏範式
第九章  周敦頤
  第一節  學術源流
  第二節  思想解讀
  第三節  地位認定
  第四節  態度評價
第十章  張載
  第一節  關注視界
  第二節  思想闡發
  第三節  態度評價
第十一章  二程
  第一節  審視維度
  第二節  學術源流
  第三節  思想闡發
  第四節  評價定位
第十二章  王守仁
  第一節  思想來源與孔門學脈
  第二節  王學的弟子與傳播

  第三節  王學的定位和評價
第十三章  老子與愚子
  第一節  學術歸屬和命運
  第二節  思想內容和特點
  第三節  總體評價和地位
  第四節  康有為視城中的老、墨關係與孔教觀
第十四章  孟子與荀子
  第一節  漸行漸遠的命運軌跡
  第二節  不憚其煩的思想比較
  第三節  比較的內容和標準
  第四節  比較的維度和意義
第十五章  朱熹與陸九淵
  第一節  思想淵源和傳承譜系
  第二節  學術地位和思想異同
  第三節  朱陸之爭及其評價
  第四節  朱陸比較及其得失
第十六章  孔子與釋迦
  第一節  孔子與釋迦相似頗多
  第二節  孔教與佛教圓融無礙
  第三節  「惟佛與孔子相反」
  第四節  孔佛關係的困惑及爭議
第十七章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