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康德批判哲學發生學研究

  • 作者:李偉|責編:朱華彬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2734262
  • 出版日期:2024/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87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中西康德學界以「發生學」方法全面系統地「重演」批判哲學發生歷程的新成果。其新有四:首先是把研究重心放在批判哲學體系之「前史」的情景再現而非其學理展覽上;其次是因上述主旨而引入的「發生學」方法,此法以哲學家思想進程中的「思想事件」來貫通「外緣影響」與「內在理路」的分別研究;再次是取材上,「發生學」的回溯式探查所借重的是康德書信的實時供述、相關傳記的訊息分析及康德1770年前所出版著作的思想意蘊;最後是因新方法的引入和舊材料的重勘而在諸如「第一批判」形成的「12年」區間、康德哲學的主題轉換和思想分期等關鍵問題上的諸多斬獲。這一「有識別度」的研究策略對今日人文思想的研究有著「可複製」的方法論意義。

作者介紹
李偉|責編:朱華彬
    李偉,1982年生,博士,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文藝美學專業碩士生導師,文藝學專業博士生導師。省級教壇新秀(2010)。「馬工程精彩一課」獲得者(2015),國家級首屆一流課程「文學理論」主持人(2020),全國德國哲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中華美學學會會員。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目前主要從事西方美學和文藝學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已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主編本科教材1部,參編本科教材3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1項,省部級項目3項。

目錄
凡例
引言
上編  批判哲學的發生歷程
  第一章  思想領域「發生學」研究的必要性
    第一節  康德哲學研究中亟待補正的兩大特點
    第二節  發生學方法的適時引入
    第三節  發生學研究的基本策略
    第四節  發生學研究的思想前提
    第五節  康德哲學「發生學」研究的開端及展望
  第二章  作為思想事件的「應徵作品」與康德哲學主題的內在轉換
    第一節  重啟康德自認受啟于休謨之影響的問題
    第二節  「應徵作品」堪稱康德哲學發生中的「思想事件」
    第三節  數學認識與哲學認識的本性差異
    第四節  分析解剖和綜合重建是重建形而上學的唯一方法
    第五節  形而上學確然性獨特內涵的確立及其理論後效
  第三章  作為思想契機的《視靈者的夢》與普遍有效性內涵的主題化
    第一節  主題的由來及進一步討論的基礎
    第二節  佛陀式精進:從「知性的平衡」到「理性的統一」
    第三節  費邊的榮光:獲致「理性統一」的方式
    第四節  由內而外的「普遍有效性」之主題化
  第四章  康德對客觀性內涵的重構及對諸判斷之普遍有效性的證成
    第一節  普遍有效性的證成乃批判哲學之樞機
    第二節  客觀性內涵的分殊:切中對象與族類共識
    第三節  鑒賞判斷的客觀性趨向于主體情感的普遍讚同
    第四節  普遍性的體系性功能:知識何以通向德性
  第五章  重勘《純粹理性批判》形成的「12年」
    第一節  從康德1770年前後的書信看批判哲學的形成歷程
    第二節  批判哲學「絆腳石」的凸顯
    第三節  從思想史傳統看批判哲學的「絆腳石」
    第四節  第一批判形成的「12年」:1765?1777年
    第五節  綜括康德思想發展的整體進程
  第六章  聚焦《實踐理性批判》的文本發生
    第一節  為何聚焦于《實踐理性批判》的文本發生
    第二節  截至1786年11月還只有「一大批判」
    第三節  「實踐理性批判」定名于第一批判修訂後期
    第四節  三部道德哲學著作之間的學理關聯
  第七章  試揭《判斷力批判》的發生之謎
    第一節  第三批判的發生至今仍是個謎
    第二節  重啟「鑒賞力批判」的時間節點
    第三節  展開「鑒賞力批判」的直接動因
    第四節  「目的論判斷力批判」凸顯的時間節點
    第五節  「目的論判斷力批判」凸顯的思想契機
  第八章  批判哲學的二向度思維與先驗美學的二重結構
    第一節  先驗哲學二向度思維的致思根源
    第二節  先驗美學二重結構的文本分析
    第三節  「先驗」概念的開示意義
    第四節  反觀康德批判哲學的整體格局
下編  康德1770年前著述的發生學考察
  康德的學術宣言《活力的真正測算》(1746)
  被埋沒了的科學洞見《地球繞軸自轉問題研究》(1754)

  意在消除自然研究之迷思的《地球是否已經衰老》(1754)
  奠定物理學家身份的《一般自然史與天體理論》(1754)
  並不起眼的碩士學位論文《論火》(1755)
  博得大學講演資格的《形而上學認識各首要原則的新說明》(1755)
  盡了科學家本分的關於里斯本大地震的三篇論文《地震的原因》《地震中諸多值得注意的事件》《地震的繼續考察》(1756)
  為首次申請成為教授而作的《物理單子論》(1756)
  作為系列演講預告的邀請文(1756?1762)
  亦是為了解惑的《豐克先生的天亡》(1760)
  披著神學外衣的自然哲學之作《證明上帝存在唯一可能的證據》(1762)
  作為「應徵作品」之補充的《將負值概念引入哲學的嘗試》(1763)
  「新體裁之嘗試」《關於美感與崇高感的考察》(1763)
  顯然受到盧梭影響的《試論大腦的疾病》(1764)和《莫斯卡蒂〈論動物與人之間身體上的本質區別〉》(1771)
  作為「康德教學法」的《1765-1766年冬季學期課程安排的通告》(1765)
  作為思想契機的《視靈者的夢》(1765)
  作為「就職論文」之「先導」的《論空間中方位區分的最初自地方根據》(1768)
  承前啟后的「就職論文」《論可感世界與理知世界的形式及其原則》(1770)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